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服・神佛篇
正文
神社/神职
自古以来,穿着世代承袭的装束的神职(1们,有着由神社本厅(2所划定的职阶序列,自上而下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上、二级、三级、四级,六个等级。男女着用的正装、常装皆可经由袴的颜色以及样式做出区分。正装才有的「衣冠」、袍(上衣)也有颜色与样式的区别,而作为常装着用的「狩衣」(上衣)的颜色同样式,除却供天皇着用的黄櫨染及供皇太子着用的黄丹,这两种颜色不能使用外,此外皆可自由选用。

1.冠(かんむり):戴在头上以彰显地位、阶级的服饰;又特指平安时代后施行的着用礼服时佩戴的饰物。 2.缨(えい):冠后突出的巾子(3背面底部带有的后垂的装饰物。/繁文(はんぶん)。 3.单(ひとえ):装束内的贴身衣着。 4.袍(ほう):穿着衣冠、束带时着用的圆领的上衣。其中有依据身份职位不同选用不同颜色以及布质的位袍和依据个人趣致着用的杂袍。图中为代表一级职阶的黑色,花纹为轮无唐草纹(わなしからくさもん)。 5.笏(しゃく):着用束带时,右手携带的长板。最初会将各项事宜写在纸上,并粘于其后作备忘用,后成为一种仪礼用物。材质一般为木质或象牙。 6.帖纸(たとうがみ):经折叠后放入怀中的纸,用于有作诗灵感时,做记录用或作擤鼻涕用纸/桧扇(ひおうぎ):桧木制成的白板订成的合扇。着衣冠或直衣时,替代笏板的所持物。等级不同板的数量也有所差别。 7.袍襴(ほうのらん):缝腋袍或直衣下缘带有的横布。 8.蚂先・衽先(ありさき):由袍襴两胁伸展而出的部分。 9.袴(はかま):套于和服外,由腰部遮盖到脚的宽松裙裤,一般像裤子一样将两腿部分分开,但也有裙式,穿着时需系上缝在腰部的带子。/指贯(さしぬき):裤腿肥大,裤脚有束带的和服裤,贵族穿着直衣或狩衣时穿用。图中为代表一级职阶的紫色,花纹为八藤之丸(やつふじのまる)。 10.足袋(たび):足部着用的布制袋状着物。/浅沓(あさくつ):公卿、殿上之人穿着的矮靴。最早为革质,后桐木凿制而成;并在外侧涂上黑漆,内侧垫上绢布。

1.立乌帽子(たてえぼし):乌帽子中的最高级别。为圆筒形,一般为公卿使用,现为神职使用。乌帽子本来上层公卿的服饰,平安时代普及到了民间。从镰仓时代开始,乌帽子越高代表其地位越高。早期使用薄绢制成,后来变为由黑漆涂于表面的纸制成。庶民则使用麻织成。本为男性使用,后也为跳白拍子的女性(游女、艺妓)所使用。 2.单(ひとえ)。 3.狩衣(かりぎぬ):平安时代公家的便衣,同时也是武家的礼服。狩衣原本为打猎时所穿的运动服装,故两胁处未作缝合,袖子仅由身后延展而出,以方便运动用;袖口有收紧用长绳;因其材质为布质,故又称布衣,后也用绢绫制作。镰仓时代后成为公家与武家的正服,又作为礼服使用。/花纹为圆形云鹤纹(うんかくのまる)。 4.笏(しゃく)。 5.收紧袖子的细带/左右系带(そうより)。 6.露先(つゆさき)。 7.袴(はかま)・指贯(さしぬき):图中为代表四级职阶的浅葱色(あさぎ),无花纹(むもん)。 8.足袋(たび)/浅沓(あさくつ)。
神社/女性神职
因明治时期的政策而一度消失的女性神职,于战后的昭和21年(1946)后,因男女同权以及继承人问题又重新获得承认,并且在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插图是据神社本厅在昭和62年(1987)制定的服饰所作。对原来难以行动的服饰样式进行改定,并使用至今。

