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现实世界——【游西班牙南线总结】
2019.2.9-2019.2.22。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短暂的14天西班牙南部之行。踏出的第一步总是很踌躇,出发之前,总是很担心,我积累的东西还不够多,历史书还没有看,资料还没有查。试图用记忆的方式去背诵知识,却徒劳,且无用。现在明白了一点,知识是与现实世界紧密存在的事物,你可以看见听见也能感知到。 第一天在丽池公园的公共图书馆。和Marcos、Borja的第一次见面,两个老师完全没有西班牙口音!打破了我对西班牙式英文的陈见。在公共图书馆门口,Marcos告诉我们,我希望你们用画sketch(草图)的形式去记录建筑。因为通过大脑思考后用笔记录下的内容,有你们自己的思想。我放下了手中的相机,尝试回归双眼和双手。乍一看这个图书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轻而易举地想,嗯,有新旧材料的融合、图书馆的廊式空间、咦这个小窗很有意思。却没有多去细想设计者的意图,以及建筑的形式语言。历史建筑的改造有很多,各种奇怪功能的旧建筑在进行功能重组之后,总是赋予了一个很寻常的功能。我总是将建筑想的很简单,肤浅地注意建筑的细节。marcos的几个问题带领我们思考这个建筑的设计手法。“人们怎么发现这是一个入口?”我们需要不停地思考,用双眼去发现,大脑去反问自己去思考,用双手去记录。 早已久仰大名的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caixa forum。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在艺术馆里向来只关注于展品。对那些生涩难懂的展览,我们抱有幻想和敬意。细节经常让人流失思考,乏味的空间让人丧失欲望。资本主义的银行艺术馆,耍完酷炫的材料、结构,让人止不住赞叹神奇和昂贵。在展览馆内部,老师教我们如何画草图,着眼于哪里,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需要从一个普通观者的角度反复询问自己,然后从建筑师的角度去回答问题。比如一扇窗,为什么要被填实,为什么做磨砂玻璃,而这里又为什么需要开窗。建筑师进行旧建筑改造时,一方面肯定旧建筑的外表皮,将其保留,另一方面,窗户是功能分区的一种体现,建筑师否定旧建筑的功能,将旧的窗孔填实,根据新的功能需求开窗(大多数无规律)。
DAY01-马德里 Centro de Documentación Teatral Caixa Forum Madrid Library 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 Prado Museum

(1)公共图书馆:入口空间的引导性,历史建筑的场所记忆,新旧功能的呼应与讽刺,投食的兽笼洞口,人看兽-人看人。 (2)caixa forum:底层架空的意义,开窗的意义,材料组合 (3)艺术中心:中庭是过渡空间,建筑本身也是过渡空间。私密-半私密-半开放-开放 (4)prado museum:新馆与旧馆的联系,扩建对城市的影响,窗子的虚实推敲
DAY02-梅里达 The Ring Congress center plasencia Congress centre villanueva de la serena Rowing pavillion

(1)the ring:空间的节奏感,私密房间-亮暗变化的走廊-前后通透-全通透的阳台。建筑的五大立面,the ring只有3个立面。为什么是圆的(无方向感,360度无死角景观,永恒的,时间,三面临湖的场地)。场地设计,中间高两边底。装配化的材料。 (2)congress hall1:半透明弹性材料外皮。通风,采光。核心筒功能空间,周围交通空间包裹。剧场舞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 (3)congress hall2:地域性,草垛的形式。从建筑外部看景观的open view与从建筑内部通过草编绳看景观的narrow view对比。楼上看地面玻璃窗的反射天空。大部分地下空间的连通,从“草垛子”到“簸箕”的空间过渡。2F的流动空间,random bubbles。 (4)rowing pavilion:简洁,你无法去掉任何一块物件的建筑。zero level,horizontal plan。地面以上,玻璃、钢筋混凝土等人工构件(artificial),地面以下,石头、粘土等自然元素(natural),形成对比。创造一种不破坏自然的建筑,用最简单、最基本的建筑构件,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可以欣赏夜空,同时感受不到建筑的人工性,而是它的自然属性。
DAY03-梅里达 Temple Of Diana Roman Anphitheater National Museum of RomanArt Factoria Joven Skate Park

