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ra高赞回答分享#1 搜索引擎 | 为什么我用DuckDuckGo而不用Google?
原文链接: https://qr.ae/TUf6qS
浏览量:107m
点赞数:72.3k
转发量:1.9k (截止目前)
作者介绍
Gabriel Weinberg
- DuckDuckGo搜索引擎 CEO兼创始人(2008年-至今)
- 现代营销实操经典书《Traction》合著者
- 麻省理工学院理学硕士(2005年毕业)
为什么我用DuckDuckGo而不用Google?
第一,我们不像Google那样追踪你。
你在用搜索引擎时,把自己最私密的分享出去的时候,并不会想那么多,例如医疗,财务和隐私等所有那些大大小小和你相关的信息。这些个人信息都应该保密的,但Google并不会帮你保密,你所有的搜索记录都会被追踪、挖掘和打包成一个数据配置文件给到广告商。这些广告商利用Google庞大的广告网络,把烦人的横幅广告撒网到无数网站和应用,无处不在。
要想在网页搜索上获利必须追踪人们的信息,实际上这是很荒诞的。当你搜索“汽车”,我们的搜索引擎不用知道你的任何信息就可以弹出一个汽车广告。我们是这样赚钱的,不涉及个人追踪,你只要敲一敲键盘就行了。Google其实也可以做得到,只是他们不选择这么干,它所有的追踪是为了掌控自己的广告网络,那样它就可以利用你的历史搜索记录和其他信息跟踪你,如影随形。
所谓的无痕模式也起不到保护作用。无痕浏览又是另外一个荒诞之处。“无痕”模式并非真的什么都不留下,这个概念极具误导性,并且我认为需要改一下。它只是在你本次登录之后删除本地的历史浏览记录,但凡你浏览过的网站(包括Google)还是会有你的记录,你的IP地址和其他追踪途径(比如浏览器 Fingerprinting)也能被追踪到。看看以下截图说明:

你的活动均可能暴露给:
l 你浏览过的网站
l 你的老板或学校
l 你的网络服务器
想在搜索时有隐私可言,且避开数据配置文件、政府和其他法律要求,就来用DuckDuckGo浏览器吧。不管你用什么浏览模式,我们都不会进行追踪。
每次你用DuckDuckGo搜索引擎搜索时,就像没用过一样。我们就是不会保存任何与你私人信息绑定的搜索,也不会把这些搜索和某历史记录绑定,来反追踪你。想要了解更多我们的隐私政策,点击这里。
第二,屏蔽潜踪隐迹的Google追踪器。
除了搜索引擎,Google还有其他渠道追踪你。你也许知道,在YouTube、 Gmail、Chrome、 Android, Gmaps等所有Google运营的服务都会进行追踪,因此我们建议使用隐私性更高的浏览器,如DuckDuckGo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然而,你也许不知道的是,实际上在那些热点网站中,潜伏着Google追踪器的高达75%。这是个多大比例的概念?告诉你吧,Facebook的就占了25%。我敢打赌(几乎可以肯定的)你随便上的一个网站都藏着Google追踪器。网络广告基本由它们俩主宰,其增长比例是全部的74%有多,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这些看不见的追踪器。

“Google分析”在多数网站都有安装,站主借此知道谁在访问网页,同时把这些信息反哺给Google,追踪偷偷地进行着。Google旗下的非搜索类广告网络Adsense、 Admob和DoubleClick,有了这三大法宝安装在各类网站和应用里面,广告同样可以偷偷地追踪。
你知道那些时时刻刻跟着你的广告有多可怕吗?借着Google的广告网络,大多数这些广告的广告商就可以通过历史搜索记录,浏览记录,历史定位和其他所搜集到的个人信息,瞄准你这个靶子。更加可怕的是,他们还可以让航空公司等广告商针对不同人群收取不同的费用。
这些广告不仅烦人,简直就是要把你绑得死死地,买更多的东西,而且这只会让人觉得他们只是Google借以私人信息赚钱的手段。
我们已经扩大了DuckDuckGo搜索的ROOT 权限,不管你在哪儿上网,都能保护你的隐私。其“浏览器扩展和移动应用”对各主要浏览器和设备都适用,能阻止Google、Facebook和其他数据中间商的追踪。
第三、不筛选搜索结果,跳出“过滤气泡”。
当进行搜索的时候,你想看到的是没有被过滤的结果。但Google不会这么干,它会根据你点击内容呈现你喜好结果。这就是我上面说的Google追踪,通过对你进行长期追踪而成的数据配置文件实现。
乍一看这很厉害的样子,可是大多数人说的搜索个性化,其实是指本地化。例如想知道当地的天气和酒店信息,这些其实不需要追踪就能提供。我们DuckDuckGo就是这样干的,因为大致的地理位置是电脑自动内嵌在搜索结果里面的,直接给出本地搜索结果,并且很快就会处理掉,不会留着追踪用。
相对于本地化搜索结果,个性化搜索结果更危险,因为它给你看到的是他们所认为你会点击的内容,过滤掉认为你会跳过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过滤气泡”。
因此,如果你拥有某种政治倾向,你看到的结果几乎是你赞同的观点,很少是你反对的观点。总的来说,这会增强“回音室效应”,导致社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过滤气泡”对于搜索来说是很不利的,因为你希望看看别的说法,别的内容。过去几年,我们做过调查,发现在Google使用“无痕”模式搜索同样的话题时,很多内容被砍掉了。

