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二·槐西杂志二(2)【白话译文】

婢鬼
俞君祺言:向在姚抚军署,居一小室。每灯前月下,睡欲醒时,恍惚见人影在几旁,开目则无睹。自疑目眩,然不应夜夜目眩也。后伪睡以伺之,乃一粗婢,冉冉出壁角;侧听良久,乃敢稍移步。人略转,则已缩入矣。乃悟幽魂滞此不能去,又畏人不敢近,意亦良苦。因私计彼非为祟,何必逼近使不安,不如移出。才一举念,已仿佛见其遥拜。可见人心一动,鬼神皆知;“十目十手”,岂不然乎!次日,遂托故移出。后在余幕中,乃言其实,曰:“不欲惊怖主人也。”余曰:“君一生缜密,然殊未了此鬼事。后来必有居者,负其一拜矣。”
俞君祺说:以前在姚抚军的衙门里时,独住一个小房间。每当灯前月下,自己睡到将醒未醒的时候,隐隐约约看到桌子边有个人影,睁开眼睛看时,又不见了。怀疑自己眼花,但是也不会夜夜都眼花的呀。后来,我装睡等着,原来人影是个粗使婢女,慢慢从墙角走出来,仔细听了很久,才敢移动脚步。我稍稍翻身,她就缩进墙角去了。我这才醒悟,这个幽魂滞留此地不能离开,又怕人,不敢走近,用心也很仔细。因此,心里想她也不是作怪,何必靠近她,使她不安宁呢?不如搬出去算了。刚一有搬出去的想法,就仿佛看见婢女远远地向自己行礼。可见人的心思一动,鬼神都会知道。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人们的耳目,难道不是这样吗?第二天,我就找个借口搬了出去。后来,俞君祺做了我的幕僚,才把这件事说出来,还说:“我不想让主人受到惊吓。”我说:“先生一生谨慎,但是还没有了结这个鬼的事情。以后一定还有人到那小房间住的,你辜负那婢女对你行礼了。”
冤死女墓
族侄肇先言:曩中涵叔官旌德时,有掘地遇古墓者,棺骸俱为灰土,惟一心存,血色犹赤,惧而投渚水。有石方尺余,尚辨字迹。中涵叔闻而取观。乡民惧为累,碎而沉之,讳言无是事,乃里巷讹传。中涵叔罢官后,始购得录本,其文曰:“白璧有瑕,黄泉蒙耻。魂断水漘,骨埋山趾。我作誓词,祝霾圹底。千百年后,有人发此。尔不贞耶,消为泥滓。尔倘衔冤,心终不死。”末题“壬甲三月,耕石翁为第五女作。”盖其女冤死,以此代志。观心仍不朽,知受枉为真。然翁无姓名,女无夫族,岁月无年号,不知为谁。无从考其始末,遂令奇迹不彰,其可惜也夫!
我的本族侄子肇先说:从前,中涵叔在旌德做官时,有个人挖地发现了一座古墓,棺材、骨头都化成了灰土,只有一颗心还在,血的颜色还是红的。这人害怕,就把心扔进了水里。墓穴里还有一块一尺见方的石碑,还能辨认出上面的字迹。中涵叔听说后就派人取来看看。可是乡里的百姓害怕因此而受连累,就砸碎了石碑,把碎块扔进河里,都说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是乡里人在瞎传。中涵叔被罢官后,才买到那块墓碑的抄本,碑文上写道:“白璧有瑕,黄泉蒙耻。魂断水漘,骨埋山趾。我作誓词,祝霾圹底。千百年后,有人发此。尔不贞耶,消为泥滓。尔倘衔冤,心终不死。(白玉有瑕疵,却在黄泉蒙耻。灵魂断送在水边,白骨埋葬在山脚。我写下誓词,把祝告埋在坟里。过千百年后,定会有人挖开此穴。你若是不贞节,就会化作泥土。倘若你含恨而死,则心永不会枯朽。)”文末题“壬申三月,耕石翁为第五女作。”因为耕石翁的女儿是含冤而死的,老人在借碑文替女儿申冤明志。看那颗心依然不朽,就知道那女子确实是受了冤枉。可是,那位耕石翁没有留下姓名,也没留下女子的夫族的情况,岁月没有年号,不知冤死的到底是谁。没办法考察事情的原委,就使这奇特的事迹无法显扬,实在太可惜了。
李鹭汀
许文木言:康熙末年,鬻古器李鹭汀,其父执也。善六壬,惟晨起自占一课,而不肯为人卜,曰:“多泄未来,神所恶也。”有以康节比之者。曰:“吾才得六七分耳。尝占得某日当有仙人扶竹杖来,饮酒题诗而去。焚香候之,乃有人携一雕竹纯阳像求售,侧倚一贮酒壶卢,上刻‘朝游北海’一诗也。康节安有此失乎?”年五十余无子,惟蓄一妾。 一日,许父造坊,闻其妾泣,且絮语语曰:“此何事而以戏人,其试我乎?”又闻鹭汀力辩曰:“此真实语,非戏也。”许父叩反目之故。鹭汀曰:“事殊大奇!今日占课,有二客来市古器:一其前世夫,尚有一夕缘;一其后夫,结好当在半年内,并我为三,生在一堂矣。吾以语彼,彼遽恚怒。数定无可移,我不泣而彼泣,我不讳而彼讳之,岂非痴女子哉!”越半载,鹭汀果死。妾鬻于一翰林家,嫡不能容,过一夕即遣出。再鬻于一中书舍人家,乃相安云。
