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决定孩子一生的5个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
好习惯,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也是决定孩子未来走向的关键。
著名成功学家奥格曼狄诺也指出:“我们的行为受到品位、情感、偏见、欲望、爱、恐惧、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就能收获好成绩;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他就能收获成功的未来。而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主要人物虽然是孩子,关键人物却是父母!
孩童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个好习惯能成就孩子,一个坏习惯则能伤害孩子。希望孩子们能养成这5个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01
守时
儿子的画画班上有两个同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男孩经常迟到,挨了批评也不以为然,每天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女孩总是很早就到,摆好用具,静静地坐等老师。有次下暴雨,只有女孩和妈妈湿淋淋地赶去上课。
女孩的画技突飞猛进,而男孩还是画得不知所云。大家向女孩妈妈取经,她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学习对孩子来说,天赋重要,可态度更重要。我只要求女儿凡事认真,而认真上课的前提就是守时。
态度决定状态,状态自然决定成绩。
有句话说: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

守时,看似寻常小事,但他折射出践约者是否自律,有责任心。守时的人会让人感觉靠谱、值得信赖。对孩子来说,守时代表着有管理时间的能力,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
有次跟一位园长聊天,她说那些经常入园踩着点或迟到的孩子,基本都有拖延和不认真的问题。所以,英国一些学校会向经常迟到的学生的家长收罚款,希望能引起对守时的重视。
02
专注
专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孩子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去探求未知的东西,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经常喜欢搭积木的孩子更容易掌握组合与分解的知识技巧,这可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由于能够专心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所以更容易获得满意的结果,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没有专心习惯的孩子,容易分心,抓不到专心的方法,不懂得事有轻重缓急之分。所以,专注力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上的习惯,更是一种善于思维的习惯。
03
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听起来吓人,但不无道理。
据调查,坚持阅读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均会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状元爱好阅读。

一位高考语文得了148分的同学说:书读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从小我妈妈就爱给我讲故事,我对阅读的喜欢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当很投入的去读一本书,读到某一段文字时,有可能你会有很多的感慨或共鸣,这时的你绝对是最有文采的自己,把此刻浓烈的感想记录下来,思如泉涌,不让它成为过眼云烟。读书体现了一种思想的升华,真正体现的是你不同阶段的人生阅历。

爱读书的孩子思想更丰富、成熟,不容易陷入偏见和固执中;
爱读书的孩子人格更加独立,见解独到,不容易盲从。
有位朋友,每当他觉得压力大的时候,就去书店转转,一杯咖啡,一本好书,片刻安宁,感觉力量又一点点回到身上。
阅读不仅是一个好习惯,更是孩子洞察内心、感知生活的仪式感。
04
运动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说:运动会刺激身体分泌多种积极物质,提升智力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自控力、耐力、竞争力、合作力也随之提高。
西方学校把体育运动视为精英教育,英国专家指出,对于1.5-5岁的孩子,要求每天运动或者活动至少3个小时,就是因为发现了运动的秘密作用。
如果允许,可以让孩子从小坚持一种单项运动或团体运动。放学后不要急着让他埋头写作业,可以跳绳、打羽毛球、拍球等,尽情地活动、宣泄,不仅能释放压力,还有助于长高,预防近视等。

作家村上春树说:正是几十年的长跑塑造了现在的我。运动中产生的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肉眼无法看到,但心灵可以感觉到。
别让我们的孩子做闷在室内的“塑料儿童”,让他们尽情流汗吧。
05
做家务
做家务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亲戚家有个男孩,从小娇惯,什么活都不干。上大学第一天,他就打电话求救:“不会套被罩!”
不仅如此,他连袜子也不会洗,穿脏一双就买一双。放假回家,总是拎回一大包脏衣服要妈妈洗……
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做家务,怕烫着、碰着、累着,也怕做不好,给自己添麻烦。

“你只管学习,其他都不用管”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但教不出好孩子,还特别容易让孩子丧失责任心。
哈佛大学用20年做跟踪,发现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
还能说做家务对孩子不重要吗?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
父母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教他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从小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孩子,会有独立的思想,健康的体魄,能够珍视丰盈的内心,也能体察他人,长大后成为一个自信而有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