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政治学通识》第十一讲
第十一讲介绍民族主义。从民族主义概念及特征入手,讲到族群政治,最后谈到消除族群冲突、促进族群融合的观点。
1 一种民族主义观点,两个民族理解视角 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主义是以民族为关注焦点,力求促进民族利益的意识形态,旨在推动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提及民族主义就不得不提民族。一种视角认为民族是在历史上具有相同语言、地域、文化、行为规范等的共同体;另一种视角认为,民族是基于想像形成的,通过接受相同的书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信息,更加强化塑造了这种想象。
2 五个民族主义起源的观点 其一,社会经济因素。由于经济逐渐繁荣、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和人之间充满越来越多的交易和依赖,于是形成了一种相互融合的共同体,进而共同意识不断发展并得到强化。其二,社会文化因素。由于基于相同的教育和社会文化背景,不断强化群体间共享同一种文化,促成了民族主义的形成。其三,政治因素。由于外部竞争或威胁,导致群体内部不得不存在一种东西凝聚内部力量,而这种东西便是民族主义。其四,意识形态。该观点强调民族主义类似宗教力量,是现代意识形态兴起的产物。其五,构建主义。该观点认为民族主义是基于想像产生的,依赖于印刷术,人们大范围接收相同的信息则强化了这种想像的力量。
3 族群的特征 区别于民族,族群不具有公共文化、疆域及政治目标。但同是具有特定的文化(区别于主流文化);具备一种基于“我们”的社群意识;具备族群优越感;具备与生俱来属于族群的特点;具备一定范围的领地。
4 促进族群和谐 促进融合。其一是经济化,即增强族群间的交易和依赖,使得族群只见相互依赖和融合;其二是平等主义,不同族群享受无差别待遇;其三是塑造认同,通过社会公共服务、宣传教育等方式弱化族群差异,不断增强个体属于某个跨族群的族群的认同感。 控制冲突。其一是同化。其二是拥抱平等多元化,拒绝不平等多元化。其三是共识民主理论,通过推行比例制选举、偏好选举等方式控制族群之间的利益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