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大人物》,让我对包贝尔黑转粉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去年国产片中有两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

前者切中了时代之殇,再加上制作、演绎确实不赖,因而成为了国民现象级的爆款;相比之下,后者在各方面都要逊色不少,但因其以商业轻喜剧形式聚焦了“不上台面”的边缘人群,最后也成了票房飘红、口碑分化的话题之作。

这些电影的爆红也反映出,国内观众对现实题材作品需求缺口有多么大。
而最近的《“大”人物》同样是一部经得起考量的现实题材作品,一开场的小额假币案,引发主要冲突的开发商强拆,县市级的官商勾结、平民级的黑恶势力倾轧,刑警们一边忙着破案一边为学区房、升职头疼,抽空吃泡面之余还得排演节目以体现“警民一家亲”……

相较于相同题材的韩版电影《老手》,中文版《“大”人物》中,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仅是演员的差异化表演,还有细节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非常不错。
《“大”人物》在韩国原版的基础上保持了大框架及主体情节设置,对过于暴力的情节进行了含蓄处理,也做了一些更符合国情的汉化改编。
如从影片开篇的走私汽车改为制造小额假币,交不起房租的小刑警改为买不起学区房的孙大圣。再加上主演王千源及一众演技在线的配角,即使看过原版《老手》、熟悉所有情节及剧情进展,也依然能找到新的看点。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人物》这部电影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选角——每个演员都在演适合自己的角色。即使是“龙套”都浑身是戏,比如讨要3800块钱不愿让孩子看到自己受到侮辱的爸爸,比如小心翼翼的拍鱼商贩,再比如帮助反派“据理力争”的律师,虽然只是一群小角色,但他们的表演是影片成功的基础。

《大人物》中最让人捏一把汗的当然就是饰演原版刘亚仁角色的包贝尔了,在经历了《断片儿》、《胖子行动队》等一系列烂片之后,我都以为包贝尔忘记自己当年是一个多么好的演员了。

值得庆幸的是,在《“大”人物》中,包贝尔终于演了一回适合他的角色。包贝尔抓准了自己的“戏路”——影片中的赵泰是一个“小妈养的”私生子,生在豪门却地位不正,形成了他性情上的敏感和多疑,偏偏他又被父亲委以重任,于是在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赵泰身上的扭曲和癫狂就一步步显露出来直至失控了——包贝尔抓住了赵泰的性格特征,拿自己不讨喜的外形当成佐料,“败事有余富二代”形象竟出人意料地好。

在此次电影中,包贝尔大量的表演细节和完全放开的表演状态都让人对他刮目相看,这也是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后,第二次为他的表演点赞。

最后再聊聊这部现实电影能留下的意义,希望现实生活中的警察也能像电影里一样伸张正义且付有所得。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有个警察对一件冤案抱有疑虑,觉得是当时判错的冤假案。他不停的查下去不顾局里人的警告,结果越查越发现这件案子牵扯了很多无法撼动的“大人物”,可他依旧义无反顾。到最后他的结局却并不完美,事隔经年他已经从一个最有前途的警察变成了连医药费都付不起的癌症患者。 好结局没有,好人也没有获得好报。可是问他后不后悔他却只有一句话:人名警察为人民。 惟愿所有善意都能获得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