1.心叶(こころば):作为插头(かざし)使用的花枝装饰。上古时,用草木的花枝插于发中作为装饰;平安时代后,置于冠上作为装饰的花枝多为用布或纸仿制的人造品。最初为一种祈愿幸福的行为,后单纯作为装饰品。 2.钗子(さいし):上古、中古时期,朝中妇人着正装时,于发前装饰用的细长U型金属制品;近代以来为女官着正装时于发前装饰用的平额(4。 3.日阴糸(ひかげいと)大尝祭之类的神事中,于冠上笄左右两边系上的青色或白色组丝。 4.唐衣(からぎぬ):平安时代在十二单(5最上穿着的短衣。/花纹为圆状相向蝴蝶纹(むかいちょうのまる)。 5.帖纸(たとうがみ)。 6.桧扇(ひおうぎ)。 7.表着(うわぎ):多件小袖最上面的着物。/花纹为圆状外翻蝴蝶纹(ふせちょうのまる)。 8.单(ひとえ)。 9.切袴(きりばかま):长度直到脚踝的长袴,较为常见。图中为代表二级职阶的紫色,无花纹(むもん)。 10.足袋(たび)/浅沓(あさくつ)。

1.额当(ぬかあて):女性神职所带黑纱质乌帽。 2.表着(うわぎ)/花纹为圆状花鸟纹(かちょうのまる)。 3.折扇[雪洞扇](ぼんぼりおうぎ):与中启扇相比,其上部靠近大扇骨部分展开后较窄,而中部渐宽。为近世宫廷使用的扇子的一种。 4.单(ひとえ)。 5.切袴(きりばかま):图中为代表三级职阶的浅葱色,无花纹(むもん)。 6.足袋(たび)。
神社/巫女
神社内负责辅佐神职的巫女,她们并没有固定的制服款式;不同神社的巫女的穿着,往往依据该神社代代传承下来的惯例。

1.丈长(たけなが):用丈长奉书(6纸或者杉原纸(7经折叠后,作为装饰打在发结上。 2.水引(みずひき)/熨斗纸(のしがみ)。 3.白衣(はくえ)。 4.破魔矢(はまや):配合破魔弓所使用的箭。现为神社所贩卖的除厄用的祈愿物。 5.绯袴(ひばかま):深红色的袴。 6.足袋(たび)/草履(ぞうり):底部无齿、平底,带有草履带的鞋子。用藁、蔺草、竹皮等编成,也有树脂、橡胶制品。

1.花簪(はなかんざし):用纸或布制的人造花作装饰的簪子。 2.水引(みずひき)/熨斗纸(のしがみ)。 3.千早(ちはや):巫女、女官等着用的贯头衣(8式的上衣。在白布上用山蓝的叶子作染料绘上花鸟草木的无袖装。 4.鉾先舞铃(ほこさきまいすず)。 5.五色垂绢(ごしきたれぎぬ)。 6.绯袴(ひばかま)。
(未完待续
注释: (1.神职:对神社中主持祭祀仪式或从事相关职务人员的一般性称谓。 (2.神社本厅: 为了将经由1945年(昭和20年)的神道指令而从国家机关中分离出来的神社组织起来,故而在次年(1946年)设立的宗教法人。以伊势神宫作为本宗,囊括日本全国大部分的神社。并在各都道府县设有作为地方组织的神社厅。 (3.巾子(こじ):冠后部顶上方便发髻安放的突起处。 (4.平额(ひらびたい):平安时代后,女官着礼服时作为装饰用的扁平金属制器物。 (5.十二单(じゅうにひとえ):中世、近世对宫廷妇女装束的俗称。因在单之上还穿有数量极多的袿(うちき)而得名。 (6.丈长奉书(たけながほうしょ):材质较厚实而未使用浆糊的奉书纸,较一般奉书纸而言长度更长。纵宽1尺6寸(约48厘米)、横长2尺3寸(约70厘米)。 (7.杉原纸(すぎはらがみ):播磨国杉原谷(兵库县多可郡多可町)原产的和纸。原材料为楮树皮,相比起奉书纸更薄更轻柔。镰仓时代后常在婚丧、目录以及版画制作等方面被使用,甚至被作为送礼时的重宝。近世后在各地均有产出。 (8.贯头衣(かんとうい):将一块布对折,中部作一个圆洞方便头穿过,以作着物。是较为原始的服装形式,中南美的斗篷(poncho)也是其中之一。
*图片采用渡边直树《日本の制服150年》中的插图;延伸解释及注释部分参考大辞泉、大辞林与维基百科;重复部分不再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