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十年:亲子共读,读了就好!

✦
活字约稿,聊一聊我家的亲子阅读这事儿。
早期阅读有何好处?
孩子阅读习惯如何培养?
亲子共读有没有最佳方法?
怎样帮助孩子过渡至独立阅读?
……
作为一位陪伴孩子一路读来已十年之久的妈妈,一时竟然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
回首来时路,今天再来谈亲子阅读,我的落脚点又在哪里?阅读仅仅是通过语言符号去传播信息的行为吗?阅读仅仅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吗?阅读和生活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是否藏着上述问题的答案?

共读一座城——源于心,践于行

2018年,我们用了整整半年时间,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走进西湖文化,阅读昔日南宋古都——杭州。
我们读杭州历史,从良渚文化走进西湖文化;读民间传说,了解雷峰塔的前世今生;读钱镠,触摸遥远的吴越国;读白居易和苏东坡,慢慢清晰西湖的由来;读李叔同和丰子恺,解读不一样的民国风景……
细读慢品,当杭州的模样跃然于纸上时,实地走访计划便提上议事日程。忘不了孩子们在西湖边的欢欣,冬天的苏提和白堤犹如水墨画般绝美;忘不了孩子们在白居易纪念馆的雀跃,墙上的每一首诗词,他们朗朗上口;他们在岳王庙寻找秦桧的跪像,集体诵读岳飞的《满江红》;走进良渚文化村,他们和5千年前的古老中国深入对话,作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的文字,良渚给了他们详尽而又立体的答案;走进浙江博物馆,他们寻找汝瓷的身影,好奇宋徽宗因梦而得天青色是否会出现在眼前?
我们和晓风书屋的每一次偶遇都意外而又美好,因丰子恺而生的每一件物品都让人怦然心动……
一路走来一路看,文字和图画真实记录下孩子们的读城心情:

这样的阅读,源于心,践于行。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亲子阅读所积攒下来的能量已悄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一本书,聆听一首歌、共赏一部电影,走近一个人,乃至阅读一座城市……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感受,一起编织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些因阅读而生的交流将是漫长的岁月中温暖我们彼此的回忆和话题。

呵护一首诗——源于心,成于智

2014年,刚上二年级时的逗逗,面临老师的日记要求,咬着笔头来找我,一脸的痛苦样。
我翻出一首小诗,挡住作者姓名,请她读:
摇篮曲
蓝天是云的摇篮,
摇着云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鱼的摇篮,
摇着鱼宝宝睡着了;
乌云是雨的摇篮,
摇着雨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孩子的摇篮,
摇着孩子睡着了。
读完后,请她猜猜:谁写的?她回答得很快:“金子美玲!”我摇摇头,笑了:“再猜?”她也摇摇头,一脸的沮丧嘟着嘴表示没心情再猜。我把挡住姓名的手松开,上面赫然写着:逗逗口述,逗妈记录,时间是2011年9月,当年她五岁。
逗逗当时的表情我印象很深,又惊又喜又疑,看了又看确定是她小时候的口述时,小脸上慢慢地溢出了光彩,我趁机告诉她:你看,这么美的诗就是你自己说出来的,妈妈所做的只不过是用文字记录了下来,等你慢慢长大认识更多的字,也就不需要妈妈再做这样的记录了。
接下来,我们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找来一本新本子,非常隆重地写上“逗逗诗集”,然后她自己设计了非常漂亮的封面。然后,把自己的这首小诗,整整齐齐地码在了诗集的第一页。这一本诗集的诞生,对于逗逗而言,是她开始欣然提笔的一个转折点。

回想逗逗小时候,她的只言片语或者随口胡诌的一首小诗,我会随手记录下来,当时并未想多,只是觉得帮助孩子留住一些成长的痕迹,也是将来美好的回忆。像逗逗的这首小诗,她是断断续续表达的,我只是顺手把它们给串了起来,留了下来,不期然,就发酵了。
进入小学之前,亲子阅读中长大的孩子基本已具备流畅的口头表述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适当的口述表达,并将其整理成文,存档备案。这不仅仅是对当下孩子表达能力的锻炼,日后孩子在跨过写作难关时,你当年用心的存档备案说不定就是孩子所能感受到的最实在温暖的鼓励。
这样的收获,源于心,成于智。
而这种智慧,需要的不是智商,有爱足矣。