许文木说:康熙末年,有一个卖古玩的李鹭汀,是他父亲的朋友。善于阴阳五行的占卜之术,只是每天早晨起来,为自己占一卦,而不肯为别人算卦。他说:“太多泄露未来的事,会遭到神灵的厌恶。”有人将他与康节相提并论,他说:“我不过得到康节之术的六、七分罢了。我曾算出某日当有神仙拄着竹杖到来,饮酒并题诗而去。当天立刻焚香等候,原来是有人来卖一个竹雕的吕纯阳像,雕着吕纯阳斜倚在一个装酒葫芦上,还刻着他的‘朝游北海’一诗。康节哪里会有这种失误呢?”他五十多岁了,还没有孩子,家里有一个妾。有一天,许文木的父亲去拜访他,听到他的妾在那里哭,并说:“这是什么事,能拿来开玩笑,是不是在试探我?”又听到鹭汀使劲辩解说:“这是真话,不是开玩笑。”许父打听他们吵架的原因,鹭汀说:“此事真是特别奇怪。今天占卦,有两个客人要来买古玩,一个是她的前世丈夫,还有一夜之缘;另一个是她的后夫,在半年内就要与她结合。加上我一共是三个丈夫,都生在一处。我将这卦告诉她,她立刻发起怒来。命数已定,不可更改,我不为此哭泣而她倒哭泣,我不忌讳而她倒忌讳,真是个痴女子啊!”过了半年,鹭汀果然死了。他的妾被卖到一个翰林家中,因为嫡妻不能容纳,只过了一夜就被打发出来。又卖到一个中书舍人家,这才安顿下来。
婚约
庞雪崖初婚日,梦至一处,见一青衣高髻女子,旁一人指曰:“此汝妇也。”醒而恶之。后再婚殷氏,宛然梦中之人。故《丛碧山房集》中有悼之诗曰:“漫说前因与后因,眼前业果定谁真?与君琴瑟初调日,怪煞箜篌入梦人。”记此事也。按箜篌入梦凡二事:其一为《仙传拾遗》载薛肇摄陆长源女见崔宇;其一为《逸史》载卢二舅摄柳氏女见李生,皆以人未婚之妻作伎侑酒,殊太恶剧。近时所闻吕道士等,亦有此术(语详《滦阳消夏录》)。
庞雪崖刚结婚时,梦中来到一个地方,看见一位穿着黑衣、发髻高高的女子。旁边一个人指着她说:“这就是你的妻子。”他醒后很不高兴。后来他第二次结婚娶了殷家的女儿,她长得很像梦中见到的人。因此他在《丛碧山房集》中写了首悼亡诗:“漫说前因与后因,眼前业果定谁真?与君琴瑟初调日,怪煞箜篌入梦人。”诗中记载的就是这件事。关于“箜篌入梦”在古书中有两处记载:一是《仙传拾遗》记载薛肇勾来陆长源的女儿与崔宇见面;一是《逸史》记载卢二舅勾来柳家女儿的生魂与李生相见。这两件事都把当事人的未婚妻当作歌女来为他们劝酒,太恶作剧了。最近听说吕道士等人也有这种法术。(详见《滦阳消夏录》。)
刘石渠
叶旅亭言:其祖犹及见刘石渠。一日,夜饮,有契友逼之召仙女。石渠命扫一室,户悬竹帘,燃双炬于几。众皆移席坐院中,而自禹步持咒,取界尺拍案一声,帘内果一女子亭亭立。友视之,乃其妾也,奋起欲殴。石渠急拍界尺一声,见火光蜿蜒如掣电,已穿帘去矣。笑语友曰:“相交二十年,岂有真以君妾为戏者。适摄狐女,幻形激君一怒为笑耳。”友急归视,妾乃刺绣未辍也。如是为戏,庶乎在不即不离间矣。余因思李少君致李夫人,但使远观而使相近,恐亦是摄召精魅,作是幻形也。
叶旅亭说:他的祖父还见到过刘石渠。一天,他们在夜晚相聚喝酒,有位好友逼着他召仙女来。石渠就让人打扫出一间屋子,门上挂着一个竹帘子,在几案上点燃起两根蜡烛。喝酒的人都坐到院子里,石渠则走着禹步念起咒语来。然后用界尺在几案上“啪”地一拍,竹帘内果然有一位女子风姿绰约地站立在那里。好友仔细一看,那仙女竟然是自己的姨太太,他跳起来要打,石渠赶忙又拍了一下界尺,只见一道火光弯弯曲曲的像一道闪电,穿过竹帘消逝了。刘石渠笑着对好友说:“咱们相交了二十年,哪能真拿您的姨太太开玩笑!刚才,我只是招来一只狐女,化作你姨太太的模样来激怒你,博取大家一笑而已。”好友听后急忙跑回家去看,他的姨太太一直在刺绣,没有中断过。像这样的法术,差不多都是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让人隐约去看的。由此我想起李少君为汉武帝招引来李夫人的灵魂,只允许他远看而不让他接近,恐怕也是招来了妖精鬼怪,变化形象之类。
术不足胜
费长房劾治百鬼,乃后失其符,为鬼所杀。明崇俨卒,剚刃陷胸,莫测所自。人亦谓役鬼太苦,鬼刺之也。恃术者终以术败,盖多有之。刘香畹言:有僧善禁咒,为狐诱至旷野,千百为群,嗥叫搏噬。僧运金杵,击踣人形一老狐,乃溃围出。后遇于途,老狐投地膜拜。曰:“曩蒙不杀,深自忏悔。今愿皈依受五戒。”僧欲摩其顶,忽掷一物幂僧面,遁形而去。其物非帛非革,色如琥珀,粘若漆,牢不可脱。瞀闷不可忍,使人奋力揭去,则面皮尽剥,痛晕殆绝。后痂落,无复人状矣。又一游僧,榜门曰“驱狐”。亦有狐来诱,僧识为魅,摇铃诵梵咒,狐骇而逃。 旬月后,有媪叩门,言家近墟墓,曰为狐扰,乞往禁治。僧出小镜照之,灼然人也,因随往。媪导至堤畔,忽攫其书囊掷河中,符箓法物,尽随水去。妪亦奔匿秫田中,不可踪迹。方懊恼间,瓦砾飞击,面目俱败;幸赖梵咒自卫,狐不能近,狼狈而归。次日,即愧遁。久乃知妪即土人,其女与狐昵;因其女,赂以金,使盗其符耳。此皆术足以胜狐,卒为狐算,狐有策而僧无备,狐有党而僧无助也。况术不足胜而轻与妖物角乎!
