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届奥斯卡扫片记录
今年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的这几部,从各种意义上都让人很失望。首先,没有一部观感佳的,看完都不同程度地感觉浪费了时间;其次,从立意上讲,都是陈腐无聊的主题,三部种族电影,两部性向电影,都没拍出什么新意;最后,八部影片中只有一部半算是原创(《罗马》《宠儿》),其它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或漫改、翻拍老片,每部必在片尾咔咔摆出影片原型照片的PPT,让人倒胃口,不禁想问好莱坞原创真的要死了吗?
去年的最佳影片提名虽然也被诟病,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和欣赏大部分片子的。去年有很多非常私人化的电影,喜欢的人甘之如饴,不喜欢的人嗤之以鼻。比如《鸟小姐》《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三块广告牌》《水形物语》,还有没提名但我私心很喜欢的《佛罗里达乐园》,都可以从影片中清晰地看到导演注入的私人情感:他们内心有一个故事,想讲给观众听,也许你会喜欢,也许你不喜欢,但他们只是想讲出他们的故事。这难道不才是创作的根本吗?而今年的某些片子,冲奖的嘴脸不要太明显,吃相不要太难看。结果就是成品看起来四平八稳,挑不出错,实际上一点灵魂都没有,满满的匠气,颁奖季一过,谁还会记得这些电影的存在?
今年的八部影片,除了《黑豹》《罗马》,都是在影院看的,然而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去年的影片我可以分类为喜欢的、观感一般但制作好的和不喜欢的,今年的影片,我只能分为烂、超烂和原本不配被提名的。
烂:宠儿,绿皮书,
超烂:一个明星的诞生,副总统
不配:黑色党徒,波希米亚狂想曲,黑豹
?:罗马
Ps:《罗马》目前还没看完。因为我一想到要坐在小电脑前看完一部黑白文艺片就痛苦到不行,这也是我这篇扫片记录拖了这么久的原因。可能得分几次才能看完,今天看了二十分钟,明天继续努力……看完后补评价。
写完后回过头来补一句,以下是大型骂街现场……戾气很重的样子,其实我也不想的啊,但今年这些玩意,我实在夸不出口。就这样吧。
绿皮书
今年的最佳影片是个啥啊……
我不否认这是一部轻松愉快的片子,值得一看。但问题在于它太普通了,剧本是那么工整(套路),忽略一些带尺度的情节,告诉我这是十年前拍的片子,我都会信。观影的第一感受是拖沓,拿掉种族元素,这个故事就无比普通。全片靠两位男主的演技撑着,Viggo是今年我心目中的最佳男主。
这部电影还有个巨大的硬伤,就是歪曲事实。现实生活中的Don Shirley不是和亲哥哥十几年不联系的孤家寡人,相反,他在哥哥去世后抚养了哥哥的孩子。他甚至和Tony Lip并不是朋友,两人就是普通的雇佣关系。之所以拍成现在这个样子,大概因为电影的制作人之一是Tony原型的儿子。上映后Shirley原型的家人对影片相当不满。看了报道后,以及回想到结尾说Tony和Don两人的友谊维持到2013年,却连张合照都拿不出来,这部片子在我心中一下变成了为了满足白人意淫的骗人冲奖片,可以说是非常恶心了。
宠儿
因为在《宠儿》上映的前一周有频繁观影,我在电影足足看了七遍它的预告片,当时觉得很有趣。很遗憾,正片远没有预告有趣。
《宠儿》的摄影、服装设计、演员都是非常到位的,完美复刻了那个时期的英国宫廷生活,石头也完美地演绎了一个心机婊。薇姿很帅,科尔曼很可爱,把一个疯疯癫癫的女王演得滴水不漏,很有层级感。然而故事实在糟糕。说到底,片子讲了个宫廷争宠的故事,但过分弱智了,女王听风就是雨,别人随便说一句话就立刻相信,石头斗掉薇姿的手段也太拙略,如果这是一篇宫斗网文,怕是早就被读者骂死的。观影后的第一感受是难以相信花这么多钱拍了一部格局这么小的电影。关于嫉妒和真正的爱的主题已经被拍过太多遍,这部也没拍出什么新意,甚至可以说表达得很糟糕,只剩下宫廷秘史和女同的噱头了。
倒也不是不值得看,只是如果要看的话,最好不要带脑子。本片娱乐性还是可以的(虽然法国观众似乎不买账,只给出了3.8/5的观众评分),看石头姐耍心机,暴打自己还坐地上哭太好玩了。
一个明星的诞生
呸!
