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科技树讨论-食品-小电影
活动前夜,我们大班长秦同学突然转发了活动推送给我,说:你发的这个活动看起来有点意思。
我心里一惊(我没发送呀您在哪儿看到的怎么就知道是我发送的捏?),问他来不来参加。
他说:“你为这个研讨会准备的技术是什么?”
我又一惊(我其实没准备啥我只是去听听大家在说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我说现在的水处理没有重大突破,以流浪地球地下城这种体量,水处理需要占地小,但不再注重经济性......(看我说得多无趣)
于是他如同早已打过腹稿一般,侃侃而谈,说水处理势必有长足的退步,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基本就那样,而工业废水直接不处理,和垃圾填埋一个模式,一边解冻海里的水(反渗透,这个我自己加的),废水放回地表冻住。固体的污染传播很慢,于是水冻硬后处理和现在的垃圾处理一样,索性建个污水填埋场。(这阵仗,哪是他说的看看实验有没有空,明明就是很想去=。=)
第二天,给我的菌菌们配完水才慢慢赶到。不得不说……在食堂讨论可还行???我们的秦班长也在,逐日的小朋友们也在。去得晚了,没赶上前面开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传说中会有远程微信视频参与的大佬有没有出现。只知道分成了食品、医疗、推进、能源、防御、武器几个小组,那么既然在食堂,我就很自然地加入了食品小组。
小朋友们总是想着抛弃肉身,上传意识……………………………再不济也要全身义体化,抛弃食物(攻壳机动队看多了啦)。虽然我是食品组的,但我仍忍不住要吐槽这样想法。身体机械化能够获得很多肉身不具备的能力,比如更强的抓握能力,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感知外界的能力。神经元的建立离不开感知,甚至可以说人对外界的感知造就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感知的能力越少,越向“非人”靠拢(其实攻壳里面对此有很多讨论,这可是九几年的作品啊)。医疗组提及“流浪地球”时代一定要非常小心人类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我觉得这一点考量非常优秀。虽然一旦涉及情感、精神,讨论就显得非常“软”,但一切技术的服务对象都从“人”出发,那么人就永远是主体无法被随意抛弃,人的脑,人的身体,人的感觉更是如此。说到上传意识,这估计会成为未来的墓葬形式——亲人与我们同在。至于肉身,重要器官拿给医疗组,其它的部分的肉应该不要随便吃,避免生成新的朊病毒传染病。哦对,可以用来养养蛆,蛆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所以说来说去,蚯蚓干、蟑螂干、炸蛆什么的真的很不错。依靠养藻和水培植物什么的补充淀粉和纤维素,没事儿照照紫外灯合成维生素D,人们没准活得比现在还健康。通过养藻可以获得氧气,人以及各类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藻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碳源。不必构建复杂生态系统,但通过大规模密集种植,在地下城构建生产者(藻、农作物)、消费者(人类)和分解者(蝇、菌)关系应该还是蛮简单的。
说到小电影,范磊提到科幻故事的11层,分别是尺度层、因果层、数理层、技术层、策略层、组织层、科学层、艺术层、历史层和世界观层。 我当时想了个tiny点子,不妨记下来。这是一个由技术问题引发食品问题,继而引发心理问题的故事。 基于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数理、技术、艺术、科学、历史和世界观层均与流浪地球相同。 尺度层:某一片区地下城。 因果层:因为地震原因,某处发动机熄火,地下城停电。 策略层:只有备用电源的地下城关闭电梯,全部电力用于维持地下城生命维持系统(氧气),等待救援。在等待较远地区救援队到来的时间差中,地下城居民需要努力生存下来。 故事结果:如果积极向上一点,可以在历经万难后工程队自己爬上电梯并修好了发动机;如果平庸一点,就是一个流浪地球背景的荒岛生存,极端条件下甚至发生吃人的故事(这一情节在《三体》中也出现过,《雪国列车》也有),但这种相似情景再出现一遍,就会变成平庸的故事;而如果再黑暗一点,可以在全城饥饿暴动刚刚开始发生时,在人们在黑暗、饥饿中失去信心并手足相残时,忽然由外部救援队修好了发动机。灯亮了,救赎忽然到来了,人们该怎么面对自己突然迸发出的恶呢?准备吃人的人和差点被吃的人该如何相处~~~
……想到一个好玩的点子。以后义肢应该是如同正常肢体无异了,人们对肢体残缺抱有极大容忍度,那么饥饿来临时,全体抛弃部分肢体(比如吃掉左腿)等待救援应该能撑很久,等到了救援再换义肢,每个人都贡献一点爱,我们终将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