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有的生活》读书笔记
《不持有的生活》由金子由记子所著,燕子翻译。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在物品繁杂的今天,精简物质,过上简单舒服的生活。
首先作者介绍了哪些事物不持有
- 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
- 不钟爱的物品
- 无法回收利用或转送他人的物品
- 不适合自己、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相符的物品
我们仔细审视,在很多人家中物品繁杂,可是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呢。
哪些东西称之为杂物呢,对照自己的生活看一看
- 没穿过的衣服
- 从没有拿出来看过的纪念品、赠品
- 堆积起来一年也不会用到一次的碗筷
- 废弃的纸箱、杂志、书籍
想一想我们的家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物品
- 一时头脑发热冲动购买的物品,等到搬回家,才发现不喜欢或者根本没有用
- 扔掉不用以及陈旧的东西时,觉得总有一天会用得上的,而导致不能下决心扔掉
这些没有用处自己也不喜欢的物品就这样源源不断的流入家中却没有及时清除导致了家里像个杂货铺。让我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寻找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时,因为杂物太多,找寻的时间就会加长,这又要无端消耗我们的时间。
而不持有的真正含义:
- 缩减浪费
- 回收利用
- 重复使用
- 维修再利用
那么我们如何过上不持有的生活呢
- 再好的东西,只要是自己不需要的,就不要购买,或者接受赠送,总之就是不要带回家
- 再好再贵的东西,不需要就赠送他人或者扔掉
那么不持有就意味着降低我们的生活标准吗?
不是。不持有是指不拥有不必要的东西。
什么是不必要呢?
- 你不喜欢的东西,
- 在你生活中不是必须拥有才可以正常生活的东西。
这样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维护、整理;也不需要大量的空间储存。节约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享受生活。
不持有的生活就意味着节俭生活吗?
不是。不持有的是低廉和无用的物品,而选择和拥有高品质且自己真心喜爱的物品。而节俭生活往往是突出一个“省”字,会让你体会不到生活的品质和乐趣,而不持有是为了更好的体验生活。
那么如何做到不持有的生活呢?
- 购物前拟定购物清单
购物的目的是因为需要,而不是因为商场促销,价格划算,或者一时兴起,觉得买回来囤积起来,反正以后用得上。购物时,只选择购物清单上的物品,既节约了时间,也让你明确的知道,我只需要购买这件物品就可以了。控制自己将无用物品带回家的冲动消费。
- 珍惜使用,定期保养
在你购买时就经过思考,并且质地优良的物品,在使用时你会心情愉快,因为是自己真心喜爱的物品,就更加爱惜和注重保养。
想要拥有不持有的生活,我们在整理物品时注意哪些方面呢?
- 东西尽量不要堆放到地板上,收拾进壁柜、框子中。地板堆积的东西越少,整个空间看起来越宽敞。
- 饭桌上不要摆东西。饭桌是一个家很重要的地方。饭桌上没有杂物,看起来家里就整洁不少。
- 所有物品分类归置,比如常用的零碎小件归纳在一个空间。药品等用专门的盒子存放。利于找寻。
- 屋子里放置有生物的物品,更能促进打扫。比如你的桌子上摆上一瓶鲜花,那么你会不自觉想让自己的环境能配得上这盆花。就会更加爱收拾和整理房间。
- 厨房不必配备那么多的锅和餐具。你会发现有些锅和餐具一年或者几年都难得用上一次。与其堆积在厨房,及无用又占据位置,不如早早处理掉。
衣服少就单调吗?
- 买几样百搭自己又喜欢的配饰比如一串珍珠项链,精准耳环,胸针都可以解决衣服单调的问题,或者像作者所说搭配一条披肩。还有一点是化淡妆。
而选择所有物品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真心喜欢。因为喜欢才会爱惜,才会心情愉悦
那么如何让原本繁杂的物品减少
- 通过减肥原理:当消耗>吸收的时候我们就在开始减肥了。那么同理,消耗的物品>进入的物品,物品就会减少。
- 更重要的是保持。当我们为过上不持有的生活扔掉或者赠送掉无用物品后,要改变自己的认知,也就是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即处理了无用物品后,保证新的物品不会再随便再进来。
养成不持有的习惯。不随便买东西,或者在接受赠品的时候先问自己,真的需要吗。有时候临时喜欢也是骗人的,因为还有个词叫“三分钟热情”。所以还是用需要来判断是否接受一个东西。
最后,作者还介绍了一个好的方法:“14天习惯养成法”
- 我们准备一份好习惯养成清单。
- 找到一个简单易行的习惯,比如随手归位(用过的东西放回它原来的地方)的习惯,坚持两周,之后不断的巩固,直到养成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周中只去坚持这一个习惯。如果要求更多项目的话,容易让人感到困难。而困难的事情往往难以坚持下去。这个方法大家可以去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