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中国人!·喜马拉雅长途车02
在车站边的小旅店住了一晚上,我对这房间里没WIFI很不满,想换一家。老王懒得动,这也正好,正好把不用的行李都放他房间,我溜达着在附近另找宾馆。经过一片路边菜地,往上走几十米有个招牌:诺达灵宾馆。

外面那个棕黄色小楼,是本地一个政府机关,不知是县(拉胡尔与斯皮提)还是镇(科隆)政府。里面那个蓝色楼房是诺达灵宾馆。

就这座四层楼房,环绕着盛开的臭芙蓉花(这种花中国也很常见)。旁边是降落伞遮阴的露天餐厅,其实一楼也有室内餐厅,但现在天气好,食客们都在外面吃饭。



小楼视野开阔,能看到四下的山体。几个服务员小哥都是印度教徒,像是从山外来打工的,一个小哥带我看房间,从一楼到四楼都看了,比较大、景观好的套间开价二百多(折合人民币),小点的房间还价到了一百块。

印度多数旅馆都这样,一张大床,有双床的“标准间”不太常见。

这是楼上的一个套间。
比较之后,发现越楼上WIFI信号越差,于是决定住二楼的房间。到之前的小旅馆退了房,背包过来入住,服务员小哥说要登记,看我的护照是中国的,说这里以前也住过中国客人,看来给他留下的印象不错。
至于之前住的那家小旅馆,根本就没做过入住登记,最后付钱走人就行了。
重新安顿好之后,我和老王在这宾馆的降落伞下面吃早饭,红尖椒摊鸡蛋,面包片或者印度式小面饼,甜茶,几块钱就吃饱了,优质实惠。所以后来我们都是在这里吃饭。正餐有各种印度菜糊糊,肉或素的蒸饺、炒面,配着山景和清新的空气,感觉颇好。
早饭之后,我们往城外的方向散步,其实就是沿着列城-孟纳利公路步行。下面是老王爬高拍的一张全景,可见县城在公路下方。


公路边的小店,都是守着国道,做点跟运输业有关的生意。

“拉萨宾馆&饭店”。

路标显示,这里离列城已经有359公里,前往孟纳利还有115公里。


厢式货车,拉蔬菜的。

路上经常驶过成队的军车,还有军方租用的花花绿绿的民用货车,几十辆一个大车队,车队头尾有军队的小吉普护送,每辆货车头上都贴一张打印纸,印着MILITARY DUTY和数字编号,应该是往列城边境线送补给的。

朝下看县城。
走出一段后,拐过一个山弯,视野逐渐开阔,八嘎河河谷和山顶的冰盖尽收眼底。沿河有些零星的小台地,都开辟成了农田,分布着一点村舍。这就是山民们的生息之地。



近看农田,正在收获蔬菜。

抬眼往山谷对面看,坡地上也分布着些田园农舍,用相机的长焦可以拍清楚一点。

对面山上还有座小寺院,为了得到一块平地,用混凝土框架做了支撑。后来老王去参观过那座小寺院。

逐渐走到了一个路口,朝下那条路是去往县城主街的,路口站着个穿制服的交警。路边还有一座印度教小寺庙,这种有点像竹笋的屋顶就是印度教的标志。


一条小路通往山体高处,两个工人正背着水泥建材走上去。老王想往上面走走,于是我俩就分开了,我沿着大路继续走。

藏传佛教特色的“牌楼”。
我在这牌楼边看景,只见一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还跟着一辆小铃木汽车,然后两个车都停在了路边。我听帅哥和车里人说的居然是中国话,觉得有点吃惊,这条路上还有中国游客啊?

跟他们打个招呼,帅哥更吃惊,于是讲起各自的来历。帅哥说他们一行四个人来骑车玩的,还带了个摄影师(在汽车里),一共五个中国人,汽车是租的本地人的,用来拉行李和摄像师,另三位骑车的还在后面。他们到印度还没几天,准备骑往拉达克地区的赞斯卡河谷(就是我和阿旺老先生憧憬坐直升机去的地方),现在路过科隆城边,想在这儿吃午饭。
我们在路边这么聊着,摄影师从车里下来了,端着摄像机拍我们聊天。我以前拍纪录片有过这体会:你如果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是举着摄像机的,他就比较适应,没啥意见。如果是结识后再端起机子拍,他反倒可能紧张了。
这里遇见中国人的机会真不多,我推荐去诺达灵旅馆吃饭,因为那儿离公路不远。帅哥用手台通知了他的团队,留下汽车等那三位,推着车和我先到了旅馆。他们的装备很齐全,摄像师和设备都是专业的,还有无人机,所以行李很多,需要雇个汽车跟着。

