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笔记(一)
绪言 论趣味
“...在想象力中,除了外界事物所产生的痛苦与愉悦之外,尚有另外一种来自相似性的愉悦,这种相似性是想象力对外界事物的模仿,在我看来,除了这些原因之外,想象力不可能产生任何愉悦...不过,如果两个事物非常相似,我们就会被触动...并因为二者的相似性而感到愉悦。人类的理智在寻求相似性方面有着天然的敏感与满足,而在辨析差异方面则不然:这是因为,通过寻求相似性,我们制造了新的意象,我们联结,我们创造,我们扩展了我们的领地;但是辨析差异却并未给我们的想象力带来任何东西...那些极为愚昧野蛮的民族,他们的优势却在于寻找相似性,作比较、打比方、进行暗喻以及讲述寓言,但却在区分事物和条理化他们的观念方面状况不佳、每况愈下。”
第五节 欢乐和忧伤
“一个忧伤的人,他感受到某种不快;他沉迷于它,并且喜爱这种感觉:而这种情况决不会在真实的痛苦那里发生,对于后者,人们一刻也不愿忍受。大家都愿意接受那种忧伤感,尽管它远非真正的能令人愉悦的情感,这是不难理解的。正是忧伤的性质使人们持久地怀想所失去的那一事物,脑海中出现它最美丽的一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与之相接触的时刻,甚至是最后一刻;它让人们回顾过去每一次的欢乐时光,细细品咂,并且找到数不清的、新的满足,这些满足在以前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感受;在忧伤之中,愉悦仍是至上原则......在另一方面,当我们恢复健康时,或者当我们从某种迫切的危险之中逃脱出来时,我们是否有着这种欢乐的感受呢?很显然,这些情形之下的感受,就绝非那种有着特定景观的愉悦所能给予的平滑的、明快的满足。至于那些从痛苦的减弱而得来的惊喜,则因为其单调、强烈以及严酷的本性,暴露出了它的出身。”
第六节 论自保原则支配的激情
“绝大多数能够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感觉......都或许可以归结为两种原则:自保和社会交往;我们所有的激情都是为了符合这两个目的,非此即彼。涉及自保的激情,主要是痛苦或危险。痛苦、疾病和死亡,让人们心里满怀恐怖感;生命和健康虽然也能够使我们获得愉悦的感受,但却无法通过单纯的享受给予我们如此强烈的印象。因此,涉及自保的激情,主要就是痛苦和危险,它们是所有激情当中最有力的。”
第七节 论崇高
“凡是能够以某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痛苦和危险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说,那些以某种表现令人恐惧的,或者那些与恐怖的事物相关的,又或者以类似恐怖的方式发挥作用的事物,都是崇高的来源;换言之,崇高来源于心灵所能感知到的最强烈的情感。毫无疑问,在对身体和心智的影响方面,比之于......那些最具想象力、具有最健康、最敏锐的感官的人所能感受到的愉悦,我们所承受的痛苦都要胜出许多......如果危险或者痛苦太过迫近我们,那它就不能给我们任何愉悦,而只是恐惧。但是如果保持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一些变化,他们或许就会令人愉悦。”
第八节 论社会交往之支配的激情
“社会交往......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性关系......其二更多的是一般社会交往......直接从属于生殖繁衍目的的愉悦时非常激烈的、狂热和粗暴的,被公认为是感官的最高愉悦。”
第九节 自保原则与性关系支配的激情之间的差异的最终原因
“人类的繁衍是一个大目标,他需要通过一些大的刺激性因素来使得人们‘生’机勃勃,所以,它就伴随着一种非常之高的愉悦感;不过,由于它不是为了我们日常事务所设计,所以当缺少这种愉悦感时,我们也不会觉得多么痛苦...假若当缺少这种愉悦感时人们觉得非常痛苦,我想,理性就会找出一堆理由来说明此时此刻是多么不合时宜。”
第十节 论美
“从属于生命繁衍的激情,依其本性而言不过是一种情欲...他的选择就必须根据某些感性特质,这是因为,没有什么比感性特质更快、更准确、更确定地发挥作用了。所以,我们称之为爱的这种混合激情,其目标就是性之美。”
第十一节 论社会交往与孤独
略
第十二节 同情,模仿和竞争心
“在社会交往的名下,所有这些激情是极为复杂的,不过,它们可以分为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与他们在社会这个大链条中所服务的目的相一致,这一链条中的三个主要联结点是:同情、模仿和野心。”
第十三节 同情
“同情...或许还带有自我保全的性质,它所激发的痛苦或可视为崇高的来源...一些在现实中能够使人震惊的事物,出现在悲剧或者其他类似的艺术作品中,却能让人产生很高程度的愉悦感受...首先,当想到如此忧伤的故事不过是一个虚构的作品时,我们感到满足;其次,当想到我们如此远离作品所描写的罪恶时,我们感到愉悦。”
第十四节 面对他人苦难时同情的作用
“恐惧是某种总是可以促发欣喜感觉的激情,只要它不太过迫近我们”
第十五节 论悲剧的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从模仿当中的来的愉悦要更甚于事实本身...但是,不管他是何种力量,它都不可能达到它所模仿的事物本身带给我们的震撼...我相信,我们在面对真实时有一种痛苦,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中我们则带着一份欣喜。”
第十六节 模仿
亚里士多德诗论:模仿的力量
第十七节 竞争心
“如果人们全部都沉迷于模仿而不能自拔...人类是不会有任何提高的...上帝赋予了人类野心,并且当人们在某些公认有价值的事情上超越同伴时,他就会感到满足...当面对虽无危险却极为恐怖的事物时,我们的内心就产生了一种高贵感和庄重感...这时高涨的情绪是最多的,也是最有力的。”
朗吉弩斯作品:崇高感
第十八节 要点
“从属于自保原则的激情,表现为痛苦和危险,当引起他们的原因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时候,它们就是一种实在的痛苦;而当我们有着痛苦和危险的观念,但其实并未身处其中的时候,它们就可以称为欣喜;我之所以没有把欣喜称为愉悦,乃是因为它发端于痛苦,也和任何实际的愉悦观念完全不同。能够激发欣喜之情的,我称之为崇高。从属于自保原则的激情是最有激情之中最强有力的。”
“激情从属于其名下的第二类原则是社会交往...分为两类,其一为性关系。从属于性关系的激情被称为爱,其中包含着情欲,它的对象是女性之美。其二为一般的社会交往...它的对象是一般的美;只要事物的特质能够在我们心中激发起爱恋和温柔,或者其他最为类似于此的激情,我们就称其为美。”
第十九节 结论
“艺术家...太过忙于实践而无暇进行理论工作;哲学家们几乎从来不着手实际工作,他们所做的就是沉迷于自己的规划和体系;而批评家们,一般而言他们几乎都是从错误的地方——比如诗歌、绘画、雕刻、塑像和建筑——寻求艺术法则。恰相反,艺术本身绝不可能给出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规则。这就是为何所有艺术家和大部分诗人们都局限于一个狭窄圈子里的缘故;他们更像是互相模仿而非模仿自然本身...批评追随着这些艺术,当然也少有助益。如果仅仅从其自身而非其他标准来衡量某物,我不知道能衡量出来什么东西。艺术的真正标准在于每一个人的力量;对最常见的事物,甚至是自然中最稀松平常的事物进行一次简单的考察,我们就可以发现最真实的原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