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冬日和咖啡馆更配
每去一个城市,我都要把探寻当地咖啡馆作为旅行的一部分,在咖啡文化极其盛行的东京,就算专程来这里探寻整整一周的咖啡馆都不为过。买了十几本关于东京的书,做了一个月的功课,把想去的咖啡馆用黄色星星标记在google map上,竟有上百颗,更别说还想在有限的三天时间里去那些景点。这可怎么办呢?两手都想抓,两块都想逛,最后想了想,咖啡馆只能随缘了,以想去的景点为主,在它们附近找寻咖啡馆。意外的惊喜是,在东京这个咖啡王国,去过的每个景点附近都能找到世界顶级的咖啡馆。
浅草寺|Fuglen
去浅草寺的那天天气预报提示上午会有中雪,8点多出门坐地铁时天还阴沉沉,出站的时候已经雪花飘扬了,这里的天气预报奇准无比。作为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浅草寺已经有1400年左右的历史。远远便能看到雷门,跟着人群穿过参道慢慢往里走,欣赏雪景中的五重塔,因为下雪的原因,游人们又多了些激动。在寺庙底下,人群时不时发出一些惊叹声,原来雪积压在屋顶上,重量太大,隔一会儿就会有雪块往下掉,摔在地上发出一阵巨响,人们也响应一般发出惊叹。听说每天的6点,10点,下午2点浅草寺都会定时举行法会,可以向寺内购买“祈祷礼”,我没有碰到10点场的法会,买了浅草寺的御守也感觉很安心。


在搜索附近的咖啡馆时候,发现来自挪威奥斯陆的Fuglen在这里开了新的分店,而且人不多,不用去涩谷的老店排队。虽然新店没有老店的那些可以买走的北欧家具和复古陶瓷,但是咖啡一样很棒。在杭州的不少咖啡馆里喝到过这家店的豆子,我很喜欢他们的包装袋上的图案。作为死忠粉,也曾经拜托过杭州咖啡馆老板代购,但一年他最多帮我带两次。照他的说法,Fuglen的豆子虽然不错,但是品种太少,一批新豆又进的太多,去年一整年,买到的只有西达摩和肯尼亚,每次翻来覆去就两支豆子,所以他卖腻了,不愿意买。这次来朝拜,发现有新出的洪都拉斯,很激动,一口气就买了两包。纽约时报专栏称这家咖啡馆“最有价值、值得坐飞机去品尝的高品质咖啡”,不仅白天供应高品质的咖啡,晚上还有来自日本和挪威的精酿啤酒。这家新店的楼上是家酒店,有点羡慕住在楼上酒店的游客,在夜晚还能下楼到店里品尝北欧鸡尾酒大赛冠军调酒师设计的鸡尾酒单。


颜真卿|Kayaba Coffee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展还没开幕就已经在微博上各种热搜,天气欠佳逛不了上野公园,来这里看颜真卿展也算是意外的弥补了。在google上搜到博物馆开到晚上七点,所以不紧不慢悠悠走过去,结果到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发现其实是五点闭馆,很紧张,买了票立马冲进平成馆里直奔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队伍已经排的很长了。队伍的尾部立着一块中文写的牌子,至少排队60分钟以上。在我去之前的几日有朋友过来,说是排队半小时,观看半分钟真迹,这样的形势下,我估计自己还没有等排到就已经要被催促离馆了,只能放弃欣赏真迹,去看周边。

除去《祭侄文稿》,展览还有其他一些唐朝书法家的作品,包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怀素等等,甚至还有李公麟的《五马图》,两个展场占据了整个二层空间,展览馆很安静,人虽然多,但都非常有秩序地站在展台前排队慢慢挪动看作品,或低声交流,或戴着讲解器认真观摩,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的这个展览做的很好。展览的标题是“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里面的内容不仅有颜真卿和王羲之的作品,还包括了受他们影响的书法家的作品以及相应的风格比较,我对书法没有太大的研究,也在里面不知不觉待了一个多小时才出来。
展览从1月16日持续到2月24日,前几日展览快要结束的时候又有朋友过去看,说是排队看《祭侄文稿》已经要三个小时,排到只能观看15秒左右,如果我没有去过会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花那个时间,现在我能想象出她在那15秒里的感动。

