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信息爆炸中不被信息淹没,并保持生活节奏?
查看话题 >不要被信息的洪流吞没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打开手机无穷的信息扑面而来,一不留神便置身其中,时间从指缝中匆匆流走。如何不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海量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今天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手机上的各种APP、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甚至抖音、火山这类的视频APP。仔细想想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依你的兴趣决定内容。很多APP后台都有一套“算法”,你越是感兴趣的内容、题材,它越是要不停地向你推送。导致你越看越上瘾,每日的空闲时间大量被这些信息占据。更可怕的是这些信息杂七杂八,看完过后一地鸡毛,很难留下什么有用的东西。所以是得想想如何驾驭这信息的洪流,做到不被其吞噬。
首先“做减法”最立竿见影。减少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的关注数量,关注的越多,每天阅读新内容所需的时间也就越多,新内容匆匆刷过一遍,看得也是浮皮潦草,时间还用掉不少。所以减少数量,挑自己最喜欢的自媒体,精选几个,这样也费不了多少时间,还减少了面对十几二十个公众号“小红点”想刷完的焦虑。
少接触信息,多接触事物。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一样的,大部分人都有工作,需要养家糊口,工作之外的时间都不算多。细说起来这段时间其实挺宝贵的,这是一个人每天的自由时间、黄金时间,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去把握这段时间,多陪陪家人、带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和恋人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自学一门手艺,有很多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做,而不是把时间都荒废在公众号上、朋友圈里。
论对人的益处,信息带来的功效相对弱一些。它更突出的是时效性,大部分自媒体都是在谈论时下的事情,新闻、八卦、心灵鸡汤,之所以称之为“信息”是没有经过沉淀和系统的梳理,所以对人的益处很有限。系统的阅读就不一样了,例如我关注历史题材的内容多一些,我在公众号上看文章会看到一些标题为“日本鬼子为什么爱抢老百姓的鸡吃”、“曹冲称象是真的吗?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消遣一下是好,但读来读去都是一个个散乱的点,很难行成一个整体,阅读者也很难组建一方面的知识框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阅读具有系统性的书籍,阅读了《抗日战争史》自然就会知道日军的补给线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更重要的是可以掌握整个战争的背景,来龙去脉和对后世的影响。这样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当然放到中国史或世界史中它会变成其中的一部分,但都是系统性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也一样,看再多的信息也是一盘散沙,系统的了解可以提纲掣领的拿起来,更方便记忆。
培养一个爱好,也是对抗信息洪流的好方法。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太无趣了,只好用抖音、快手这些东西来消遣,但你消遣的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别人的爱好。别人在视频中唱歌、跳舞、做美食、撩猫逗狗、秀毛笔字等等等等太多了。这些人有自己的爱好,你为什么不可以有呢?看视频可以收获快乐、感动、惊讶、愤慨,看来看去都是别人的事情,自己又留下了什么。不妨想想自己本身有什么爱好发扬一下,喜欢什么发掘一下。
信息洪流是今天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完全摒弃、不接触信息不可能也没必要。信息对我们还是很重要的,但要适当的驾驭,不能被信息所吞没,变成一个百伶百俐的信息容器也毫无价值。这世上有很多让人开心的事情可以做,放下手机,立地成佛,哈哈。
-
jingyao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2 00: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