翻拍老片、showbiz事件、造星……这片能受学院关注的原因和《爱乐之城》差不多,精准戳中了评委的G点罢了。
除了Gaga的歌声外再无看点。我以前竟不知道Cooper如此自恋。与其叫这部片“Gaga的诞生”,不如叫“Cooper的陨落”。看起来是大女主电影,实际上男主存在感更强,女主塑造扁平,更像是为了衬托男主的功能性角色。还记得看完后我和小伙伴面面相觑。听说这部片子让很多业内人士看得泪流满面,那就让他们自嗨去吧。
之所以把这部分在“超烂”而不是“不配”,因为对它的提名并不意外,常规操作。但实际论起来,波米的观感要比这部好太多。
副总统
今年的政治片名额。政治片的套路,你能想到的,它全都有。除了剪辑,我实在看不出其他值得被提名的点。贝尔是打算复制狗爹吗?别了吧。同样为了角色增肥扮丑,贝尔演一个政治机器,在我看来远不如Viggo演的市井意大利佬让人印象深刻。
黑色党徒
我十月份看这部片子时怎么也想不到它会提名最佳影片。今年两部种族片名额真是可怕。水平和Get Out差不多,黑人争取权益,讽刺白人,blabla,喜剧效果蛮好的。配乐让人印象深刻,可惜剧情做不到。
波希米亚狂想曲
其实片子本身我还挺喜欢的——前提是刨掉所有文戏。在电影院看真的很爽,花一张电影票的钱可以看到Queen的演唱会很值。歌好听,演唱会还原得不错,看得心潮澎湃。但——如果不是在电影院,就没啥必要看了吧。感觉所有文戏都只是为了连接上一个演唱会和下一个演唱会,毫无记忆点。人物塑造是什么?都给你还原Queen的现场演唱会了,还要啥自行车?
所以我把这部片子分在“不配”里,虽然我看得也很爽,虽然它票房打破记录,但它就是一部音乐爆米花商业爽片。它也许以某种方式记录了Queen这个传奇乐队,但电影本身不值得被观众记住。
拉米演的男主,完成度不错,看得出来是花了心思的。但过度模仿原型,加上他本身自带点神经气质,我觉得这个角色难度和深度都一般,拿影帝更多是沾了天时地利的光。
黑豹
黑豹能提名最佳影片,是奥斯卡的悲哀。作为一个2014年之后就没看过MCU的人,我为了凑齐今年的扫片记录,硬着头皮在电脑上看了这部电影。结果它竟比我想象得还要烂。超英片能想到的套路,它全都有。我本来想着是不是真的隐藏着异域文化的表达,结果并没有什么,就是彻头彻尾的cliché。仅仅因为主角是黑人,就踩着那么多优秀超英前辈冲奥的尸体被提名了。
另外可能真的是被白人文化洗脑过深,说实话,我看影片中的黑人文化和奇奇怪怪服饰,真真是提不起兴趣来。料白人看亚洲文化应如是。人很难对落后于自己的文化感兴趣不是?
罗马
罗马最大的错误可能是不该只在流媒上线。我拜托这种片子就去电影院播好不好。这个社会,也许只是我,还没能接受在流媒看黑白文艺片……
也许今年是我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做奥斯卡扫片记录。黑豹都能提名年度最佳影片,艺术被政治牢牢绑架,这个榜单对于影迷还有什么价值呢?得奖结果也是大型分猪肉现场,为什么一定要搞成这样呢?奥斯卡不再有参考价值,欧洲三大奖又过于曲高和寡,以后该怎么找新片看呢?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