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单公布|《金门银光梦》+《古巴花旦》
·导演简介 ·
魏时煜 Louisa Wei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制片人、编剧、学者
"我一向会被那些越界的人和人生吸引。何秋兰和黄美玉在少女时代跨越了种族和文化的界限学习了粤剧艺术,又在耄耋之年漂洋过海来到粤剧的发源地表演。为了理解我为什么会从第一次拍摄就被她们感动,我用了六年的时间探索了她们所经历的历史时空。"

导演作品
2019跋涉者萧红(电视纪录片)
2018古巴花旦
2016 王实味:被淹没的作家(电视纪录片)
2014金门银光梦
2009红日风暴
2006崔健:摇滚中国(电视纪录片)
·引言 ·
本届纽约华语电影节将包括“巾帼”展映单元,其中的作品都将以女性视角去述说她们的历史和故事,重新审视女性在这个世界所占据的位置——《金门银光梦》和《古巴花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金门银光梦》通过报刊文字、影像资料和亲友采访还原了“南华第一女导演”伍锦霞(Esther Eng):她跨越文化壁垒,打破性别边界,在海外华人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伍锦霞自小是粤剧迷,后来拍片时也多次找留美的粤剧伶人主演,就这样魏时煜导演又发现了何秋兰(Caridad Amaran)和黄美玉(Georgina Wong)两位古巴老人的粤剧缘分。

在交谈中,导演也提出了《金门银光梦》与《古巴花旦》两部作品作为一个姐妹篇来放映。两部影片不仅是对女性电影先驱和传统表演艺术传承者的致敬,也是对伍锦霞、何秋兰和黄美玉她们所处时代的回望。
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主策展人
黄悦
· 《金门银光梦》 ·
本片记录了在三藩市出生、在太平洋两岸拍过十部粤语片的“南华首位女导演”伍锦霞(1914-1970)的生平与时代,并编入了与她同时代的另外两位先锋女电影人的故事:一位是首位美国籍华裔女星黄柳霜,另一位是好莱坞唯一从默片时期成功转入声片拍摄的女导演多萝西·阿兹娜(Dorothy Arzner)。三位女性都曾在电影界取得很高成就,都在身后很快被人遗忘,但也都在今年被史学家们重新发现。

·《古巴花旦》 ·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出生、自小学习粤剧的何秋兰和黄美玉,即是独生女儿、又是舞台姐妹。何秋兰的养父方标因为家人反对他学戏而由广东远走古巴,黄美玉的中国父亲则是华人街有名的裁缝。两人生长在三、四十年代繁荣的哈瓦那,小生黄美玉学习过功夫和舞狮,花旦何秋兰则以俏丽扮相和婉转歌喉红遍古巴各个华埠。1959年卡斯特罗的一场革命带走了一切繁荣,何秋兰做了收银员,黄美玉做了外交官。两人进入花甲之年后,在被时间磨蚀的华人街,试图重新排演粤剧,她们是否还能找到少女梦幻的舞台?

故事背景:
2017年是华人到达古巴170周年。古巴至今还有10万人(1%总人口)有华人血统。本片两位主人公,86岁、纯古巴血统的何秋兰,和88岁、父亲是华人的黄美玉是小学同学,在哈瓦那上学,课余同在国光剧团学习粤剧。秋兰自幼已随养父方标学唱粤剧,八岁开始上台演出,十五岁当上剧团的花旦,巡演古巴各个华埠,并陪外埠来访的小燕飞、牡丹苏、苏州丽等伶人演出,成就了华人历史上的一段传奇。美玉读大学时离开剧团,革命风暴来临时,曾经参军,见过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毕业后成为外交官员,曾派驻印度。美玉退休后,重返华人街,与阔别三十年的秋兰一起,尝试重拾粤剧艺术。两人的中国父亲,皆在1920年代移民古巴,却一直未能返乡,他们去世后,两位女儿希望大夫祭祖,但旅费昂贵、路途遥远。

2011年和2014年,在友人的赞助下,何秋兰和黄美玉两次返回香港和广东,回乡祭祖之外,还在广州八和会馆、佛山祖庙唱曲,又应邀和谢雪心、龙贯天等粤剧名伶唱和。2015年,导演魏时煜与兼职罗卡、汪海珊,带领团队到哈瓦那进行拍摄,追寻华人街旧日故事。本片的制作前后历时六年,在呈现古巴舞台姐妹的艺术旅程的同时,以珍贵的新闻片和照片展示近百年来的中国古巴历史和哈瓦那的华埠兴衰,并邀请粤剧艺术家阮兆辉、李奇峰先生受访,分享粤剧在海外传播的故事。影片以原创音乐,配合白驹荣的南音、红线女的名曲和两位女主角的歌声,带观众穿越时空,体验一次与众不同的电影旅程。

该影片为纽约首映!
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公布了本届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的其中11部电影,包括娄烨的8部作品、《四个春天》,以及本篇推文所介绍的《金门银光梦》和《古巴花旦》。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向大家公布更多本次展映的电影,敬请留意。
主要文字:黄悦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胡艳彤
- END -
CINECINA
We only bring the best Chinese cinema here.
CONTACT US
vinasun@cinecina.co

-
李承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28 1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