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救助”叫量力而行
2019.3.5
今天在群里看到一个人说了一个朋友的救助故事,又一次的提醒我流浪动物的救助我觉得是必须要“量力而行”的。
群友1说:朋友救助了一只碰瓷猫,可是工作忙碌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养,也发了很多帖子都没有回音。如果不行就只能放归。
然后我今天把我家大白蛾子的帖子都进行了标注如下:

大白是2017年5月30日带回家,申请了TNR 绝育,但是因为性格过于良好没有放归,更帖接近一年都没有非常合适的人选,而且其中因为自己的领养沟通经验不够,还有各种虐猫事件让自己疑神疑鬼。最后变成了钉子户,但是虽然多了一个钉子户,也让我更有奋斗的动力,希望自己和大白这个钉子户能过的更好。
近两年的领养沟通经历,有时候无意中增强了自己的第六感,只要自己感觉总有些问题的领养人或意向人最终,都证实是有问题的,很多人说领养么,很容易的喜欢就给人家呀。
其实不然,但是不同救助人有自己的尺度,我觉得我的尺度是属于中等偏高的,就是仿佛给女儿挑婆家的那种程度。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准备好你救助的猫变成钉子户,最后面临着放归。
我不建议这类人群考虑把猫带回家的救助方式,反而可以考虑群护。
(群护:是指给所在区域的流浪动物定点定时提供食物和水源,以及安身的小窝,更优秀的群护尽可能的给他们绝育 让他们和社区人群和谐共存,互不干扰)
而且这个猫咪能自己适应社区的生活 有粮食有水喝,冬天有简易小窝避寒,虽不比家里,但是总好过一个已经适应了家庭生活的猫咪再一次被放归,这里和再次遗弃没有什么差别了。而且这位“救助人”应该是没有能力社区群护的。
已经适应了家庭的猫咪,再去适应外面的恶劣生活,面临的挑战,不了解的人真的无法想象。
就想一下,我们在一个荒岛世界流浪,有一种生物收留了我给我吃喝,我适应了家庭生活,失去了应对野外恶劣环境的能力,然后再次把你扔到恶劣的荒岛大环境。被迫的再次扔进弱肉强食的世界。对于这个猫就是如此了。
虽然我不是有非常多年经验的救助人群,以下是我给新手救助们的一些建议:
1. 救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可以从经济能力,居住环境,能付出的时间来选择;
2. 救助并不是说一定带回家就是救助,世界上有很多贫困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给他们完全改善生活,流浪救助也是。
3. 如果你决定把一个流浪动物带回家,第一个想法是给她找一个领养家庭,但是你必须要意识到,如果你想这是一个负责人的救助,你应该准备好他会变成钉子户,假设你承担不了它变成钉子户,你应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到的,希望每一个新手救助不会因为一时兴起带了流浪动物回家自己最后很狼狈,放归自己心里过不去,不放归自己也承担不了。
4. 我更希望更多的人愿意传播科学的量力而行的救助理念,不互相道德绑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例如:定点投喂流浪猫,拒绝投喂剩饭剩菜,流浪猫考虑TNR ,亲朋好好友传播良好的科学理念 适龄绝育,科学喂养)
最后欣赏一下大白的猫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