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与电音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中提到巴赫的《C大调托卡塔》。书中写,巴赫写下整套大提琴组曲,是为了帮助他年轻的妻子学习大提琴。
“每一个音符的内部都是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
因为这句话,找了巴赫来听。
惊喜的发现,原来很早之前就有了交集,最爱的麦兜的伴奏,是巴赫的小步舞曲。曾经反复播放的大提琴曲是马友友版的第一号大提琴组曲。
对巴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豆瓣买了一个巴赫的小课堂来听,听了全部版本的96首十二平均律。网易音乐里一个名字叫177的神秘人改编的一首平均律,爱不释耳。每日黄昏走回家去,夜晚来临前,路灯亮着,红路灯更替,街道车水马龙,耳畔听着巴赫的旋律,一种和世界隔开,在时空中行走的感觉。
情绪低迷的一段时间,对黄昏的降临莫名恐惧,终于读懂,“七点不到夜晚就会来临”。而这首177的平均律,有着让人充满希望的力量和节奏,伴随着我穿越过那些黄昏。
而那本书中提到的《C大调托卡塔》,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成了一个谜。
“音乐对于那些寻求解答的人而言是个谜。”
音乐和爱是一样的。
有一个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说,一个人对音乐的偏好选择反应了这个人的灵魂本质。喜欢古典音乐的人灵魂是孤独的。
“你觉得喜欢电音的人,灵魂本质是怎样的呢?”
“灵魂里有些不安,不安于平凡吧”
我喜欢电音,但是却只喜欢用耳机听,那个小小的bose音响,因为出色的低音被我选中,我却很少用它来播放电音。我总是安安静静的听。
世人对电音误解太深,以为电音只是路边烧烤摊的“土嗨”,事实上电子音乐是情感最丰富、形式最多样的音乐。
我的灵魂不安且不安于平凡吗?我也不知道。灵魂这两个字太不具体了。我现在觉得只有具体的才是真实的。
于我而言,喜欢电音的人,体内深埋能量,内心中有着如同电音一般爆发的渴望,渴望燃烧渴望冲破束缚,真正喜欢电音的人,内心是孤独的。
© 本文版权归 Wallflow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