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所有《幡灵迷境》观众

前些日子,我发过一篇文章《我,在东北做文化》,没想到在豆瓣上,获得了一位戏迷的100元打赏。相对于这100块钱的打赏,更让我感动的是观众们对于《幡灵迷境》的一条条中肯的评价。不瞒大家说,我在每个演出日的晚上都会去翻阅微博、大众点评、豆瓣等等这些APP,认真阅读每一条观众的评论,几乎所有关于《幡灵迷境》的评价,我都会点赞。
回想起来当初创作的时候,说服股东们这个戏要落在沈阳,几乎是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只有我说相对成本低这个理由的时候,他们还能勉强认可。一边倒的反驳理由就是,东北做这种形式的文化,不可能有人看,甚至很多同行知道我准备落在家乡做一部戏,直言反问“东北还能做戏呢?”。我花了几乎3个月的时间,说服投资人,同时没有叫停创作的进度。从制作到开演我几乎每天都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力挺项目前进,其中每次投资人因为看完难理解,让我减少舞段、增加语言、场景要明亮轻松等等。我都要苦口婆心的讲述我对《幡灵迷境》这个作品方向的解读,毕竟是制作人嘛。今天被大家纷纷表扬的精彩舞段、演员出色的表演状态、包括目前这部戏整体的气质能够最终呈现,也源于这一次次对内容的坚持。
面对每一次来自投资人源于对“东北文化”的质疑,告诉我这样做那样做才适合东北观众的时候,我经常告诉他们,我们在做一件有“开创”性质的事情。如果你处处都考虑现在市场在接受什么,我们为啥不投资开个“烤串儿”或者“大洗浴”呢?东北的文化待兴,我就想做这乱世的“英雄”,就看这现实打不打脸了。
时至今日,看着日益增长的口碑,我倍感欣慰,一切的坚持都值得!我想感谢每一位观众,不是只想感谢你们对《幡灵迷境》的支持,而是要感谢你们对这片文化土壤的不放弃。我看到微博上一位观众的评价,开头是知道沈阳也有浸没式戏剧,来看之前没有抱任何希望。但是,她仍然来了。这可能代表了很多了解这种戏剧形式的观众看戏之前的想法,但你们来也了。观看之后,丝毫没有吝啬赞美,我清楚的知道那并不是我们真的好到了什么程度,而是源于你们的宽容。这会给更多新兴的优秀艺术作品到东北尝试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作人、投资方会看到,这个地方不是没有观众能接受新文化,反而这里的人们一直在渴望优秀的文化以及文艺作品,这里的人们疼爱每一个不那么完美又不失真诚的作品,这里的人们也想看《歌剧魅影》、也想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也想看《茶馆》、也想看《商鞅》!
我个人乃至我一个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写这篇文章,即是感谢,又是呼吁。我想对所有做文化的优秀团队说,《幡灵迷境》在沈阳做的很成功,观众素质很高,对最前沿的文化有着不亚于超一线城市的接受度。只要你的作品是认真的,是忠于内容的,就来给东北的观众们看看,这里的观众对优秀艺术作品一直心存渴望、敢于尝试且从未排斥。
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包容,感谢你们给《幡灵迷境》机会,也感谢你们给了“东北文化市场”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