费长房能用符咒惩治各种鬼怪,后来失去了符咒,终于被鬼怪杀死。明崇俨死时,有刀插入胸膛,也不知凶器从何而来。有人说,他驱使鬼怪很刻薄,最后被鬼怪刺杀。依赖法术的人,最后会失败在法术上面,这是很多的。刘香畹:有个很会念惩治符咒的僧人,被狐精引诱到荒野的地方,成千上百的狐群围着他又叫又咬。僧人挥动金杵,击倒了一个化作人形的老狐狸,突围逃出来。后来在路上遇到那只老狐狸,老狐狸跪在地上行礼,说:“感谢您以前没有杀我,我也觉得十分后悔。现在,我愿意皈依佛法,接受五戒为僧。”僧人正想摸摩老狐的头顶,老狐忽然把一片面膜掷在僧人脸上,马上变形逃走了。这块面膜不是丝绸,也不是皮革,颜色像琥珀,粘胶像油漆,贴在脸上剥不下来。僧人又盲又闷,不能忍受,就请人用力把这层膜揭掉,连脸上皮肤都剥了下来,僧人痛得几乎晕死过去。后来脸上结痂脱落之后,僧人已经不像人样了。还有一个云游僧人,在门上张贴告示,自称能够驱赶狐精。也有狐精来引诱,被僧人识破,摇起铃儿,念动咒语,狐精吓得逃走了。一个月后,有个老太上门,说家里靠近坟场,天天被狐精骚扰,请僧人前去禁制惩治狐精。僧人拿出一枚小镜子照照老太,确实是人类,就跟着她前往。老太带僧人走到堤岸边,突然抢过僧人的书袋丢到河里去,里面的符箓、施法的器具,都沉没到水里了。老太跑到庄稼地里躲起来,找也找不到。僧人正在懊恼时,忽然有碎砖烂瓦砸过来,打得他头破血流。好在僧人还会念咒自卫,狐精不能靠近,狼狈地逃回来。第二天,就惭愧地走了。时间一久,人们才知道老太是当地人,她的女儿和狐精很亲密。狐精就利用女儿的关系,用钱收买老太,让她去抢僧人的符。这些都是有法术可以战胜狐精,最终却被狐精用计打败了。因为狐精有计谋,僧人没有准备;狐精有同党,僧人没有帮手。何况,法术并不十分高明,而轻易和狐精对抗呢!
木匠婚姻
舅氏王占安公言:留福庄木匠某,从卜者问婚姻。卜者戏之曰:“去此西南百里,某地某甲今将死,其妻数合嫁汝。急往访求,可得也。”匠信之,至其地,宿村店中。遇一人,问:“某甲居何处?”其人问:“访之何为?”匠以实告。不虑此人即某甲也,闻之恚愤,掣佩刀欲刺之。匠逃入店后,逾垣遁。是人疑主人匿室内,欲入搜。主人不允,互相格斗,竟杀主人,论抵伏法。而匠之名姓果居,则均未及问也。后年余,有妪同一男一妇过献县,云叔及寡嫂也。妪暴卒,无以敛,叔乃议嫁其嫂。嫂无计,亦曲从。匠尚未娶,众为谋合焉。后询其故父,正某甲也。 异哉,卜者不戏,匠不往;匠不往,无从与某甲斗;无从与某甲斗,则主人不死;主人不死,则某甲不论抵;某甲不论抵,此妇无由嫁此匠也。乃无故生波,卒辗转相牵,终成配偶,岂非数使然哉!又闻京师西四牌楼,有卜者日设肆于衢。雍正庚戌闰六月,忽自卜十八日横死。相距一两日耳,自揣无死法,而爻象甚明。乃于是日键户不出,观何由横死。不虑忽地震,屋圮压焉。使不自卜,是日必设肆通衢中,乌由覆压?是亦数不不可逃,使转以先知误也。
舅氏安五占公说:留福庄的一个木匠,向算命先生占问婚姻之事,算命先生对他开玩笑说:“从此地向西南走一百里,某地的甲某现在要死了,他的妻子按定数应该嫁给你。快点去找,就能成事。”木匠相信了,到了那个地方,住在村中客店里。他碰到一个人,就问:“甲某在哪里住?”那人问他:“找他作什么?”木匠就如实对他说了。没想到这人就是甲某,听了以后羞愤难当,从身上抽出佩刀就要杀他。木匠逃进客店里,翻墙跑了。这人怀疑店主将木匠藏在屋里,要进去搜。店主不许,就格斗起来,格斗中竟失手将店主杀了,官府判甲某死刑。而木匠的姓名籍贯,连甲某也没来得及问。过了一年多,有位老妇人带着一个年轻的男人和年轻的少妇路过献县,据说是小叔和守寡的嫂子。老妇人突然病死,他们没有钱收殓埋葬敛葬,小叔就提议让他的嫂子再嫁。其嫂子也没办法,只好委曲答应了。那个木匠这时还没婚娶,众人就为他说媒撮合。后来木匠询问这少妇的前夫是谁,哪知正是甲某。真是怪事啊!假如卖卜者不开玩笑,木匠不会去那个地方;木匠假如不去那个地方,就不会与甲某争斗;假如没有与甲某争斗,店主就不会死;店主不死,甲某就不会判死刑;甲某不判死刑,则这少妇就不会嫁给木匠了。真是平地生起风波,辗转牵连,终于凑成一对配偶,这难道不是命运使然吗?又听说京城西四牌楼,有个算命先生日日在大街上摆摊算卦。雍正八年闰六月,此人自己算了一卦,算出他自己当在此月十八日遭横祸死亡。只差一两天就到日子了,他想不出有什么死的道理,但爻象显示得很明白。于是他就闭门不出,倒要看看会怎样遭横祸死。没想到那天忽然发生地震,房屋倒塌,被砸死了。假使他不为自己占卜,那天必然会在大街上摆卦摊,怎会被砸死?这也是定数不可逃,反而由于预先占卜知道而误了性命啊。
