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篇小说选摘要乱谈
没想到图书馆能借到这样的中文书,看完了,写几行,是为记。 《纸醉》:模仿《边城》痕迹重得刚看个开头就看见小翠了。小翠成了不会说话但剪纸出神入化的开音,两兄弟一个叫大元一个叫小元。大元粗壮朴实不善言语,对开音的好就是帮着干活干活干活。小元聪明灵活会说话,书读得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三人青梅竹马,村子民风淳朴,父亲们也都善良开明。摇摆的开音打个激灵爱上了小元,大元为此默默远走他乡,小元看得见自己和开音的距离,也避回校园。剩下无语的开音继续在纸片之间剪着那些无法言说无人能懂的心思,还有两个内疚的父亲。虽然处处可见模仿,但在一片浮躁的今天读着这个新版边城故事,尚能看到几许清新。 《自以为是的人》:简言之,就是一个地主家庭的叛逆儿,用一生的疯癫挑战质问人性。读着它,我看见了外公。 《最慢的是活着》:一个倔强活着的奶奶。这段时间看到的数篇小说里,个人最推崇的一篇。抄其中两段来概括它----“先是她的丈夫,然后是她的儿子,再然后是她的儿媳,这些人在她生命里上演的是一部情节雷同的连续剧:先是短暂的消失,接着是长久的直至永远的消失。”……“我的祖母已经远去。可是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我和她的真正间距从来就不是太宽。无论年龄,还是生死。如同一条河,我在此,她在彼。我们构成了河的两岸。当她堤石坍塌顺流而下的时候,我已经泅到对岸,自觉地站在了她的旧址上。我的新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她的陈颜。我必须在她的根里成长,她必须在我的身体里复现,如同我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和我孩子的孩子,所有人的孩子和所有人孩子的孩子。------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 《像老子一样生活》:这次是个母亲,是个被迫倔强生活着的母亲。丈夫下岗宅在家,婆婆老年痴呆,儿子正要考大学。她每天开着公共汽车像个男人忙着在狭窄的生活里横冲直闯。同学聚会被有了些权势的男同学骚扰,她不以为意。生活窘迫得要跟娘家借钱,她也能厚起面皮。四面楚歌之际,偶然跟同事魏子良好了一次,被儿子发觉砸坏魏开的公车。她索性跟蔫丈夫摊开“我和一个男人好上了,这件事我看也瞒不住,所以我还是告诉你吧。如果你觉得我脏了,我们可以分开!”泼泼剌剌地活着的她,被告知魏子良是受“桥桥”所指,故意引诱她红杏出强。桥桥是谁?是她的初恋,很多年前桥头的那个卖鱼郎,当年的乡下人,她的父母看不起的、她最终开口分了手的那个卖鱼郎,如今身价十五亿的那个卖鱼郎…… 好吧,她的心情,你自己去想象。 《失踪女》:当我一边看一边嘀咕“怎么都是年代久远的农村背景的故事”的时候,看到了这一篇。主人公气质比较接近“不许联想”博客的主人,跟音乐—主要是摇滚打着交道的满身痞味儿的自称盲流的小青年。网上认识个女的,后来生活中又一次认识,后来女的跟他回家,同居,突然失踪。盲流沉沦一段,该失踪女复现。复同居,复失踪。没人知道该失踪女的家乡和过往。有一天朋友小聚看到该失踪女出现在另一个叫做小明的男人的身旁。打架,出血,失踪女回归,复同居。某日接到小明被人暗算的电话询问是否盲流的指使,声明支付不了5千多医疗费。当然不是盲流的动作,失踪女要求去看小明,遭反对,复失踪。盲流找到小明处不见失踪女,两个男人又打了一架。过了一段时间,失踪女复归……听起来荒唐,可是我非常非常相信它的现实可能性。生活里有这样的面目狰狞内心胆小善良渴望爱情渴望得虚脱的小男生,同时也有这样永远找不到北的并非喜欢流浪却总是游走四方的女生,权且称之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