五点多从博物馆出来,已经夜幕降临,附近标记的北山咖啡馆已经关门,就去了稍微远一些的Kayaba Coffee。这家咖啡馆起始于1938年,据说中间因为店主的妻子逝世而闭店,后来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重新整修复活。进门的时候已经五点半,咖啡馆的小哥拿着一块牌子问我,周末晚上六点结束营业,可以接受吗?够我喝一杯的时间了,欣然坐下。来这家店的另一个原因是,这家店用的都是Fuglen的豆子,毕竟是死忠粉,和它相关的店都想来。
这家咖啡馆年数很久,装饰中就能看出是昭和风,在一个安静的街区里,坐在窗口,没什么人经过,点一杯拿铁,Fuglen的豆子从来不会让人失望。这里离日暮里地铁站很近,便没有掉头走回上野去坐地铁,没想到走到日暮里地铁站要途径一大片墓地。冬日的夜晚走在冷清清的路上,旁边是毫无遮拦的墓地,心里还是有点小慌乱的,看来下回还是白天来比较好。



美术馆 & 茑屋|Caffe Foglio
另一个东京的夜晚,去了六本木看夜景。傍晚从表参道走过,途径根津美术馆便进去看展。那天一楼是酒吞童子的绘图展,很有意思的一个神话故事,其他展厅是根津家族的收藏品,包括国宝、茶道用具等,更有意思的是根津美术馆的后花园,很难想象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能有这么一大片的私家庭院,简直就是城市私藏的绿洲。出来后往六本木展望台的方向走,又路过了一片墓地。不知道是这次和墓地有缘,还是东京的墓地经常这样在路旁边就突然出现一两块,因为有了日暮里的经验,倒也慢慢能接受了。

惊喜的是六本木展望台除了附送森美术馆的门票,还同时有一个新北斋展,来日本当然要看浮世绘,毫不犹豫地把北斋展的门票也买了。相比神奈川冲浪里,我倒是更加喜欢北斋漫画。从北斋展出来,被六本木展台看到的灯光璀璨的夜景美到惊呆,这里很安静,不少游客一动不动坐在窗边,静静地望着东京塔发呆,没有人打扰。


再往西走是代官山的茑屋书店,这家书店被誉为“世界最美20家书店”之一,全年无休开到凌晨2点,再晚过去人都不少。里面有三幢建筑,包括星巴克咖啡馆,餐厅,书店,音响区,电影区,文具区,一楼的星巴克就坐落在书店里面,仅仅隔着一面墙,在星巴克里面人声鼎沸,但是到了书店这片区域,立马安静,不知道使用了什么神奇的隔音设备。书店里的书籍摆放很符合文艺青年的喜好,在介绍酒类文化的书籍旁边摆着葡萄酒售卖,在介绍打扫家务的书籍旁边放着居家清洁物品售卖,虽然书看不懂,但是这些书籍的周边售卖忍不住就让人把钱包掏空。


Caffe Foglio是一家很隐蔽的咖啡馆,按照地图找到那里的时候,我以为是街角的那家蛋糕店,毕竟这个咖啡馆还没有被国内某美食网站攻陷,好处是人不多,坏处是没有参考图片,不知道店面长什么样,于是傻乎乎地进到了蛋糕店里买了两个蛋糕。走出来的时候,发现招牌下面有一段阶梯通向咖啡馆,才知道是在这家咖啡馆在地下。之前读过一篇关于这家咖啡馆店长久间雅史的专访,八年前他半路出家开了这家咖啡馆,原先是建筑师的他在开了咖啡馆之后才慢慢地学会做咖啡。穿着白衬衣和黑马甲的久间店长拿着菜单递给我,第一句话是问我吸不吸烟?我很奇怪并拒绝了,旁边一桌四个男生在吸烟,我对烟味比较敏感,以为他会将我引入离那一桌远些的吧台入座,但他并没有。难道我说我吸烟,大叔会提供香烟吗?不过有一种说法是香烟和咖啡更加搭配,只好忍着烟味品尝咖啡了。
点了杯手冲咖啡,久间店长的手冲咖啡很特别,豆子烘的非常深,原本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他拿出法兰绒开始冲泡的时候,我被咖啡粉鼓出的鼓包所震惊了,这大概是我见过最饱满的鼓包了。意识到我在偷看,久间店长很得意地面露微笑,还将冲泡好的咖啡用两个容器来回倒,充分接触空气,最后端上来的只有很小一杯。竟然没有深烘咖啡豆的焦苦味,是非常干净的醇厚感。如果不是被烟味熏到要晕倒,我一定会再多坐一会儿的。



