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归来》
昨日,在家中白色的书架上偶然瞥到这本旧日记,想知道从前都在里面胡乱写了些什么,便翻开读了几篇。看着过去还算较为工整的字迹,再看看现在越来越潦草的笔迹,觉得惭愧许多。现在,已经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坐在书桌前,认真的,心平气和的写一篇文章了。看看最近一次写作的日期,竟然要追溯到2015年,而现在已经是2019年。时光的齿轮飞速的运转,从不曾停歇,貌似也从不会觉得疲惫,不需要一个假期去休息。
言归正传吧,今日下午乘大巴车返回的途中,闲来无事打发时间,又回味了一遍《归来》这部电影,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就作为今年的开篇。
归来既是回家的意思,而剧中的这个回家却被赋予了别样的含义。这部电影正是讲述了一个回家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正值文化大革命浪潮。陆焉识是一个被迫害的知识分子,与家人失散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摆脱了看守逃回家,只为能见到妻女。却在与家人近在咫尺的时候被当场抓获。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得以平反,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原以为从此能摆脱过去的阴霾,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却发现妻子冯换上了失忆症,不认识自己。唯一记得的事就是爱人陆回家的日期。陆想尽了办法帮助妻子恢复记忆,最终都没能成功。从此,陆每月都会以一个“朋友”的身份陪着冯去车站接陆焉识,也就是自己。片尾处,在一片白茫茫的笼罩下,冯坐在轮椅上,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陆焉识”,而陪在他身边的,便是白发苍苍的陆焉识。这是一个多么荒诞的玩笑啊。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那么,这部电影可能就是一个莫大的悲剧了吧。这部电影所包含的亲情,爱情,理想,全部都被现实打得粉碎。
陆的女儿丹丹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她在剧团的表现很出色,老师也很欣赏她。本来有实力当选一个歌剧的主演,却因为父亲的身份特殊,而被夺去了主演的机会。陆逃跑回到家,刚好被下班回家的丹丹撞个正着。陆把写有和妻子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的纸条塞到丹丹的手里,匆匆逃走。丹丹为了能够夺回主演的机会。出卖了父亲。害的父亲被当场抓获。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抨击女儿的冷酷无情,出卖父亲,为自己换的利益。但是,如果读者把自己放在当事者的角度,就不难理解剧中人物了。一个从小被母亲抚养长大的女孩,对于从未谋面的父亲,会如何做出选择呢?她深爱芭蕾,梦想能够站在舞台的最中央,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并没有丝毫的过错。而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却因为父亲的身份而宣告破灭,想必对于对自己没有养育之恩的父亲,恐怕只会是有满腹的牢骚抱怨吧。丹丹的愿望并不为过,有过错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在苟且偷生,我们还能苛求什么呢,恐怕只会拼尽全力生存下去。
看待人和事不能只简单的凭借是非对错去论处,走进人物内心,去聆听,去感受,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