张无念
画士张无念,寓京师樱桃斜街,书斋以巨幅阔纸为窗睴,不著一棂,取其明也。每月明之夕,必有一女子全影在睴心。启户视之,无所睹,而影则如故。以不为祸祟,亦姑听之。一夕谛视,觉体态生动,宛然入画。戏以笔四围钩之,自是不复见;而墙头时有一女子露面下窥。忽悟此鬼欲写照,前使我见其形,今使我见其貌也。与语不应,注视之,亦不羞避,良久乃隐。因补写眉目衣纹,作一仕女图。夜闻窗外语曰:“我名亭亭。”再问之,已寂。乃并题于睴上,后为一知府买去(或曰,是李中山)。或曰:“狐也,非鬼也,于事理为近。”或曰:“本无是事,无念神其说耳。”是亦不可知。然香魂才鬼,恒欲留名于后世。由今溯古,结习相同,固亦理所宜有也。
画师张无念,住在京城的樱桃斜街。他的书斋贴了一张巨大的画纸,窗户中间没有一根窗框,为的是便于南窗采光。每到天清月朗的夜晚,肯定有一位女子的全影映在画纸的中央。打开房门看,却什么也没看见,那全影依然映在窗纸上。画师觉得那身影既不惹祸,也就随它的便了。一天夜里,画师仔细地端详窗上的全影,觉得女子体态生动,可以入画。他就随便用笔在那全影四周勾画了下来。从那以后,那影子就再没有出现,而墙头上却不时有一位女子露出脸来向下看。画师突然明白,这个鬼想让我为她画张像,前些时候,让我看到她的身形,现在又想让我看看她的相貌。画师和她说话,她却不吭声;注视她时,她也不害羞躲避,过了很久她才隐去。画师于是补画了女鬼的眉毛、眼睛及衣服的褶皱,终于创作出一幅仕女图。夜里,画师听见窗外有人说:“我的名字叫亭亭。”再问她,就悄无声响了。画师就把“亭亭”的名字也题写在画纸上。后来仕女图被一位知府买走了。(有人说,知府就是李中山。)有人说那女子是狐女,而不是鬼。这种猜测更近于情理。有人说根本没有这回事,是张无念自己编造了一通神话而已。这也说不定。不过,有才貌的女鬼,常常想让自己名垂千古。从现在追溯到古代,人的习性都是相同的。按道理说,这是自然的事。
少男少女案
姚安公官刑部江苏司朗中时,西城移送一案,乃少年强污幼女者。男年十六,女年十四。盖是少年游西顶归,见是女撷菜圃中,因相逼胁。逻卒闻女号呼声,就执之。讯未竟,两家父母俱投词:乃其未婚妻,不相知而误犯也。于律未婚妻和奸有条,强奸无条。方拟议间,女供亦复改移,称但调谑而已。乃薄责而遣之。或曰:“是女之父母受重赂,女亦爱此子丰姿;且家富,故造此虚词以解纷。”姚安公曰:“是未可知。然事止婚姻,与贿和人命,冤沉地下者不同。其奸未成无可验,其贿无据难以质。女子允矣,父母从矣,媒保有确证,邻里无异议矣,两造之词亦无一毫之牴牾矣,君子可欺以其方,不能横加锻炼,入一童子远戍也。”
姚安公任刑部江苏司的郎中时,西城移来一桩案子,是一个少年奸污一名幼女。少年十六岁,幼女十四岁。这个少年从外面回家,发现女孩在菜园里摘菜,就胁迫女孩。巡逻的兵卒听到女孩呼叫,就把少年抓起来。审讯还没结束,男女两家的父母都到衙门里说,女孩本是男孩的未婚妻,因为不认识才冒犯了女孩。按照法律条文规定,未婚夫妻发生性关系,没有罪;强奸未婚妻却没有条款。官员们正在商量如何处置,女孩的口供也改了,说男孩只是调戏了她。于是官员不疼不痒地训斥了少年一通就让他走了。有人说:“这个女孩的父母接受了男方的一大笔贿赂,女孩也看上了少年的翩翩风度。男孩的家境宽裕,所以才编造了一套假话来解决这场纠纷。”姚安公说:“是不是这样,都不一定。不过这桩案子只事关婚姻,与那些贪赃枉法、使死者含冤九泉的案子不同。少年强奸未遂,就查不出什么,贿赂没有证据也无法对质。女孩已经认可了这桩婚事,父母也同意,媒人、保人加以证实,街坊邻居也都没有什么异议,男女双方的话也没有一丝矛盾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做君子的可以因为正直受到欺骗,却不能横生枝节去罗织罪名,使一个少年流放到远方呀!”