珍惜每一天——源于心,存于心

晚饭后下楼散步,5岁的逗逗看到路旁的绿化带上有一个被扔弃的空牛奶盒,就要伸手去捡。我第一时间制止她,她转过头,有点委屈,说:“妈妈,把牛奶盒丢在这里是不礼貌的行为,应该拿掉这个盒子,跟小树说对不起。”
当时很吃惊,这可不是逗逗的原创,这话是有出处的——《走进生命花园》。

↑孩子从他的岛屿观察世界,他看到了海洋、森林、眼泪、战争和饥荒……孩子想象世界上的灾难与不完美,也想象应该为这个充满缺憾的世界做什么,他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记述着世界的美丽与丑陋,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图片@艾莉妈)
书上的原话是:
孩子抬起头来, 他看到月亮上面插着一面旗子, 他想,真是不礼貌的行为啊, 应该拿掉旗子,然后跟月亮说“对不起”。
这本书当时只给逗逗读了一遍。这件事情再一次证明:只要是好书,你就大胆给孩子读,请相信,他会用他的方式听懂(记录于2010年12月17日)。

有一个房子里,飘荡的全是海水
水面上有波浪,还有一艘帆船
帆船里有小宝宝,有摇篮,还有一只小黑狗
海水轻轻地,轻轻地摇着摇篮
小黑狗在小宝宝的身边,一点儿也不想离开
小宝宝慢慢地,慢慢地不害怕了,
就算沉到水里也不会害怕,
因为小黑狗是不会怕水的!
几天前,逗逗早晨醒过时形容给我听的一个梦,而头天晚上,我们正好读了《你出生的那个晚上》,逗逗就活学活用上了书中那诗一般的语言(记录于2011年1月4日)。
这样的故事,在享受亲子阅读的家庭中,一定是不胜枚举,因为好绘本能抓住孩子的心。这样的阅读,源于心,存于心。好的绘本语言,则好比家长和孩子中间的交流桥梁。许多书面词汇,孩子在生活中或许很难理解;若通过绘本来读给孩子听,孩子马上就能体会到这个词的美妙之处并活学活用到生活中。
只有在家长真正感受到了亲子阅读带给生活的快乐之后,绘本语言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将丰富孩子的文字组织能力,试想,读绘本长大的孩子,作文本上的主人公还会永远只是小红和小明吗?

亲子阅读的秘诀

所以,要问我关于亲子阅读的所有问题,我只想重复阿甲老师的三字秘诀:读就好!
是的,读就好!
快乐地读
快乐的前提是:请先让自己爱上阅读,爱上绘本。
先自己读,读出好来,再去读给你的孩子听。不能打动你的东西,你又能怎样去打动你的孩子?用你干巴巴的语言?还是用你疑惑的态度?还是用你毫无表情毫无热爱的心?
而且,村上春树说了,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用心地读
优质的亲子阅读,并不仅仅是拿起书就读,用心的家长也是要做功课的,陪孩子一起感受绘本语言的魅力,和孩子交流最真切的阅读感受,并随手记录下孩子语言表达方面的每一个细小进步,然后读给孩子听,给予真心的赞美和鼓励,这些,都很重要。
用心的家长,会在孩子合适的年龄段,给孩子读合适的书,不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更不高估孩子的阅读能力,切忌拔苗助长,因为读书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要把阅读变成孩子的任务。有一个快乐阅读的基础,那么好的绘本故事,对孩子的启蒙意义就是巨大的,通过阅读学会的自理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语言沟通能力都是家长手把手去教所不能比拟的。
单纯地读
日复一日,不计回报地为了读而读,和孩子一起享受共读的快乐,直至亲子共读成为亲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慢慢地你就会发现:
——和孩子一起享有的共读时光越来越快乐,成了亲子关系的温暖基石;
——不知哪天,孩子爱上了自主阅读;
——孩子的表述灵动而又诗意,字里行间跳跃着好绘本的影子;
……
这时你也会明白,原来许多不同的事情背后所运用的原理其实都是相同或相通的,只有深入地看,才能联系地看,然后发现:最美的教育其实最简单。
所以,关于亲子阅读这事儿,读就好。

刘敏:小活字特约作者。黑鱼阅读创始人,儿童阅读推广人,常驻珠海。
封面图来源于网站mashable.com
版式设计: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