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几乎单枪匹马地改变了NASA的人要来中国了
考虑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在我们出生的前三十年发生了什么,在我们出生的后三十年发生了什么,在从现在开始的三十年,又将发生什么。
ps今年是阿波罗登月五十周年。
人类50年前登上月球,发射了超过四千架航天器,将视野延伸至太阳系的各个角落。在几十年后,可以放心的是,地球附近确实没有外星人在窥探。但现在没有了冷战的竞争,人类缺乏在深空探索继续投入的推动力,个人忙于追求财富和地位,政府忙于吵架和分家,地球上的事已经焦头烂额。很多人觉得那些荒凉的星球不值得投资,要是想追求刺激看看科幻电影的特效就好了。

《赶往火星(The Case for Mars)》这本书中,罗伯特·祖柏林和理查德·瓦格纳的目的就是打破僵局,为航天事业重新树立起一个近期可以实现的核心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有竞争与进步,才可能有更好的可实现的完善方案。为火星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多一个人抬头仰望,火星就离我们近一点。

把登陆火星作为星际移民的第一个目标,不仅仅是为了科技的进步,也为利用其它自然星体的资源开辟了道路。这体现出我们的冒险本性,人类能从非洲大陆走出,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正是不断探索冒险的结果,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太空探索最能直接拓展人类认识的疆域,极富挑战性。从水星到海王星,太阳系内的行星将是人类下一步移民的目的地,而其中最合适的就是火星。火星拥有能支持生命和文明发展的各种元素和资源,包括大量水、各种矿产、阳光和地热能源等,昼夜周期接近24小时,有稀薄的大气层,其中95%是二氧化碳。
关于火星资源,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桑德斯和拉森做了这样的表述:“将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应用到任务的必需消耗品(如推进剂和生命保障系统等)的生产中,会大大降低质量、费用和任务风险,并带领人类探索出一条通向地球之外的可持续、可实现的道路”。“原位资源利用的直接目的在于大大降低载人登陆和返回月球与火星的开支,之后建立起长期自给自足的载人太空环境,扩大探索领域,实现商业化航天道路。”

《赶往火星》就是从去火星的技术途径,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的保证,基地的维护等角度做了全面的阐述。为了科普,没有深奥难懂的尖端科学,作者用简单的示意图和化学公式就说明了火星移民的方方面面,利用火星上自有的资源,达到自给自足。“舍弃了一切不必要的、昂贵的、耗时的弯路”,借助现有技术,充分利用火星当地资源,只用10年时间和300亿美元,就能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目标。简单的说,就是先发射无人驾驶的返地飞船到火星,用来自水的氢与来自大气的二氧化碳来制造火箭推进剂。两年后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因为只需要携带前往火星的燃料,使得飞船远远小于官方计划中的“太空堡垒”般的庞然大物。登陆之后进行科研考察,时间可以长达一年半。任务结束,宇航员就可以乘坐返地飞船回到地球。
火星登陆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二庞大的太空任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ISS),也将是改变人类历史的重要事件,它将真正开启人类跨行星生活的伟大蓝图。未来20年,人类将首次登陆火星;未来50年,人类将拥有一个上千人的火星小镇;未来100年,将有上百万人生活在火星城市;未来1000年,人类将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二三十年之内人类登陆火星,也就意味着,第一个“火星人”,现在就生活在我们中间!
尽管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就当下来看,《赶往火星》所描述的仍然只能称为科学蓝图和科学幻想,人类登陆火星其实还有很多问题亟待验证。比如,从地球飞往火星的这7个月里,宇航员怎么生存?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一直在变化,大约每26个月才有一次最佳的发射窗口,应急补给如何解决?接近火星后,超过10吨的载人航天器如何在火星着陆?着陆后,如何在火星表面为宇航员提供充足的水源、能源、食物以及空气?哪些物资从地球运送,哪些物资在火星表面生产?

现在有这些难题,但我们去火星不能畏惧艰难险阻,只有开始行动,才有破题的机会。真去走一走,试一试,才能知道哪些困难是真老虎,哪些是纸老虎,就算是真老虎,又有什么好办法能驯服,在这颗地球的近邻上实现人类文明的第二次创世纪。“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所以什么时候人类有能力走出地球,会跑了,会飞了,飞到月球去,飞到火星去,这才是真正的长大了。



卡尔·萨根说:“祖柏林几乎单枪匹马地改变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让人激情澎湃的《赶往火星》,就是在呼唤号召每一个怀有火星梦的孩子,永远不要丢掉儿时的梦想。
今天的火星期待着旧前线的孩子们。但火星不会永远等下去。

自1996年1月先锋航天公司创立以来,祖柏林博士一直担任50多个包括航天器和运载火箭推进系统、火星和月球原位资源利用技术、EVA生命支持以及机器人探索系统在内的领域研究和开发工作。
祖柏林博士(Dr. Robert Zubrin)于1998年成立了火星学会。火星学会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非营利性太空倡导组织,致力于促进人类探索和移居火星。其主旨是致力于教育公众、媒体和政府更好的了解探索火星和在红色星球上建立永久人类家园的益处。支持人类星际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迈出第一步。