僮戏
某公夏日退朝,携婢于静室昼寝。会阍者启事,问:“主人安在?”一僮故与阍者戏,漫应曰:“主人方拥尔妇睡某所。”妇适至前,怒而诟詈。主人出问,笞逐此僮。越三四年,阍者妇死。会此婢以抵触失宠,主人忘前语,竟以配阍者。事后忆及,乃浩然叹曰:“岂偶然欤!”
某公子在夏天退朝之后,拉着婢女在幽静的房间里午睡,刚好守门人来报告事情,就问:“主人在哪里?”一个僮仆故意同守门人开玩笑,就随口说:“主人正抱着你老婆在某处睡觉。”守门人老婆恰好来这里,听了就愤怒地臭骂僮仆。主人出来问明原因,就把僮仆打了一顿,赶了出去。过了三四年后,守门人老婆死了。又碰上那个婢女顶撞主人,失去宠爱,主人也忘记以前的事,就把婢女配给了守门人。事后,主人记起以前的事,才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这岂是偶然的事呢!”
破钟
文水李华廷言:去其家百里一废寺,云有魅,无敢居者。有贩羊者十余人,避雨宿其中。夜闻呜呜声,暗中见一物,臃肿团睷,不辨面目,蹒跚而来,行甚迟重。众皆无赖少年,殊不恐怖,共以破砖掷。击中声铮然,渐缩退欲却。觉其无能,噪而追之。至寺门坏墙侧,屹然不动。逼视,乃一破钟,内多碎骨,意其所食也。次日,告土人,冶以铸器。自此怪绝。此物之钝极矣,而亦出嬲人,卒自碎其质。 殆见夫善幻之怪,有为祟者,从而效之也。余家一婢,沧州山果庄人也。言是庄故盗薮,有人见盗之获利,亦从之行。捕者急,他盗格斗跳免,而此人就执伏法焉。其亦此钟之类也夫。
文水县的李华廷说:离他家百里远的地方有一座荒废的寺庙,据说其中有鬼怪,没人敢住。有十几个贩羊的人,为了避雨住在那里。夜里听见呜呜的声音,然后看见一个东西,圆浑浑的,显得很臃肿,看不出面目来,它蹒跚走过来,行动非常迟缓笨重。那些人本来都是无赖少年,一点儿也不害怕,一同用碎砖头砍它。打中时发出铮铮的声音,它渐渐缩回要跑。众人觉得它也没什么本事,就大喊着追上去。那东西跑到庙门边倒塌的墙边,就立住不动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口破钟,里面还有许多碎骨头,想来是被它吃掉的人骨。第二天,他们告诉了当地人,将这钟重新冶炼以铸成别的东西。从此庙里就不再闹妖怪了。按说这种东西愚钝极了,还要出来害人,终于坏了自身。可能是它见过一些善于变幻的怪物,有作怪害人的,它也就跟着仿效。我家有个婢女,是沧州山果庄人。说那个庄就是个强盗窝,有人看强盗获利很多,很是羡慕,就跟着他们走。恰巧捕捉强盗的人急急追上来,别的强盗厮杀一番逃跑了,避免了治罪,而这人却被抓住杀了头。这与那口作怪的钟也是一路货色吧。
柳某负心
舅氏安公介然言:有柳某者,与一狐友,甚昵。柳故贫,狐恒周其衣食。又负巨室钱,欲质其女。狐为盗其券,事乃已。时来其家,妻子皆与相问答,但惟柳见其形耳。狐媚一富室女,符箓不能遣,募能劾治者予百金。柳夫妇素知其事。妇利多金,怂恿柳伺隙杀狐。柳以负心为歉。妇谇曰:“彼能媚某家女,不能媚汝女耶?昨以五金为汝女制冬衣,其意恐有在。此患不可不除也。”柳乃阴市砒霜,沽酒以待。狐已知之。会柳与乡邻数人坐,狐于檐际呼柳名,先叙相契之深,次陈相周之久,次乃一一发其阴谋曰:“吾非不能为尔祸,然周旋已久,宁忍便作寇仇?”又以布一匹、棉一束自檐掷下,曰:“昨尔幼儿号寒苦,许为作被,不可失信于孺子矣。”众意不平,咸消让柳。狐曰:“交不择人,亦吾之过。世情如是,亦何足深尤?吾姑使知之耳。”太息而去。柳自是不齿于乡党,亦无肯资济升斗者。挈家夜遁,竟莫知所终。
我舅舅安介然说:有个姓柳的人和一个狐狸友好,关系非常亲密。柳某很穷,那狐友就常常救济他。柳某欠一个大户的钱,大户想让柳某的女儿去当人质。狐友替他从那家偷出了借钱的字据,了结了这事。狐友时常到柳家去,妻子儿女全都和狐友说话,但只有柳某能看到狐友的形。后来这位狐友媚惑了一个富家女,用符也赶不走。富家就用一百两银子招募能制伏狐狸的人。柳某夫妇一向了解狐友的情况,柳某的妻子贪图赏金,就怂恿柳某找机会杀死狐狸。柳某觉得那样做背弃友情,对不住狐友。妻子骂道:“那狐狸能勾引某家的女儿,就不能勾引你的女儿吗?昨天它还用五两银子为女儿做了一身棉衣,恐怕它有这种心思吧。这个祸害非除掉不可!”柳某于是暗地里买回砒霜,打了酒等狐友来喝。狐友已经知道了柳家夫妇的歹心,它趁柳某和几个乡邻在一起,就在房檐上叫柳某的名字,先叙往日交情的深厚,然后又述说周济柳某家已有很长的时间,之后一一揭发他们夫妇商定的阴谋。它说:“我并不是不能给你家带来灾祸,只是我们交往时间长了,不能忍心与你们为敌!”说完,又把一匹布、一束棉花从房檐上扔下来,说:“昨天你的小儿子哭着喊冷,我答应为他弄条被子。我不能对小孩子失信。”大伙听了狐狸的话,都愤愤不平,一起谴责柳某。狐狸说:“我交友没选择好对象,这是我的过失。世态人情就是这样,你们又何必过多地指责他呢?我姑且让他心里明白就是了。”狐狸说完,叹着气离去了。从那以后,柳某就被乡人看不起,也没人肯资助、救济他了。他只得携带一家老小连夜逃走,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佟园缢鬼
