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人喜欢的字
某些汉字天然地招人喜欢,试列举之。
一、“苏” 字
此字近年来成为小清新们的网名最爱,不是没有理由。大学同学里有名唤“苏醒”的,虽不相识却一直心存好感,并自作主张地将其出生地归入苏浙一带。苏这个字被牵连上了诸多美好的意义,文坛有三苏(尤其是苏轼这个人,没多少中学生不喜欢他吧;况且东坡肉的爱好者又是那么地多),政坛有苏秦(“秦”也是撩人浮想的字)、苏武(持节的故事,象征意味浓,且有牧羊的浪漫联想——啊,确有朋友在网上名唤牧羊的);姑苏城在古代就频见于文章诗词,今天的苏州仍惹人喜欢。繁体“蘇”字也有美感:草字头,有鱼,有禾苗。依稀记得饭否上有名“苏青禾”的,头像大概是淡淡的青色。美酒有名屠苏的。花名,紫苏。饰品,流苏。国名,苏联,可不得了,诞生了多少文豪和数学家啊。甚至大哲苏格拉底也姓苏(嗯?)。总之略一想来尽是好词,苏字真是占尽了便宜。
二、 “青”字
除了颜色本身讨喜,这个字也与太多的美好想象相连。“情”“晴”“清”“蜻”“靖”“菁”,莫不好。青睐、垂青尽是好意。青色在诗里多是早春,年少时背过的,“客舍青青柳色新”“草色入帘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这些,都是十分动人的。山是青的,水是清的,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地理上该归隐的,时间上愿永存的,都有青色的影子。王维的好些诗里都有这样的意象,以至于写白云的“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都仿佛隐着一座青山在其间了。嫁轩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脍炙人口,但已没有王维的那么出彩了。诗词之事,虽然自己所识甚少,然而还是常觉得越古的朝代越好些。《诗》里一句简简单单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能一下子贯穿几千年,让无数的后人感怀不已。连三国时的将军丞相借来用时,都还能保留着很好的味道。诗经里有许多植物啊,有卷耳,有蒹葭,有静女,遗我彤管。那些水里生长的植物,岸边徘徊的女子,都是很令人向往的。青字和情字,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了。那么传递云中锦书的使者,便也让青鸟来担任吧。
又有清明。清明这一节气,颇得文学眷顾,看过此间的一些散文,多有喜欢的。青字也频繁出现在小说里,像“青城派”“青釭剑”“青囊书”一类。本来没想到青字有那么好,在落笔之前将它排在第二位,如今来看,实在不比苏字差的。只是苏字可作姓氏而已。若论酒,诗中也有唤作绿蚁新酒的,因了寒夜里有暖炉和朋友作伴,即使是自家粗酿,想来滋味也不让屠苏吧。
三、其它
包括秦、夏、淮、洛、沈、冯等等好多,无法列举了。有些是地名,有些是姓氏。突然意识到单是这一个个单独的字,便已经让人有这么多的感情系在上面了,这大概只有母语能给吧。所认识的几千个英文词汇,无论哪个,也无法生出一丝类似的感情。然而近年来频因国内的种种状况不如意而意欲移居国外,竟而不能,不能不令人怅叹了。
2010.05.11
又,此文本是因一个讨伐苏姓小清新的豆瓣帖子(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73440/)有感而作。两年前因认识了饭否而真正开始网络生活的时候,便留意到了苏姓小清新,并因此刻意与这种流行元素保持距离。无他,只是因为自己常比那些矫情的人更矫情而已——小众们疏离主流,我则疏离小众。当然对于主流,一向是颇不以为意的。其实这么一个潦倒愚顽的人,倒是常会建筑这样的心理防线,好藏起一些见不得人的优越感而已。饭否既去,往日的心情大半被抛尸荒野,眼见着各种微博豆瓣社交网站愈发热闹,昔日真正的小清新们也渐似无迹可寻而代之以千篇一律的青春呻吟,心下黯然。于是便忍不住怜惜起旧日的美好来,兼带着这些字带给自己的美好想象,毛糙糙地要给它们正名。是为作。