(1)temple of diana:clean facade与random skyline的对比,内部干净、完整,外部衔接居民区的零碎肌理与天际线。U shape。与遗址同等高度的二层平台。inbetween space,白-黑-白的空间节奏,外-内-外的空间序列。 (2)roman art museum:再叙述历史(reinterpretation of ruins&history)。monument scale&personal scale。大与小空间的入口序列变化(尺度变换)给人的空间感受。新旧城市(结构)肌理的重合,像处于平行时空的两个时代的人们,在同一个空间相互对话。”things are not be seen,but be present.“。西班牙人对待历史的方式,与其将历史遗迹碎片小心翼翼修复放入玻璃盒子,附上文字说明,人们仍然无法以小见大地感受历史。不如保留它最真实的样貌,用建筑学的手法还原历史空间、形式。“不仅仅是混凝土、砖块、钢材、玻璃是建筑材料,空间、时间也是一种材料。” (3)滑板公园:省钱,塑料材料。total free,young people,young rules。问题:屋顶清洁,保温性能。
DAY04-塞维利亚 Caixa Forum Sevilla Ceramic Center of Triana Infanta Elena Library Contemporary Art Space in the Old Convent of Madre de Dios (CICUS) Metropol Parasol

这一天的开始,在桥上,borja对我们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词“urbanity”,都市生活。”urban design bring people's life.”这个岛,在1992年作为世博会场馆区,功能仅有展览,没有商店、学校、居民区,所以,在世博会结束后,成为被城市孤立的岛。目前,岛上的人群活动有时段性,当地人白天来到岛上工作,晚上空岛。“if there's no people, the city destroy. that's why urbanity is so essential." 城市设计应注意功能分区的混合使用,不要创造飞地。 (1)caixa forum:高层办公楼与商业广场的综合体。银行建筑与公共空间,看起来很讽刺的结合,似乎人们在为公共空间的活动买账一样。一种市场策略。“bank ‘can’ win people in public space."。一个大门,对城市开放的入口空间,铝材,小铝块压制成的铝板。地下空间与一层商业区的结合,结构设计。2m多的层高,可触摸的梁柱结构,橡胶垫缓冲。 (2)陶瓷博物馆:入口空间,街道、步行道、橱窗的序列。表皮,panel celosia,阿拉伯的花窗原型,遮阳作用、通风作用,内部可视外部作用。(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中心是遗址,人们在二层走廊,一侧透过花窗表皮看遗址,另一侧展厅。西班牙博物馆建筑通用手法——”全知视角“。 (3)图书馆:外部黑板的材料。三面围合patio。街道的串通。 (4)CICUS:ongoing process。场所的历史性。"reminder like scars of the building become a part of history."。我们可以把所有墙面、结构都刷白,就像历史从没发生过一样,但是我们让不同时期的layers暴露出来,比如:时期A的窗户+时期B的楼板+时期C的地板+时期D的墙面,add pieces into one space。”not permanent intervention,but reversible intervention.“ (5)都市阳伞:下部开放的巨尺度公共空间,大楼梯,乘凉、喝咖啡、聊天、睡觉。屋顶,欣赏城市天际线。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
DAY05-科尔多瓦 Medinat Al-Zahra Museum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Cordoba Mosque–Cathedral of Córdoba