舅氏张公梦征言:沧州佟氏园未废时,三面环水,林木翳如,游赏者恒借以宴会。守园人每闻夜中鬼唱曰:“树叶儿青青,花朵儿层层。看不分明,中间有个佳人影。只望见盘金衫子,裙是水红绫。”如是者数载。后一妓为座客殴辱,恚而自缢于树。其衣色一如所唱,莫喻其故。或曰:“此缢鬼候代,先知其来代之人,故喜而歌也。”
舅舅张梦征先生说:沧州佟家花园没有荒废时,三面环水,绿荫覆盖,常常有人借那地方举办宴会,游赏风景。守园人在夜里老听到有鬼唱歌,歌辞是:“树叶儿青青,花朵儿层层。看不分明,中间有个佳人影。只望见盘金衫子,裙是水红绫。”这样唱了好几年。后来有个妓女,受到客人的殴打和羞辱,悲愤至极,在园中的树上上吊自杀了。她穿的衣服颜色与那歌辞形容得完全一样,谁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有人说:“这是吊死鬼在等候替身,她已经预知替身是什么模样,所以高兴得唱歌。”
农妇
青县一农家,病不能力作。饿将殆,欲鬻妇以图两活。妇曰:“我去,君何以自存?且金尽仍饿死。不如留我侍君,庶饮食医药,得以检点,或可冀重生。我宁娼耳。”后十余载,妇病垂死,绝而复苏曰:“顷恍惚至冥司,吏言娼女当堕为雀鸽;以我一念不忘夫,犹可生人道也。”
青县有个农民,生病不能劳动,眼看就要饿死,想把老婆卖掉,只望两个人都能活下去。他老婆说:“我走了,你怎能自理呢?而且卖我得到的钱用完之后,你仍会饿死的。不如把我留下侍奉你,使饮食医药,都有人照料收拾,或者你能恢复健康。我宁可去做娼妓。”十几年后,这农妇病重,昏迷过去又醒过来说:“刚才恍惚之间到了阴间,阴间的官员说当娼妓的应当投胎为麻雀鸽子,因为我念念不忘丈夫,所以还可以再托生为人。”
郭姬
侍姬郭氏,其父大同人,流寓天津。生时,其母梦鬻端午彩符者,买得一枝,因以为名。年十三,归余。生数子,皆不育;惟一女,适德州卢荫文晖吉观察子也。晖吉善星命,尝推其命,寿不能四十。果三十七而卒。余在西域时,姬已病瘵,祈签关帝,问:“尚能相见否?”得一签曰:“喜鹊檐前报妇音,知君千里有归心。绣帏重结鸳鸯带,叶落霜雕寒色侵。”谓余即当以秋冬归,意甚喜。时门人邱二田在寓,闻之,曰:“见则必见,然末句非吉语也。”后余辛卯六月还,姬病良已。至九月,忽转剧,日渐沉绵,遂以不起。殁后,晒其遗箧,余感赋二诗,曰:“风花还点旧罗衣,惆怅酴醾片片飞。恰记香山居士语:‘春随樊素一时归。’(姬以三月三十日亡,恰送春之期也)百折湘裙飐画栏,临风还忆步珊珊。明知神谶曾先定,终惜‘芙蓉不耐寒’。”(“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寒山子诗也)即用签中意也。
我的姨太太郭氏,她父亲是大同人,流落到了天津。郭氏出生的时候,她的母亲梦见端午节有个卖彩符的人,当即买下一枝,后来就用“彩符”给她取了名字。她十三岁那年嫁给了我,生了几个儿子,都没有养活,只有一个女儿,长大以后嫁给了德州人卢荫文,他是观察使卢晖吉的儿子。卢晖吉喜欢占卜天像,替人算命。他曾推算郭氏的命运,说她活不到四十岁。果然,她在三十七岁时就死了。我在西域的时候,她已经病得很厉害了。她到关帝庙里求了一签,询问:“我还能不能和老爷再见上一面?”她得到一签,上写:“喜鹊檐前报好音,知君千里有归心。绣帏重结鸳鸯带,叶落霜雕寒色侵。”说我应该在秋冬之际回到京城,她看后心里非常高兴。当时,我的弟子邱二田正在我家住,他听后说道:“你们见面倒是一定能见面,可是诗的最后一句可不是吉利话呀。”后来我在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回到家中,她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到了九月,病情忽然恶化,而且一天比一天重,最后竟去世。郭氏死后,翻晒她生前用过的衣箱物品,我写下两首感怀诗,一首道:“风花还点旧罗衣,惆怅酴醾片片飞,恰记香山居士语,‘春随樊素一时归’。”(郭氏在三月三十日去世,刚好是送春的日子。)另一首道:“百折湘裙皘画栏,临风还忆步珊珊。明知神谶曾先定,终惜‘芙蓉不耐寒’。”(“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是寒山子的诗句。)这两首诗就化用了郭氏所求神签的意思。