1998年8月13日至16日,美国火星学会成立大会在座落于博尔德城的科罗拉多大学举行,会上700名学会成员联名发出了题为“火星:探索时代已到”的宣言书:
"人类邀游火星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已做好准备。火星与我们相距遥远,但与空间时代刚起步相比,我们的准备已相当充分。只要有雄心,我们就能在10年之内派出我们的首批队员登上火星。"
奔赴火星的理由毋容置疑。
我们要为研究火星而去
无人探测器揭示,火星曾是一个温暖而又潮湿的星球,适于生命的存活,但以前生命曾经存在过吗?只有对火星表面的化石或地下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才能找到答案。如果地球不是生命起源的唯一场所,这就预示着宇宙中充满生命,且有可能存在外星智慧。
从这一角度来了解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真实地位,这将是自哥白尼以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
我们要为认识地球而去
在迈向21世纪之际,我们有依据证明,人类正在以显著的方式改变地球大气层和环境,研究火星已成为我们更好了解周围环境诸多方面的一大关键。在这一科学领域,比较行星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事实已经表明,对于金星大气层的研究在我们发现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这一潜在威胁中发挥了作用。火星是与地球最相似的星球,它会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知道得更透彻。我们从中获得的知识可能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我们要为挑战而去
文明,正如人类一样,在挑战中发展,在妥协中衰败。人类社会把战争需求当做技术进步的动力而加以利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正当世界朝着和平团结的方向迈进之际,我们应当联合起来,不是相互消极等待,而是本着共同的事业,面向未来,迈过以前历史长河中我们彼此之向相互构成的威胁,迎接更为伟大和崇高的挑战。
首次向火星进军正是这样的挑战。此外,国际联合探索火星将作为一项成功的范例,示范如何在全球其它领域进行同样的合作。
我们要为青年一代的发展而去
青年这一代人需要冒险。人类登陆火星的计划将向全世界的青年发出号召,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参与开拓一个崭新世纪的行列。如果说火星计划将激起部分青年投身科学与教育的热情,那未来必将会出现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医学研究者和医生。这些人锐意改革,建立新型的工业,开发全新的医疗技术,增加新技术行业的投资和回报,使世界以更多的方式受益,这便是火星探索计划将给予我们的丰厚回报。
我们要为机会而去
建立“火星新世界”是进行一次崇高试验的大好机会。在这一试验中,人类能够有幸卸下旧包袱,重新开创新世界,竭尽所能地将人类文明推向前进。将历史禁锢和糟粕抛在身后,这样的机会难得一遇,不可放过。
我们要为人类而去
人类与其它动物有别,我们是生命的使者,我们是地球文明的创造者。我们努力把生命带往火星,将火星赋予生命,这正是我们对生命的继续创造。
在创造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将证明人类及其每一个成员的宝贵价值所在。
我们要为未来而去
火星不仅仅属于科学界:这一表面积等于地球大陆面积总和的世界拥有支持生命和文明发展所需的一切元素。
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它充满着历史,正等待着全新而富于生机的人类文明去为它创造新的篇章。我们必须向火星进军,将这种潜能转变为现实。
我们必须向火星探索,这并不是为了当下的人类,而是为了现在还不存在的人类。我们必须为火星人而去。
正因为我们坚信探索并定居火星是人类最伟大的壮举之一,我们才济济一堂,成立火星学会。我们明白,纵然人类文明发展的最佳道路现在还无法确定,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计划、主张,并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呼唤所有志趣相同的个人和组织与我们一道来推动这一伟大事业的实现,让我们团结在一起的目标从未这样坚定崇高。
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019年3月下旬,《赶往火星》的作者,火星学会主席祖柏林博士将亲临中国,出席3月30日在北京举办“赶往火星”国际论坛。期间,火星学会将联合科学出版社、青海火星基地冷湖书院将在上海(24-25日)、济南(26日)、北京(29-31日)三地举办三场《赶往火星》中国区读者见面会。
如需参加或了解进一步信息加火星学会志愿者助手微信:livingonmarshey
关注火星学会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u7xa-WK43pbHtwrHB0W8IQ
火星学会知乎专栏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30 09:52:56
-
Lyn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30 06:28:23
-
一眼已相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25 09:24:49
-
今晚吃红烧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13 12:18:04
-
甜火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01 01:09:06
-
alex00zo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23:13:19
-
叽叽喳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21:56:34
-
冻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9:11:04
-
Dear Re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7:29:16
-
Frank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4:34:15
-
瑞合赛生命基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4:27:57
-
呱啦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4:02:41
-
Mononok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3:44:09
-
豆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2:00:52
-
小香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1:40:08
-
曾小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1:30:22
-
呆熊就是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1:10:25
-
松果儿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