(1)博物馆:“they don't see pieces finished, they can see where these pieces come from (the process)."。展厅设计,全知视角,可以看到全部流线。为什么设计在地下?(integrate with nature, refuse visual impact.)(no volumn,人们在平面上可视,但在立面和剖面上隐藏建筑,从山顶的遗址上看不到它。respect archeological site。创造一种new buildings、heritage、archeological site之间的平衡) (2)当代艺术馆:六边形形式语言,不仅是表皮和平面的六边形,更在于立面、剖面上的。black box,演艺建筑的黑匣子。灵活性的墙体使用。 (3)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伊斯兰教清真寺与基督教教堂的融合,它们代表了两个时期的文明。清真寺,像树林一样的细又多的柱网,时而打开填实空间时而打开打开天窗让光线进入(space expanding&contracting),创造了让人们在其中行走的富有变化的空间。大教堂,粗又高的柱子,独立的高大宽敞的空间,侧屋顶的顶光,创造了人们驻足停留、坐下、仰望的空间。
DAY06-格拉纳达 Baena Castle Restoration Caja Bank of Granada Andalucia's Museum of Memor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1)城堡:新旧材料的融合。thick solid wall(skin)&light way。结构细节上,showing vertical steel,hiding horizontal one,表皮的砖块也是承重构件,steel frame+filling stones的结构。屋顶烽火台与隔壁教堂等高,体现了religion与military在社会上的同等地位。地下储水空间,保留建筑最本质的原貌,不赋予它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是幼儿园、办公室、报告厅等,”you don't need to activate it." (2)bank+记忆博物馆:雪山、阿尔汉布拉格在格拉纳达的城市地位,体现了银行的地理位置的绝佳,记忆博物馆创造了”一双眼睛“,略高于银行建筑。为了不影响远处高速公路行车的人们,表皮没有做成玻璃的,减少光污染。模数3m。中庭的四侧开窗不同,由于日照。奇怪的报告厅,讲台后开窗,讲台上的人可以清晰看到每个人的脸,坐在下面的人却看不清演讲者的脸,只感受到power。银行建筑并没有为城市带来什么功能,四面围墙。 (3)建筑学院:中庭,高差处理。全知视角。
DAY07-格拉纳达 Moorish Wall in Alto Albaicín El Banuelo José Guerrero Centre Federico García Lorca Centre Almunia Alcazar Genil (Metro station&ruins)

(1)the wall:墙的本质是什么?墙意味着什么?墙本来只是供人们穿越的,是界线,它代表了隔离、防御。在城市中,墙区分了城内与城外空间。除了墙之外,分隔城市的事物还有河道、铁路等。墙,只有inside of the wall与outside of the wall,不存在inbetween space。平面图上,光有让人穿行的暗示。 (2)el banuelo:公共浴场,联系河道加热水。顶光。 (3)美术馆:新与旧,拆礼物盒、俄罗斯套娃。狭窄的街道,一层临街打开,与教堂相隔非常近,顶层的大窗,把教堂的景色放入建筑里,窗口平行于街道。 (4)大门:暗喻半开的大门,白空间(公共)-灰空间-黑空间(私密)的序列。双层屋顶,顶光。 (5)地铁遗址:全知视角,可以看到废墟、地铁车、站台上的人、进站的人。
DAY08-格拉纳达 Alhambra
DAY09-马德里 Gimenez de los Rios Foundation Barceló Market & Library and Sports Hall COAM

(1)foundation:学校。表皮与藤曼类绿植结合。私密庭院,与城市联系不紧密。 (2)市场+图书馆:为什么要开一条路?人们只是穿行,并没有创造停留或者节点空间。因为缺少connection point,如商店、建筑入口等。相比于旁边热闹的的公园,公园有地铁站、树等connection point。两个体量很好的衔接了坡地一头的高建筑与另一头的低建筑。 (3)COAM:附近狭窄的街道。内部对公共开放的patio。三角形,站在里面,对面建筑里的场景像画布一样呈现出来。mixing program,visual connection。这也是我这次看到的最喜欢的建筑。
DAY10-马德里 Canal theater Fernando Higueras Home Studio Polideeportivo la Salle Maravillas (school) Matadero Madrid