人到齐了,饭菜也上来了。从左到右依次是:美女“小间谍”,领队王导(就是我最早遇见的帅哥),摄影师坨坨(应该叫玨玨,音爵爵,我老误念成夺夺,然后自作主张改成了坨坨),美女樱子,老张。五人中除了老张年纪大些,另四位都很年轻,可能都是九零后。
他们是网上串联认识的,平时天南地北不在一处,往年里已经骑行了世界上很多很小众的地方,比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还能拉到一些户外品牌赞助,所以又请了一位专业摄像师跟着,做成片子发布,也给赞助商完成了推广工作。

这幅地图是他们后面的行程计划:从科隆去往赞斯卡河谷的帕东小镇,再从那里去往列城-斯利那加公路,沿公路到列城,最后乘飞机回德里、回国。从科隆到帕东、从帕东到列城公路,都计划用一星期时间。
我讲了讲我们经过的路段:达尔恰是公路上的最后一个服务区,之后进山的小路就比较艰险了,虽然我们没走过那里,也能猜到那里都没有手机信号,没什么村落,只有中间的帕东镇是有手机信号的,但拉达克地区的手机卡和外面不兼容,必须在本地办新卡。从帕东镇翻山到列城公路这段,估计也是同样艰险(这段本来有能通车的公路,有班车,但比较绕远,没在他们的计划内)。
离开达尔恰之后,山路逐渐就不能通车了,到时他们要向山民雇佣马匹,驮着行李跟进。有些路段没法骑车,只能推行。这条路上经常有西方的徒步者,所以有从事租马、带路的山民,但这应该是首次有中国人走这条路。
王导原计划今晚到达尔恰宿营,现在他们决定,今天就在这科隆小城住宿、休息,采购必要的东西,为后面一星期的艰苦路段做好准备。他们就住在这诺达灵宾馆,正好和我们作伴。
聊了会儿天,我算着老王也该逛完回来了,到班车站旁的小旅馆去找他,果然在,于是七个人一起吃饭聊天。我建议老王和摄影师坨坨交换了电话卡,这样他们进了拉达克地区(还得到了有信号的地方)就能用电话了。
坨坨这个电话卡好像是在喜马偕尔邦首府噶伦堡办的,理论上能在科隆这里用,但事实上是没信号,不知何故。后来我们到了达兰萨拉和德里都能用。我的拉达克电话卡留在列城了,此时感到有点后悔……

这是我展示手机里以前拍的所谓“纪录片”。
我提醒他们:拉达克那边对中国人比较防范,稍微引人注意一点的,当地的反特部门就会过来打探,你们人多势众,到了那边他们肯定会拜访你们;但这也是好事儿,万一路上有点啥不顺利的情况,可以向他们求援,都是很和善、好打交道的人,尤其是胖姐,见到这几个帅哥肯定高兴坏了。
整个下午,我都和王导、坨坨坐在降落伞下面聊天,讲各自的旅行见闻和计划,我们有很多相似的想法,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合作做一些旅行类的影片。老王则陪着小间谍、樱子和老张去逛县城,他们有不少有趣的见闻。

一个小理发馆里,老板给樱子和小间谍做“马杀鸡”(按摩)。
在理发业方面,印度教好像和穆斯林类似,男理发师只给男顾客服务,女顾客不会去男老板的理发店。中国人一来,规矩就全乱了。。。

樱子和一辆本地人的摩托。

他们在返回宾馆路上。这天傍晚的云霞很漂亮,在大地上倒映出绚丽的紫红色。

宾馆楼下,一个老外顾客在拍摄远方冰盖。


晚饭继续摆上来。我和老王都不用结账,跟着蹭吃喝。这次印度之行里,大概再没有过别人请我们吃饭,都是我们请别人了。
樱子酒量很大,路上已经把三位男士喝翻了几次,这时她闹着要拼酒,再没人敢应战。她和老张都是江浙人,但老张在东北做工程项目。小间谍在深圳工作,闲时拉起了一群“野生少女天团”,各种上天入地的折腾,她这次来拉达克探路,准备下次带个野生小团过来。王导主业好像就是搞户外旅行推广的,他两年前来过这个“拉胡尔与斯皮提县”,而且去了最东边的斯皮提部分,给我讲了很多那边佛教寺院的景象。
他们还鼓动老王和我改变行程,一起去赞斯卡。我真有点动心,租匹马翻山还是很有点诱惑力,但这旅游签证就两个月,我们只剩了二十来天,去赞斯卡就不能去达兰萨拉了……

晚上,几位车手在房间里录制当天的行程总结,这是他们每天必备的功课,大家都熟悉,气氛活跃,跟玩儿一样。

坨坨在拍摄。
本集完。下集预告《远山在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