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在消失的儿科医生,你需要知道这7件事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纪同学首先要为以前自身的肤浅想法郑重道歉。
作为与医学有一定距离的普通人,曾经我对儿科的印象是:给小朋友开感冒药和退热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科室。
但是《人间世2·儿科医生》记录的上海新华医院小儿科里发生的故事,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儿科医生是一个真正需要勇气、毅力和责任心的艰苦职业。
关于儿科医生,你需要知道这些↓
▼
中国儿科人才紧缺,全国儿科医生总数仅为10万人左右,平均一名医生要服务2000名病人,一位儿科医生在8小时内要看60到80位病人,有时甚至更多。

忙到没有时间喝水、吃饭、上厕所,是他们的常态。

▼
在儿科诊室,不仅是医生,连护士也很少有能在七八点前下班回家的。
《人间世2·儿科医生》的主角朱月钮医生,在女儿期末考试期间,遇上了一位突发心肌炎的病人,不得不在医院坚守了116个小时、整整四天半。
其间朱月钮想到年仅10岁的小女儿,期末考试期间都没人关心她,就忍不住崩溃痛哭出来。

她只能对家里的保姆说,给女儿多做点好吃的。她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
儿科医生工作强度大,待遇却差,甚至拥有高医术、本科学历的医生在行业内难有晋升空间。
和朱月钮在ICU搭档10年的男医生,就在2018年离职去了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给普通学历的医生宽容度太小,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做研究、发论文;对于工作强度极大的儿科医生来说,留给他们做课题的时间太少,在体制内难有发展前景。

2014到2016年,我国儿科医生流失人数为14310人,占儿科医生总数的10.7%,每年毕业生中愿意做儿科医生的人才都在减少。

▼
对医生来说,评职称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影响着待遇和收入。然而,评职称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朱月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医生。她是小儿重症医学科的医师,担任PICU主治医生长达十年,发表了论文10篇、SCI文章4篇,累计影响分数是9.2分。曾参加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全球临床研究者项目,毕业设计获得推荐奖。
这样一名优秀的医生,连续四年参评副高职称,都落选了。

她获得了病人和科室领导的认可,却依旧评不上职称,足见儿科医生评职称的竞争和压力之大。
▼
儿科医生们常需要在病房里看着小朋友受苦,但更难受的是与家长沟通孩子们的病情。
进了ICU,没有一个孩子的病情是轻描淡写的,都是重症:肚子里长肿瘤、骨髓里长肿瘤、脑子里长肿瘤……

儿科医生不仅要担负起告诉家长真相的责任,还要让他们理解和接受现实,更要得到家长的信任。

▼
儿科也叫哑科,因为小朋友还不会表达自己的疾苦。医生要像侦探那样,从现象推断到本质。
光凭借症状判断,短时间难以找到病根,但医生们必须首先拿出救命的方案。
《人间世2·儿科医生》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小朋友突然昏迷、呕吐、说胡话,这样的症状很难判断是什么病。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医生暂时确定是小孩子服用过量感冒药,急性药物中毒。经过几天的血液透析,小朋友才得以出院。

所以家长朋友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自主用药,一旦失误就可能造成药物中毒。
▼
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有光亮。再大的压力,在看到小朋友康复的那一刻也都会慢慢消逝。
当心肌炎的小朋友经过四天半的煎熬终于能脱离体外支持,心脏能自主跳动了时,整个儿科的医护人员都露出了笑容。

“在平凡的生活中,就是这些事情,让你觉得自己是带着光亮的。”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的培养。
通过《人间世2》,更多人了解了儿科医生的困境,才会有更多要求帮助解决困境的声音。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完整纪录片吧。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腾讯视频纪录片
更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腾讯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