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期读书计划
查看话题 >读书计划 | 一二月读书报告
年初给自己定的Flag是至少读十本书,结果一二月就读完了五本,开心开心,为了督促自己,也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用读书报告的形式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读书情况。
(去年立的Flag里唯一一项没完成的学剪辑,也让我逼着自己录视频完成了!开心!)
文字版文字版~

《当上帝是只兔子》 这本书是打着治愈系的旗号,文字我觉得并不造作,读起来还是很舒服的。整本书讲的是女主人公艾莉和他的哥哥乔从小到大围绕在他们家人身边的故事.
艾莉的家人和朋友都有在某些方面在常人看来的“古怪”的地方,这种古怪不光体现在他们性格上的不合群,还有一些传统家庭的非正常感情,比如妈妈与姑姑相爱,但并不影响他的爸爸妈妈的感情;乔经历了911之后失忆到慢慢找回记忆接受多年自己的同性伴侣;自己唯一的好朋友詹妮在多年失联之后得到她入狱的消息……这些事情可能打破了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家庭的经历。
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是这一家人在经历了病痛、分离、灾难、失去之后,他们仍然互相依偎在一起,互相理解,并且等待希望。这是一本离奇的小说,生动的人物角色,独特的故事情节,后现代主义的叙述风格……书里涵盖很多主题,不经意就会触碰到敏感的内心。”——英国《卫报》
“一个非传统的家庭,一部独特的成长史,一份兄妹间难以割舍的希望。莎拉•韦曼的《当上帝是只兔子》里装满了古怪的角色,演绎了一个爱与秘密的故事,叙述中有忧伤,也有幽默。”——英国《泰晤士报》
“任何一篇内容梗概都“无法全面概括这样一个睿智的故事。莎拉•韦曼以第一人称叙述,让本书读起来很有真实感。奇特的人物角色,一直吸引你读下去。” ——英国《每日电讯报》

《断舍离》
之前在不同的途径下了解了一些有关于断舍离的概念和方法,主要讲的就是从整理物品开始,慢慢深入到整理思想及生活。断舍离即:断掉买东西的欲望,舍弃没有用的东西,脱离堆东西的执念。
断舍离是维持生活状态的工作,也是自我探索的工具。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挖掘出全新的自己,也就是说,物品并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
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理解了拥有本质,就能自然地涌出珍惜物品的心情。

《别相信任何人》 讲的是女主人公克里斯汀20年来的记忆只能维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作为一个全新的人面对一个她以为的陌生的环境去生活。 克里斯汀在纳什医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日记,翻开日记的第一页写着:“不要相信本”,本就是他的丈夫,从此克里斯汀只能每天在日记的帮助下找到自己失忆的原因。
这本书很吸引我的一点是在读的过程中,我会把自己当做是克里斯汀,随着日记找到自己之前的经历,再慢慢找到真相。每看完一篇章之后都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在脑子里,又要时刻提醒不要相信任何人,看到结局时有点毛骨悚然,但最后的结局我又不是很满意。
改编电影:《在我入睡前》主演: 妮可·基德曼 / 科林·费尔斯 / 马克·斯特朗 / 本·克朗普顿

《你今天真好看》 一本漫画集,之前在微博上看过其中的几幅,作者莉兹·克里莫从自己家人身上找灵感,将小动物赋予上他们的角色,恐龙、棕熊、兔子、獾、土拨鼠、狐獴……整本看下来花费的时间很短,看完之后会让你嘴角上扬,会被动物们的小顽皮、小嘲笑、小有爱温暖治愈到。
你可能是书中任何一个动物,而书中的动物可能是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谁不曾享受过与父母的温情一刻?
谁没有被朋友的玩笑弄得一时语塞?
谁不会因自己反应慢半拍而哭笑不得?
这本书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你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

《空响炮》 90后的女作家王占黑的短篇小说集,由8个故事组成,讲的同一个街道弄堂里的小人物的故事。站在我们父母那辈的角度去写的,因为方言的原因,每个故事更加的能打动人,让我更能融入金小说描写的那个世界里。
故事反映了现在生活的一些问题,比如和自己越来越没话说的妈妈,在养老院等死的老爷子们,一辈子为了儿女晚辈操心的两口子……作为晚辈看完以后我会有些唏嘘和思考。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就是我们身边的市井生活里的小人物,平凡、可笑、又倔强的活着。
夫妻之间,母女之间都没有交心话题,都为了自己的面子和稀里糊涂过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演说家吴赌》,总让我想到一类似孔乙己的群像。最爱《偷桃换李》。活人忙着赚死人的钱。人死了,送葬场面死人无感,可活人依旧要面子。死要面子,人死了也要面子。最最让我觉得惊艳的两个细节描写,一是两条黑白狗比做黑白无常;另一个是殡仪馆面前摆的臭豆腐摊,这样写,原本严肃的话题,一下子变得滑稽煽情媚俗了。小人物精神的庸俗,无目的地忙着生,忙着死,忙着计较算计……大概是情有可原的吧。毕竟我们大多数,都只是平凡的普通人。
作者:小仲子(来自豆瓣)
读书我刚刚起步,很多感想和录制的闲言碎语都不成熟和熟练,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和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