《城变》笔记
第一部 我们共同的命运
P12 全球移民汇款行为,同时通过合法途径与非正式金融渠道来进行,这意味着城市革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如果还将城市视为全国性基础工程的产物或者新的全球商业秩序的一个节点。
P23城市的基础构成:经济密度 规模经济 协同经济 扩展经济 其中密度是主要条件 城市与城市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
P44 当通往城市的正路被封死,移民创造了一个非正式的城市秩序,他们基于自身的利益与野心,发展出了独特的金融、贸易与政策体系。城市是否因此存在双轨秩序
P45城市优势的原动力不能被彻底控制,因而所有这一且都无法阻挡大移民的步伐。
移民(城中村)人员的地域组成 是否有连锁移民的倾向? 是否存在移民集中居住形成密度 规模 协同经济优势?
P53 亚非拉贫民窟是通过对非正式占有的土地进行改造,并为其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提升所占有土地的价值从而在城市的扩张与发展中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
P91 城市体系概念
第二部分 城变 一切还在发生
P119 将已存且形成完整城市体系的社区进行拆除改造,并不会真正有助于社区本身。其改造动机无非是利益驱使“如果你让百万之众、住到一到三层住宅的居民搬到面积更小的七层公寓中,你将获得大量未开发的土地”改造计划有时候是伴随着腐败与贿赂的,在集权体制下还会有政绩的压力。
P121贫民窟区域实际是一座非正式城市,其中的所有的产业(无论是普通的垃圾回收还是大型的加工制造)将会在政府规划中烟消云散。这片区域实际已经被纳入城市体系当中,社区情况也像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死与生》中所提到的社区自行完善、良性的发展,社区居民自身对自身居住的土地进行投资,完成所谓贫民窟的城市化转型。这种情况显然优于卫星城规划。
P124 要弄清城乡二元户籍与平民窟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就要清楚,拥有户籍的流动人口的最终定居点究竟实在何处。
P128 公地悲剧 :对所有人公开的开放牧场,必定会遭到过度放牧的危险。
P131在全球化年代,衡量一个城市的成功是能不能不断促进最广大利益群体的福利。
第三部分 地球将是一座地球城
P237 多伦多城市社会的功能单位是社区,它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多方面是一个小世界(双轨规则)
P237 当城市学家运用到“新空间”一词时,他指的不是发现协调供求或利益集团的新手段,还包括一种物质空间安排,即建筑、道路、庭院、商店、街景和公共设施的空间形式使之承载其所有人们安居乐业。
P239在政绩冲动、寻租激励与私人开发商逐利的推动下、旧城改造与郊区建设越来越偏离城市化的初衷。不是更宜居的环境和优质的生活,而是充满血腥的拆迁,贫富的加剧,以及消费主义下空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