推命用时
世传推命始于李虚中,其法用年月日而不用时,盖据昌黎所作虚中墓志也。其书《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久佚,惟《永乐大典》载虚中《命书》三卷,尚为完帙。所说实兼论八字,非不用时,或疑为宋人所伪托,莫能明也。然考虚中墓志,称其最深于五行,书以人始生之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生,互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云云。按天有十二辰,故一日分为十二时,日至某辰,即某时也。故时亦谓之日辰。《国语》“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是也。《诗》“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孔颖达疏:“从旦暮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是日辰即时之明证。《楚辞》“吉日兮辰良”,王逸注:“日谓甲乙,辰谓寅卯。”以辰与日分言,尤为明白。据此以推,似乎“所直日辰”四字,当连上年月日为句。后人误属下文为句,故有不用时之说耳。余撰《四库全书总目》,亦谓虚中推命不用时,尚沿旧说。今附著于此,以志余过。至五星之说,世传起自张果。其说不见于典籍。考《列子》称禀天命,属星辰,值吉则吉,值凶则凶,受命即定,即鬼神不能改易,而圣智不能回。王充《论衡》称天施气而众星布精,天施气而众星之气在其中矣,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贵或秩有高下,富或资有多少,皆星位大小尊卑之所授。是以星言命,古已有之,不必定始于张果。又韩昌黎《三星行》曰:“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杜樊川自作墓志曰:“余生于角星昂毕,于角为第八宫,曰疾厄宫,亦曰八杀宫,土星在焉,火星继木。星工杨晞曰:‘木在张于角为第十一福德宫。十为福德大君子,无虞也。’余曰:‘湖守不周岁迂舍人,木还福于角足矣,火土还死于角,宜哉。’”是五星之说,原起于唐,其法亦与今不异。术者托名张果,亦不为无因。特其所托之书,词皆鄙俚,又在李虚中命书之下,决非唐代文字耳。
传说算命是从唐朝人李虚中开始的,他只要了解人出生的年、月、日,而不问人出生的时辰,这种说法来自韩愈为他写的墓志铭。李虚中论述算命的书,在《宋史·艺文志》中有记载,现已失传很久了,只有《永乐大典》还保存了他的《命书》三卷,还算是个完好无缺的本子。他所说算命实际上兼论到生辰八字,并不是不问出生的时辰。有人怀疑《命书》是宋朝人假冒的,没有谁能说得清。韩愈在《殿中侍御李君墓志铭》中说李虚中对阴阳五行学说最精通,他只要把人出生的年、月、日以及生辰记录下来,就可以利用干支相生相克的规律去推求,从而推算出人的寿命、地位等。一天有十二个辰,所以一天分为十二个时。太阳运行到某一辰,也就是到了某一时刻,因此“时”也叫作“日辰”。《国语》中说“星与日辰的位置,都在天空的北方。”就是这个意思。《诗经》中说:“织女三星鼎足而立,从早到晚历经七辰。”孔颖达的注释(应当作郑玄的笺释)说:“织女星从清晨到天黑经历了七个时辰,因此人们把这称作‘七襄’。”这就是日辰即时辰的证明。《楚辞》中有“吉日啊良辰”的句子,王逸作注说:“日指的是甲乙,辰指的是寅卯。”把“辰”与“日”分开说,就显得格外明白了。根据上述推论,似乎“所直日辰”这四个字,应该与上文的“年、月、日”相连,变成一句话。后人却错误地把这四个字与下文拼接在一起了,因此才出现李虚中算命不考虑出生时辰的说法。我在编写《四库全书总目》时,也说过李虚中算命不考虑出生的时辰,仍然沿用了旧说。现在把这事写在这里,记录自己的过失。至于用金、木、水、火、土来算命的学问,传说是从唐朝人张果开始的,可他的学说在典籍中没有载入。《列子》一书说:“人禀承天命,隶属于星辰,命中该吉则吉,该凶则凶,命数早已注定,即使鬼神也不能改变,即使有超凡才智的人也无力回天。”王充在《论衡》中指出:“自然界给人元气而众星散布光明。”天施予元气而众星之气也就包含在其中了。人的命运取决于含气的多少,元气充足生命才能生长,该贵则贵,该贱则贱。尊贵的人有等级高低的差别,富裕的人钱则有多有少,这些差别都是人所归属的星位的大小尊卑决定的。因此利用五星算命,自古就有,不一定是从张果开始的。此外,韩昌黎的《三星行》中写道:“我出生的时刻,正值月亮居于南斗之位,牛宿用力昂起犄角,簸宿张开了簸箕口。”