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该书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哲学文献,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自纪》是王充的自传。 《论衡·别通》:“儒生不博览,犹为闭闇,况庸人无篇章之业,不知是非,其为闭闇甚矣!”
钟嵘《诗品》
全书品了120多人。“上品”之首篇为《古诗》。有女诗人入下品。它与《文心雕龙》有3“同”:1.注重当代诗人及作品,2.都是总结性专书,3.受儒家诗教之外的思想影响,都有博学倾向;4.都注重“诗味”,同为中华“味觉诗学”的原典;5.都重视物感。异:1.受儒家诗教影响程度不同,《文心雕龙》属于入学中派;2.《文心雕龙》博而有约,《诗品》约而不博;3.《文心雕龙》贵古贱今,《诗品》尊古贵今。
晋 葛洪 《抱朴子》
葛洪是东晋学者、文学家。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曾为司徒王导主簿,又被征为散骑常侍、大著作。抱朴是道教术语,源于《老子》的语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朴子内外篇共有8卷,内篇20篇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 《抱朴子·辞义》:“何必寻木千里,乃构大厦,鬼神之言,乃著篇章乎!”
世说新语 【晋代】 刘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任诞、简傲、嫌隙等36门。《世说新语·文学》有104条,先说经学、玄学、佛学,然后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文学。第一个文人是经学家郑玄。
容斋随笔 【宋】洪迈
古人好写“笔记体”。一卷之首,名为《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名为“千秋节”。书中屡次提到苏轼,看来苏学士在身前就享有盛名。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一代大儒黄宗羲,实乃晚明之光。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经学发展到章句之学,和朱熹有直接关系。 章句之学是汉儒所创的一种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所重在于解释儒经的篇章字句。章句之学与以往经学不同,不在阐发大义。 《朱子语类》讲到陶渊明,不同意“清逸”说,陶氏《咏荆轲》,是豪放派。
《传习录》 王阳明
“ 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是《论语》里记录的曾子话。《传习录》由此得名。
姜斋诗话【清代】 王夫之
王夫之将他的哲学应用在诗歌批评领域。孔子和子夏开辟的这个哲人论诗传统。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
康有为今文经学的观点:托古改制。
仁学 【清】谭嗣同
《读四书大全说》 王夫之
《四书大全》是明永乐年间由胡广等人奉敕编纂,它几乎包含了宋、元间程颐、朱熹派理学家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解说的全部内容。王氏是书按照《四书大全》原来的篇章次序,以 读书札记的形式,借用其中某些命题,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观点,批判宋明理学。论证“致知、 格物亦有行”,批判了理学家“知先于行”,强调“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论语》),驳斥了 宋儒“存天理,灭人欲”;认为“ 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孟子》),反对程朱“理能生气”的唯心论;提出“理当然而然,则成乎势矣”(《孟子》)的历史进化观点,否定理学家宣扬三代以家是“天理流行”,三代以后“ 人欲横流”的历史退化论思想。卷一《大学》,卷二、三《中庸》,卷四至卷七《论语》,卷八至卷十《孟子》。
四存编 【清】颜元
又名《习斋四存编》。“棉桃喻性”部分,我没有读懂。
孟子字义疏证 [清]戴震著
余少读论语端木氏之言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奥天道不可得而闪也。”读易,乃知言性舆天道在是。周道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致治之法,焕乎有文章者,弃为陈迹。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诺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使人于千百世治乱之故,制度礼乐因革之宜,如持权衡以御轻重,如规矩准绳之于方圜平直,言似高远而不得不言。自扎于言之,实言前圣所未言;微孔子,孰从而闻之,故曰“不可得而闻”。
清 《劝学编》张之洞
分内篇和外篇。“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倡此议者,岂得独安独活?” “老佛爷”很喜欢这本书,命刊行各地。有学者认为,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专制为体,枪炮为用”,谁要是反对清朝的专制,就用枪炮对付他(她)。
清 《天演论》 严复
从evolution到“天演”:严复如何制作他的哲学,这是刘梁剑教授2018年12月在上海师大哲学系一次演讲的题目。看来,严复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主要人物之一。一战,让严复对西方文明感到幻灭,放弃了达尔文主义,认为中国文明很优越。
当代 《难问西东集》 (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国琦 著
上海师大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光启文库的一种,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收有作者的论文和随笔,该书序言是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图书馆写成的,徐教授写道:图书馆大门及附近街道均悬挂着标语“LearntoChangetheWorld”反映了该所的目标是要其毕业生能够改变世界。我根本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也不敢奢望这本小书能改变什么,如果读者掩卷后,觉得有点开卷有益的感觉,吾愿足矣!元末明初的学者谢应芳的一首词,可能比较能够说明我此时的心态。“青松涧底独离奇。寒也谁知,暖也谁知,老夫聊为一歔欷。”
徐教授曾经在华东师大开课半年,讲体育史。他的随笔谈到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入江昭教授)的一些事,对研究高等教育很有用。徐教授在前言和后记里,感谢了文库主编陈恒教授。徐教授说他和亨廷顿教授喝过几次酒,亨廷顿喝醉了。“如果是现在,我就不会那么激烈地反对他的文明冲突论。”在上海师大开读书会的时候,他还对身边的李剑鸣教授(1960年 6月生,湖南常德人,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湘潭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说,他们认识30多年了,一直在一起“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