2010.05.11
一、“苏” 字
此字近年来成为小清新们的网名最爱,不是没有理由。大学同学里有名唤“苏醒”的,虽不相识却一直心存好感,并自作主张地将其出生地归入苏浙一带。苏这个字被牵连上了诸多美好的意义,文坛有三苏(尤其是苏轼这个人,没多少中学生不喜欢他吧;况且东坡肉的爱好者又是那么地多),政坛有苏秦(“秦”也是撩人浮想的字)、苏武(持节的故事,象征意味浓,且有牧羊的浪漫联想——啊,确有朋友在网上名唤牧羊的);姑苏城在古代就频见于文章诗词,今天的苏州仍惹人喜欢。繁体“蘇”字也有美感:草字头,有鱼,有禾苗。依稀记得饭否上有名“苏青禾”的,头像大概是淡淡的青色。美酒有名屠苏的。花名,紫苏。饰品,流苏。国名,苏联,可不得了,诞生了多少文豪和数学家啊。甚至大哲苏格拉底也姓苏(嗯?)。总之略一想来尽是好词,苏字真是占尽了便宜。
二、 “青”字
除了颜色本身讨喜,这个字也与太多的美好想象相连。“情”“晴”“清”“蜻”“靖”“菁”,莫不好。青睐、垂青尽是好意。青色在诗里多是早春,年少时背过的,“客舍青青柳色新”“草色入帘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这些,都是十分动人的。山是青的,水是清的,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地理上该归隐的,时间上愿永存的,都有青色的影子。王维的好些诗里都有这样的意象,以至于写白云的“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都仿佛隐着一座青山在其间了。嫁轩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脍炙人口,但已没有王维的那么出彩了。诗词之事,虽然自己所识甚少,然而还是常觉得越古的朝代越好些。《诗》里一句简简单单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能一下子贯穿几千年,让无数的后人感怀不已。连三国时的将军丞相借来用时,都还能保留着很好的味道。诗经里有许多植物啊,有卷耳,有蒹葭,有静女,遗我彤管。那些水里生长的植物,岸边徘徊的女子,都是很令人向往的。青字和情字,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了。那么传递云中锦书的使者,便也让青鸟来担任吧。
又有清明。清明这一节气,颇得文学眷顾,看过此间的一些散文,多有喜欢的。青字也频繁出现在小说里,像“青城派”“青釭剑”“青囊书”一类。本来没想到青字有那么好,在落笔之前将它排在第二位,如今来看,实在不比苏字差的。只是苏字可作姓氏而已。若论酒,诗中也有唤作绿蚁新酒的,因了寒夜里有暖炉和朋友作伴,即使是自家粗酿,想来滋味也不让屠苏吧。
三、其它
包括秦、夏、淮、洛、沈、冯等等好多,无法列举了。有些是地名,有些是姓氏。突然意识到单是这一个个单独的字,便已经让人有这么多的感情系在上面了,这大概只有母语能给吧。所认识的几千个英文词汇,无论哪个,也无法生出一丝类似的感情。然而近年来频因国内的种种状况不如意而意欲移居国外,竟而不能,不能不令人怅叹了。
2010.05.11
又,此文本是因一个讨伐苏姓小清新的豆瓣帖子(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73440/)有感而作。两年前因认识了饭否而真正开始网络生活的时候,便留意到了苏姓小清新,并因此刻意与这种流行元素保持距离。无他,只是因为自己常比那些矫情的人更矫情而已——小众们疏离主流,我则疏离小众。当然对于主流,一向是颇不以为意的。其实这么一个潦倒愚顽的人,倒是常会建筑这样的心理防线,好藏起一些见不得人的优越感而已。饭否既去,往日的心情大半被抛尸荒野,眼见着各种微博豆瓣社交网站愈发热闹,昔日真正的小清新们也渐似无迹可寻而代之以千篇一律的青春呻吟,心下黯然。于是便忍不住怜惜起旧日的美好来,兼带着这些字带给自己的美好想象,毛糙糙地要给它们正名。是为作。
2010.05.11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