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离别)》岳南
看完《南渡北归》三部曲,沉默了好久,刚好这阵子福州阴雨连绵,雨天安静好读书,又刚好结束第三部《离别》的时候突然晴了。合上书的那一刻,脑子里都是问号,索性夜跑了10㎞,也是开春第一跑,惭愧,还好平时有室内keep维持基本体能训练,不至于突然路跑受伤。
《离别》,伤。时势比人强,这句话在三部曲出现多次,直到最后离别,看着一位位大师溘然离世,说得难听一点,善终寥寥,多数报恨或报憾,带着对世事的越发不解、对世人的失望透顶,永远化作了天边的星。胡适、傅斯年、陈寅恪、梅贻琦、李济、曾昭橘、曾昭抡、穆旦……那一张张黑白照片里的人,都是温情可触、温文尔雅的血肉之躯,却无端蒙受尘埃笼罩乌云,横遭不公甚至非人待遇,超出想象的边界和理性的范围。这一切,不是战争而是战后胜利时期,就更匪夷所思扑朔迷离了。
坚持活着,为的是大事因缘。临行笔耕不缀,知天命但脚步不停,乱世不离手稿,战后不弃学术。仿佛对于这些最可爱的学者,通过夜以继日、专注研究,可以保留住最纯粹的兴趣,可以避免一切糟糕透顶的是非,甚至可以逃避人生之大不幸。大师们把自己所思所学,倾尽全力做出来,留给后世,无论以任何形式,都不再抱有遗憾。所以,我们有幸,而陈寅恪、胡适、穆旦、陈梦家、梁思永、梁思成却不那么有幸了。
那个时代,人与人的离别,很可能便是永决。既有两岸永隔,也有阴阳两隔。没有相对固定的规则,且不讨论深层的统治意义,单单循环往复永无休止的质疑、拷问、折磨,就足以摧残一切健康的肉体和健全的思想。有人说,中国人上诈下愚,这句对错是非暂且不论,只是惊叹于群体无意识下的极度残暴和恶毒,逻辑和理性可以荡然无存,简直可悲可叹,人性的悲哀。
离别,是黯然伤神、群星陨落的离别。当星光暗淡时,指引方向的那颗在哪儿呢?庆幸,薪火传承,一代一代,时代裹挟着大多数人,但总有勇敢而独立的灵魂,以自己的思考发现乐趣,发现存在的意义。想到,未来之不可知,自己无法伟大,但至少要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算是对生而为人起码的尊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