我们承诺DuckDuckGo不会使用“过滤气泡”,除非事前获得同意,也不会把大家困在同一个圈子。
第四,我们有求必应。
Google出了名是很难联系上的。Gmail账户被锁住了?抱歉,我们帮不到你。“Google知识图(Knowledge Graph)”说你“死”了?给你一个抱抱。除非你是新闻记者或某某大咖,能够联系上Google的人,否则祝你好运。
但我们DuckDuckGo真心对待每一条反馈,会在社媒上回应。一句话,我们有求必应。有事随时私信我,我会亲自阅读每封来信的。
第五,我们不会试图把你困在“生态系统”里面。
以前,你在Google浏览器搜索,往往点击最顶部的结果。随着时间的过去,Google买下了越来越的公司,发布了越来越多相互竞争的服务,在搜索结果中优先出现。现在用Google Places而不是Yelp,TripAdvisor等,用Google的产品而不是Amazon,Target等,覆盖旅游,健康,很快就轮到职业了。哪里有钱赚,就瞄向哪里。
甚至当你关掉了,Google AMP(加速移动页面)还是会尝试用各种办法困住你,并且这些伎俩不仅仅用在搜索引擎上。
许多安卓设备上有一个默认的Google搜索器,你想删也删不掉,就像在90年代微软把IE浏览器放入Windows一样,只不过它更坏心眼,霸占了小屏设备的大部分地方。Google服务好不到哪里去,强制在安卓上捆绑销售。我们在Chrome搜索引擎一体化问题上也面临了类似问题。
DuckDuckGo清心寡欲,没有想着“统治世界”,没有想着把大家困在一个“生态系统”里面,只是想帮助大家尽可能快地想访问什么就访问什么,并且尽绵薄之力保护大家的隐私。
第六,我们有“!bangs” 网页跳转功能。
说得更明白一点,我们设置了一个内嵌功能叫“bangs”,有了它,你可以直接跳到其他网站,完完全全不经过DuckDuckGo都没问题(但切记,这时候你就归这些网站的隐私政策管,包括数据采集)。比方说,你想维基百科一下有关“鸭子”的文章,你只需要搜索“!w 鸭子”就可以了。
看到“!”符号,DuckDuckGo就知道你想快速跳到其他网站,而“w”符号代表Wikipedia。你也可以输网站的全名,但我们设了很多快速访问其他网站的略写,例如“!a”指Amazon,,“!r”指Reddit等等。毫不夸张地说有数千个,你能想到的网站基本都适用。并且,加上我们的“自动填充”功能,你可以轻易看到有哪些网站可去。

如果你经常上某个网站,比如Stack Overflow(编程相关),Baseball Reference(棒球数据统计相关)或All Recipes(食谱相关),都可以直接跳转。
如果你把DuckDuckGo设置成默认浏览器,你可以直接在地址栏输入这些网站的地址,直接跳过我们搜索引擎的加载,一步到位把你送过去。

第七,我们力图建立一个你可以掌控个人信息的世界。
我们的愿景是提高线上信任标准。如果你也赞同,支持DuckDuckGo就是对我们很好的帮助了。过去的7年中,我们一直赞助志同道合的组织,同样希望建立一个大家可掌控个人信息的开放式网络。
我们相信隐私政策不应默认为“收集所有信息”,而是考虑到人们“让出”个人信息的好处是什么,提供一个清晰且令人信服的说法。如果你对数据隐私的未来持有同样的观点,用行动证明吧。
第八,我们的搜索结果没有一堆广告。
Google许多搜索中,整个第一页大部分是广告,手机版更是惨不忍睹。
但DuckDuckGo不同,我们把广告量降到最低,并且这些广告不具追踪性,仅仅是基于搜索关键词而得,非个人资料或历史搜索记录。实际上像上面说到的,要想在网页搜索上获利必须追踪人们的信息,实际上这是很荒诞的。当你搜索“汽车”,我们的搜索引擎不用知道你的任何信息就可以弹出一个汽车广告,都是根据输入的关键词来的。
第九,放心搜索。
当知道自己被“监视”着,人们的行为会改变,这是有根据的,叫“激冷效应”。例如,一份MIT研究报告表明,自“斯诺登”事件后,人们在Google搜索“健康”的次数开始变少了,害怕自己的小痛小病史泄露出去。
“抑制健康信息的搜索对用户的健康存在潜在性危害……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政府对互联网实施管控,给搜索行为带来激冷效应。”
你爱搜索什么就搜索什么,想什么时候搜索就什么时候搜索,这应该是自己说了算。在DuckDuckGo,你是匿名使用的,不用担心会有“激冷效应”。
第十,Google简直又大又强。
Google是巨头,是硅谷大科技公司的缩影,市场份额时值7500亿,拥有7.5万名员工,主营搜索、浏览和网络广告等,涉及科技线上线下的方方面面。去年,Google斥资游说华盛顿,远超其他每家公司。
DuckDuckGo就相形见绌了,我们目前就45名员工,分布在全世界,我在美国宾州。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帮助你在互联网掌控个人信息。
来,一起加入我们吧!
其他参考说明:
1. WWDC 中提到的浏览器 Fingerprinting 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