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影像——关于《樱桃的滋味》 | 献给这代人
不知为何,一个人的电影、文字、摄影竟如此相似。日后,《樱桃的滋味》——曾被阿巴斯自认为最特别的——渐渐显影,成为阿巴斯电影哲学整体的一部分。
至简,留白,诗意,大自然,用欺骗的拍摄手段缔造真实,在普通人的不寻常经验中探寻人类共同的特质,以期获得启发式的观影感受——阿巴斯电影哲学的大致框架。
作为阿巴斯电影哲学的缩影——《樱桃的滋味》,讲的是埃沙迪饰演的中年男子巴迪想找人帮助他自杀的过程中,与三位不同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人进行交谈的故事:青年士兵,神学院学生和动物标本制作师巴格利。
在这个过程中
“巴格利表达他的生活哲学——关于我们作为自由意志表达的死的权力——以一种极度非知识分子的方式。他同情埃沙迪的角色,他经历过很多事,通过直接经验对世界有本能的理解。相较于某人站在我们面前、说话并从他自身的喜悦和奋斗中汲取灵感,一本无生命力的书的影响力要小一些。”——阿巴斯
既然本人是公认的极不专业并且好吃懒做的文字工作者,所以我决定用电影的部分掠影来结束今天对这代人的思考,那些激荡在我内心里的话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