(1)canal 剧场:floating structure。屋顶采光。 (2)home studio:下挖9m,bouncing surface天窗。相对低矮的桌子和椅子,让人可以抬头仰望天。 (3)学校建筑:教育建筑之父。两侧街道高差,一侧进入是体育馆,另一侧是屋顶操场,体育馆上空是教室,教室结构与体育馆的桁架结构融合。 (4)matadero madrid:屠宰场。旧建筑是一个容器,拆除所有装饰物,仅保留为一个盒子,容纳新的物件。pop-up building。U shape input structure。被火烧过的建筑,black、rough、 original。U shape 小构件,做地板、玻璃卡槽等。 回到马德里,marcos告诉我们,要学习建筑,而不是学习建筑师。在科尔多瓦的巴埃萨caixa银行和记忆博物馆里,我们看到很多相似的空间句法,比如旋转的坡道,让人联想到古根海姆博物馆,比如顶部大天窗,让人想到古罗马时期的穹顶光。当时有同学质疑,这个建筑师很擅长拼凑,在这个建筑里看到很多别的建筑里也存在的东西。习惯性地,我们会把很多形式语言,贴上某个建筑的标签,以偏概全地去理解这个空间。的确,建筑确实是多种空间的组合,每个空间有它的形式语言,就像一个同行的朋友一直在说的,如何掌握这一套形式语言的公式,就掌握了如何做建筑设计。 在最后一天里,参观建筑师Arturo Franco Diaz工作室里,他用一张旧桌子给我们讲了一堂课,plan a行不通时,plan b往往能给人更多惊喜。面对一张桌子,用建筑的角度去思考,建筑师可以思考的很广,也可以仅仅放眼于这个小房间。他将一切物品挪开,问我们,这张桌子可以做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有人关注桌子下的空间,有人觉得可以将桌子旋转,有人觉得一张桌子是一个模数可以进行组装。我说我们可以在桌子上画画,事实上不仅仅是真正的涂鸦,而是每个地方都有人们在这里的印记,比如因为观点争吵而泼洒的咖啡渍,比如交流方案的草图印记,比如切割模型和图纸的痕迹。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一张桌子是建筑,那么建筑的本质不仅仅是结构、材料、空间,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存在的生活记忆,建筑就是生活,而生活里的故事就是建筑的灵魂。 最后的presentation,我提取了我这些天学到的三个关键词,layers、ongoing process、urbanity。西班牙人对旧建筑保护的观点非常清晰,尊重旧物的存在性不要覆盖、保留历史但不把历史与人拉开距离,用建筑设计的手法去感知历史,而不是展现历史。让每个人自己去感受这些真实存在过的时空。 十四天的短暂西班牙旅行结束。清晰记得第一天,来自中国大地五湖四海的我们汇集在一起,像是大型面基大会,氛围些许有一丢丢尴尬。但是短时间内,大家迅速熟络起来。不同的学习小分队、吃饭小分队、喝酒小分队,那些在西班牙街头响彻的笑声,仿佛还在耳畔。晚上搭伙一起吃Tapas喝啤酒的一群人,在某家餐厅拼桌,一起salud,我们永远是最喧闹的,却也是欢声笑语最多的。有人在街头醒酒,夜晚的冷风嗖地几秒钟能让人瞬间清醒,也有喝的烂醉的人靠坐在酒店的地上憨笑。白天,又是一幅景象,“中国团”横霸一条长街,步子飞健的Marcos和长腿Borja总是能把一个队伍甩的老长,然后在路口另外一头的红绿灯下,用刚刚学会的“溜溜溜”催促因为拍照被落在队伍最后的孩子们。他们是最可爱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是真心热衷教学,通过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深入理解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内涵和设计策略。出发之前,我总是担心自己对西班牙不了解,积累的东西还不够多,很多资料还没有查,试图用记忆的方式去背诵知识。其实,建筑是现实世界,你需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知建筑,最后用心去理解这个现实世界,去观察这个小小世界里的人们,他们的故事,那就是生活。实践出真知。旅行短暂又开心,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满满的专业知识,更有一份珍贵的回忆,与一群可爱的人们的友谊。
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