明治神宫|Streamer Coffee Company
来明治神宫的这一天是建国日,刚开始不明觉厉,只是觉得人很多,顺着人流在林荫道上走,听到了远处的鼓声,再走近看到很多穿戴整齐的小团队各自抬着类似轿子一样的装饰车,喊着口号移向主宫,像是在比赛谁走的更加整齐或者谁的轿子布置的更加漂亮。进到主宫里面还有各种团队的击鼓表演,声势浩大,热闹非凡。等各个团队展示完毕,大家在主宫前安静下来,整齐地排队站着,一位使者走出来,宣读了一大段日文,前排每位大叔都准备了一条很大的树枝,使者读完后将每人准备的树枝端进主宫。虽然不明白在做什么,还是被这种仪式感所感染,静静地跟随着仪式完成。



Streamer Coffee Company是一家世界咖啡拉花艺术大赛的冠军店,还是第一个亚洲人在拉花艺术大赛得到的冠军,即使喝不到世界冠军泽田洋史制作的拿铁咖啡,来店里打个卡也是种情怀。不过这里的杯型特别大,一杯拿铁喝的我很撑,也许是因为杯口大更加易于拉花吧。拉花很美来喝咖啡的人也很多,桌子上喝完的杯子都没有服务员及时收拾,只能自己挪一挪,腾一个小空间放咖啡。


东京站|Brunch
这次酒店选择在了东京站附近,这里是很多日剧出现过的地标。我每日都会进进出出八重洲口,有时候都会错觉,这里不是车站而是一个大商场,地下好几层都是吃饭的地方,很多人拖着行李箱来吃,行李箱放在餐厅的收银台,吃完拖走箱子继续赶路。
每天会在东京站附近找家Brunch,吃完后再坐车到处游走,在Excelsior Caffe连吃三天,大多数的咖啡馆早餐都会有优惠,点一杯饮料再加100日元就可以有鸡蛋吐司或者沙拉吐司套餐,我特别喜欢喝Excelsior Caffe的柚子汁和套餐里的蔬菜沙拉。有一天喝完柚子汁又要了一杯拿铁,发现他家的拿铁是先将牛奶打好奶泡放在杯子里,再将Espresso倒入杯子中,用钩针挑一个花,意外的还挺好喝。坐在窗边看街口人来人往,发一个早餐时间的呆。

也是想过去吃Sarabeth’s的,这家网红早餐店就在车站旁边的二楼,只是那天去的时候队伍已经排到了一楼,刚好看到车站里面有一家Inoda Coffee,这家店我在京都打卡过,对他家的三明治念念不忘,在东京遇见分店也算是缘分,立马掉头去找Inoda。地图上显示是在八楼,绕着八重洲口转了一大圈,发现好多人在车站里面的一个商场排队,等着10点商场开门,一问果然是在这家商场的八楼,不过组织排队的妹妹不让我排在人群里,举着牌子用日语解释,我大概明白他们在排队买商场里的一种甜品,而我只是进商场,在旁边另一个门口站着就行。商场准时开门,我进门就去找扶梯去八楼,突然感觉身边人潮涌动,发现平日白天拘谨的日本人冲去各个柜台,用“冲”这个字眼一点都不夸张,我不知道他们着急去买什么限量版,但那个无声的冲着跑的人流,和我每天早上在咖啡馆窗口看到拎着公文包穿着西装齐刷刷走过路口到东京人完全不一样。我坐着扶梯一层层往上走,每一层的售货员都整齐地在我电梯到达的时候念念有词集体鞠躬,在国内不太逛商场,我一时有些恍惚,不知道国内商场开门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吗?总之到了八楼,看到Inoda的招牌,心就定了,还是京都老店的感觉,即使是在这样繁华的一个商场里。


还是一样的三明治一样的咖啡,一晃上回去京都已是两年之前的事情了。虽然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但是吃到相似的食物,当时的情景和心绪慢慢就浮上了脑海,大概这就是我为什么爱在旅途中记录食物的原因吧。
莫吉托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耳聋日记(十五)——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 (137人喜欢)
- 耳聋日记(十四)——病人也有权利感到疲乏 (113人喜欢)
- 耳聋日记(十三)——上海看病记 (8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