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焦虑毁了你的人生

人近中年,压力接踵而来,难免焦虑。
追不到女朋友,能力不足以突破到心仪的岗位,操着不在自己工作范围内的闲心(简称多管闲事,又叫关你屁事),薪资没有大的突破。林林种种,就不一一而论。简而言之,你的能力跟不上你的年纪,焦虑却超过了你的年纪。
辩证来看,焦虑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健康的焦虑(包括担忧、谨慎和警惕),它可以抵挡危险,保护你的生命,促使你去改变。比如过马路,你会保持警惕,注意过往车辆,确认你能安全过马路;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如今的寒潮中,你会有一种危机意识,感到自己的前途堪忧,进而更加努力工作,或者是在业余时间开小灶提升自我,寻找更好的出路。
不健康的焦虑(恐慌、过分的担忧和恐惧),会阻碍你去做一些你认为“很危险”的事情。比如,还是以过马路举例子,你害怕过马路时会有车辆冲过来撞你,双脚发抖,难以走动。这个例子也许有些夸张,我们再以工作为例子。有的人在工作中,害怕在公众场合演讲。害怕自己讲的不好,同事会嘲笑他,看不起他,导致他一直逃避在公众场合讲话,久而久之,他会一直逃避所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阿尔伯特●埃利斯《控制焦虑》一书认为,单纯的人和事并不会使你感到焦虑,不切实际的期望才是你感到焦虑的根本原因。你可以使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焦虑控制你之前控制焦虑。
人为什么会有焦虑?源于你对某些事物的欲望,想得而得不到,或者是你潜意识里觉得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而一直沉浸在对不好事情的恐慌中。如果你完全没有任何欲望,那么你也不会有任何焦虑,就和一条晒干的咸鱼,迟早成为干尸。
阿尔伯特认为,不愉快事件A导致结果C,你对事件A的非理性信念(对于事情绝对、应该和务必的执念)导致沮丧、焦虑情绪。这本质上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可以利用理性情绪和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D,产生新的信念E,向新的目标G前进。根据这种行为,可以延伸出12种解决方法。这里挑几种方法说明,有需要的可以看书。
1.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我们多多少少都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不管是工作能力上的赞赏,还是喜欢的人对你的回应。一般来说,这种希望挺正常的,但往往我们会希望过头,觉得一定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回应,演变成非理性的信念。
以恋爱为例,你爱的人必须爱你吗?不一定。
以现实的角度来讲,他没有理由必须爱你,两个人所站的角度、经历不同,对于喜欢的事物也会有一定的区别,他是你心仪的对象,你却不一定是他心仪的对象。
以逻辑的角度来讲,你爱一个人,那个人就必须爱你,这一点都不合逻辑。你有权爱他,他也有权不爱你。正如你不会奢求陌生人的回报,爱情也奢求不来。
从实际出发,你向一个人表白失败了,你很焦虑。扪心自问,表白前他不是你的,表白后他也不是你的,你有什么损失吗?有的应该也只是一些疏远吧,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那你有什么好焦虑的。
2.建立有效的理性信念
当你感到心烦意乱时,你可以以理性的信念剖析自我,利用一些认知、情绪和行为方法来缓解我们的不安情绪以及因此产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工作中,你也许会遇到自己的想法和同事的想法不同,而最终他人的想法被采纳,你的想法被pass掉。因为都是一个团队,背负着同一个KPI,你会焦虑最终事情办砸,被连坐,甚至公司倒闭,惨遭无妄之灾。
这个时候,你可以换种角度。别人的想法能被采纳必然是有其可取之处,已成既定事实,你也无法改变,能做的就是配合尽力把他做好。如果事情真的很糟糕,无法扭转,那你就要有 plan B,不管是在工作中力挽狂澜,还是另起炉灶。
3.积极想象法和模仿方法
对于那些让你感到焦虑的事情,你可以想象你能很好地应对,不再为之劳神费心。
很多人会有演讲焦虑症,不敢在公众场合演讲或表现。其实你可以把演讲场合当成你平时的唠嗑,不要太苛求于自己的表现,将你想讲的话按照你平常的状态讲出来就可以(脏话请自行消音)。也可以模仿你认识的人或名人,观察他们是如何克服焦虑,大量地练习,让身体习惯。
4.成本-效益分析
这个方法,和清单法有点类似。将你克服恐惧的短期不适和长期处于恐惧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克服恐惧所带来的收益进行对比。嗯,以成年人势利的角度来看待,做出抉择。
5.克制过度思考法
过度思考,说白了,就是想太多。八字还没一撇,思想放飞得八匹马都拉不住,该类行为多见于诸多白日梦人士及理性悲观派。
还是以工作为例,你在工作中犯了错误,算了(感觉读这篇文章的都成反面教材了),就当我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害怕老板同事因这件事,对我的能力产生不认可,进而被炒鱿鱼。心里惶惶不可终日,最后所有的事情都搞砸,真的被炒鱿鱼。
这就是过度思考,一旦意识到陷入过度思考,需要及时刹车,下车检视维修,看看是哪里出问题,能不能补救,不能补救还有没有其他的车辆,今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避免再在同一个地方栽倒。停在这里,你就真的停下了,看着别人从你身旁呼啸而过。
6.无条件的自我接纳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说句不怕引起撕逼的话:存在即合理。
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你,不管你做得多好,人们会因各种和自我有关的原因不接受你,但是你可以把自己变得更好,活得更好。一切取决于自我。完全接受自己与承认并试图改变自己的缺陷、过失和错误,保持幽默。
难过是过活,开心也是过活,能活得好受点为什么要犯贱选择难受呢?(此处适用各种无病呻吟人士,如果你是,来打我啊,你过来啊 /右手食指微曲状)
7.羞耻-攻击练习
很多内向的人羞耻感都比较强烈。当他们对某些事情感到羞耻时,往往会想:“他们会因为我的所作所为而看不起我”。这种想法源于对自我的约束太紧。
事实证明,人们并不会太在意别人的做法,除非你做的事情真的太天怒人怨。而且,对于别人的指责,可以把他当做是对自己的一种指正,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换个角度,如果你是一滩烂泥,鸟都懒得鸟你。
羞耻-攻击练习,就是要让你去直面自己的羞耻感,勇敢做出自己觉得羞耻的事情,习惯不适,克服不适。如果你连续这样去练习几次,你会发现,当你实际行动后,你会感到不安,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并不会多么强烈。
比如,你拖着一条遛狗的绳子在街上散步,很多人都会对你侧目,但又马上转了过去。在散步的过程中,你可以仔细观察每个人,看看他们的反应是怎样的,还有你能否记住他们,答案是记不住,他们也同样记不住你,就算某天再次相遇,你认不出他,他也认不出你是那天在街上溜绳子的人。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好了,这本书就讲到这里。因为感同身受,我给这本书打10分,满分10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阅读,下一步,继续征战《如何阅读一本书》。
图片来自pexels,使用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