杜牧替自己写的墓志铭说:“我出生时正值角宿、星宿、昴宿、毕宿同时出现在中天,而角宿居于主疾患,厄运。生杀的第八宫,即‘疾厄宫’,也叫做‘八杀宫’,当时土星正守在这里,而木克土,火克木,火星不久将紧随木星运行到土星所守的位置。”杨皚说:“木星守于张宿,刚好角宿处于第十一福德宫。木星是福分大的星,所以您不会有忧患。”我说:“我担任湖州刺史还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中书舍人,当然是木星把福分带给了角宿,对我来说也就足够了。而火星步木星后尘,运行到土星所守的位置,又把死亡带给了角宿,这对我来说也是应该的呀!”五星算命起源于唐代,占卜的方法也和今天不一样。术士们假冒张果的名字,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只不过他们伪托的书籍,语言都俗不可耐,水平远在李虚中的《命书》之下,决不是唐人的作品。
画妖
霍养仲言:一旧家壁悬挂仙女骑鹿图,款题赵仲穆,不知确否也(仲穆名雍,松雪之子也)。每室中无人,则画中人缘壁而行,如灯戏之状。 一日,预系长绳于轴首,伏人伺之。俟其行稍远,急掣轴出,遂附形于壁上,彩色宛然。俄而渐淡,俄而渐无,越半日而全隐。疑其消散矣。余尝谓画无形质,亦无精气,通灵幻化,似未必然;古书所谓画妖,疑皆有物凭之耳。 后见林登《博物志》载北魏元兆,捕得云门黄花寺画妖,兆诘之曰:“尔本虚空,画之所作,奈何有此妖形?”画妖对曰:“形本是画,画以象真;真之所示,即乃有神。况所画之上,精灵有凭可通。此臣之所以有感,感而幻化。臣实有罪”云云。其言似亦近理也。
霍养仲说:有个历史悠久的家族,在墙上悬挂了一幅《仙女骑鹿图》。落款是赵仲穆的名字,不知是否是他的真迹(仲穆名赵雍,是赵松雪的儿子)。每当屋子里没人的时候,画中人就沿着墙壁走动起来,象是走马灯的情景。有一天,人们预先用长绳系在画轴上,埋伏下等候。等到画中人走得远一点时,赶快把画轴拽出屋子,画中人只好将形象附在墙壁上,彩色还很鲜艳。过了一会儿,色彩渐渐变淡,渐渐变无,过了半天连轮廊也没有了。人们怀疑它消散了。我过去总认为画上的东西既没有质地,也没有精气,说它能通灵幻化,似乎不可能。古书记载的那些画妖,我怀疑都是有妖怪借图画形象来现形而已。后来看林登的《博物志》,记载北魏的元兆,抓住了云门黄花寺的画妖,元兆责问它说:“你本来是空虚的,是画出来的东西,怎会有你这种妖怪的体形呢?”画妖回答说:“形象以画为根本,画是为了摹写真实的,真实的形象有所感示,便会有神灵。何况在所画的图画上面,精灵有具体事物依靠凭借就可以通灵。这就是我得到生活真实形象的感召,终于幻化成妖怪的原因。能够感通,并由感通而幻化出形迹的原因。我实在是有罪的…等等。”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啊。
天狐
骁骑校萨音绰克图与一狐友,一日,狐仓皇来曰:“家有妖祟,拟借君坟园栖眷属。”怪问:“闻狐祟人,不闻有物更祟狐,是何魅欤?”曰:“天狐也,变化通神,不可思议;鬼出电入,不可端倪。其祟人,人不及防;或祟狐,狐亦弗能睹也。”问:“同类何不相惜欤?”曰:“人与人同类,强凌弱,智治愚,宁相惜乎?”魅复遇魅,此事殊奇。天下之势,辗转相胜;天下之巧,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岂一端所可尽乎!
骁骑校尉萨音绰克图与一只狐狸为友。有一天,狐友慌慌张张地跑来说:“我家里有妖精作怪,想借您家的坟地安顿我的家眷。”萨音绰克图奇怪地问:“我只听说狐狸给人捣乱,却没听说过有别的妖精给狐狸捣乱的,这到底是什么妖怪?”狐友说:“那是天上的狐精。它的变化神奇莫测,不可思议;进出如同鬼怪,闪电般地迅疾,谁也搞不清它们的行踪。如果天狐害人,人肯定来不及防备;要是和狐狸为难,狐狸也看不见它。”萨音绰克图说:“天狐与狐狸本是同类,为什么不彼此怜惜呢?”狐友说:“人与人也是同类,可是照样强大的欺负弱小的,聪明的哄骗愚笨的,难道人类彼此怜惜了吗?”狐怪又碰上了天狐,这事非常稀奇。从天下的大势看来,都是一物降一物。天下的奇能异技,层出不穷。世上万物千变万化,怎么能只持一端就能穷尽事理了呢(难道这是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吗)?
-
姬周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30 1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