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姐妹淘》
起名字总是最头疼的,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了文化的重要性。今天一整天脑海里都想起“范婀玲”——这是高中语文老师女儿的名字,记得那个时候他说这名字来自朱自清《荷塘月色》里violin的翻译,顿时觉得很美很好听,很有档次。
下午突然很想重温《阳光姐妹淘》,没有理由,就是想看。不是完整地看下来,也不知道第几刷,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并没有专注于童年时期的镜头,一次次快进到她们的成年生活。可能,我已经不知不觉在内心认定我是个大人了吧,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我很讨厌这种心智上的被迫承认,就像我在几次胃疼之后不得不承认非处方药上建议的成人用量就是为我打造的一样,我长大了,我看懂了电影里的大人。
我记得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姐发了条朋友圈,@我说里面有张剧照里的女孩子特别像小时候的我,于是我本着这个女孩在这部电影里是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的心态,在事先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看了这部电影。结果发现这个被我姐说是像我的女孩结局是最惨的,在我看到她长大后的模样与她在录影中对未来的憧憬的反差,那个年少的我觉得很是尴尬,顿时觉得她其实一点也不像我(其实本来就不像)。今天我看到了之前我忽略的镜头,福姬哭着说“为什么春花要死,她不想照顾我们了吗?”顿时哭了出来。就像之前看到高亚麟说的“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其实并不单指父母吧,任何对自己来说有着无比重要意义的人,都是生的希望,虽然这么说很没有道理,但我总会这么想。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部电影,明明是不良少女,是不正确的青春,我却看一次哭一次。大概是因为现实吧,不管是小团体,还是撕逼,我都经历过,也曾经以为这群人会一直走到最后,陪着对方结婚生子,老了以后还要一起旅游。但是现实就是,我们现在只是朋友圈点个赞的关系,如果没有朋友圈,我甚至不知道有的人已经有了宝宝了。想到这里,心里突然觉得空了一块,但是我不会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就哭唧唧地找到她们,再重温我们以前肆无忌惮的青春。因为电影是电影,我们是我们,回不去就是回不去。如果回头的话,回头的路没有,以后的路你也找不到了。
明明每个人长大之后都不一样,她们的友谊为什么如此长青。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们的本心没有变,没有人会因为自己过得好或不好去炫耀或躲避,世上本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接受不同是任何关系中必须接受的,她们不仅做到了,而且努力找出共同点。娜美没有因为自己过得好觉得自己优于大家,珍熙没有因为姐妹当众拆自己台而大发脾气,其他人也是。七个人都对对方有着绝对的信任,不怕被嘲笑,不怕被比较,这样的感情,怎么不让人羡慕啊。
啊,又想哭了。就这样吧,发个牢骚,日子还得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