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投资者的20条忠告
最近,很多新韭菜正在跑步进场。其中很多嫩到连“韭菜”是啥意思都不知道。
比起“股民”,我更愿意用“投资者”这个词。股票只是一种投资标的或手段,不是目标,甚至也不代表这个过程。
如果你喜欢的是“炒股”,这篇文章也帮不到你。正如前几天看到有网友调侃说的——
牛市千万不要和老股民在一起,会耽误你赚钱。要和刚进股市啥都不懂的一起,这样才能经常涨停。
所以,以下是写给新投资者的理财建议。
1、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毕竟大部分新投资人都还在上班对吧……如果你家里刚拆迁、N套房在收租,或者父母大企业在等着你接手,资产多得不懂何处安放,那当我这条没说。
对大部分上班族而言,投资理财是锦上添花,工薪收入才是你最核心的现金流,也是初始资产积累的主要来源。希望大家不要本末倒置。
因为说实话,投资的理念、方法以及技巧,都很重要,但统统比不上资产积累重要。1万资产,赚100%也就1万,相对100万资产而言,也就是赚1%的事情。
方三文 写过一篇《人生投资的资产动态平衡》可以参考,我们计算“可投资资产与年度工薪收入”的比值,至少那些5倍以下的,都应该以工作为重。
2、合理降低收益率预期。
巴菲特他老人家几十年来下来的年化复利也没超过20%。
我个人从2007年1月1日到现在年化复利差不多是18%。已心存侥幸。
一般人长期年化复利目标定在15%以上,就属相当乐观。
目标若定高了,一方面可能徒增痛苦,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认知失调,看不清现实。
3、从货币基金做起。
其实这点也无需多讲,阿里的余额宝和腾讯的零钱通已经是年轻人的活期理财标配。更早之前人们可能更偏好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国债。这些是最基本的理财意识。
从货币基金做起的意义在于,你有了一个最起码、最基本的低风险收益率水平基准。当你今后评估其他投资品种时,不论是固定收益类或者权益类,都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需知股票才是投资的长跑冠军。
沃顿商学院的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J. Siegel)教授做过一个研究,在他的经典著作《股市长线法宝》(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中有阐述,简而言之:长期来讲,股票收益远远高于债券等其他品种。
只要你立足长远做投资,就绕不开股票。否则收益率就不可能多高。
5、指数基金是投资股票的入门首选。
长期的数据研究证明,主动管理型基金,大部分是跑不赢指数的。
事实上,巴菲特为此还专门跟别人立了个公开的赌约,从2007年起10年时间,他选的指数基金完胜了对方精挑细选的对冲基金组合。所以,指数基金也是巴菲特推荐给普通投资者的首选。
入门首推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喜好中小创的可以考虑中证500。
有些指数是带策略的,譬如红利基金(501029)跟踪的是“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尽管它过去几年表现普通,但回测过去十几年表现确实惊人的出色。
钱不多的时候,你就定投呗。每次投入金额不大,但日积月累也有一定的储蓄效应。
但更关键的是你不需要顾虑净值走势如何。行情好的时候,你就当追涨赶上车。行情不好的时候,你就当超低买得更便宜了。避免了新韭菜最容易犯的心态失衡的错误,不管大盘如何起伏,都稳如泰山。
定投是一种被动投资策略。全程无脑操作。终有一天能守得云开见天明,收获满满。那时可能资产和知识、经验也都积累够了,可以主动管理投资了。
6、熟悉证券基础知识。
参与这一行,基础知识总要懂。平时遇到不明白的多钻研,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最好还是系统学习下为好。
大学里的专业课程(金融市场或证券相关的)可以修读,或者起码课本可以买来自学。证券从业资格或基金从业资格的教材,理论方面会薄弱和粗浅一些,但内容却也还算完整,尤其应用在具体方面所需的业务常识基本都涵盖了。
7、掌握会计基础。
会计报表纵有千般不足,也仍然是全面体检一家公司的最佳途径。要了解你投资的股票背后代表的那门生意,看会计报表显然是不够的,但不看会计报表更是万万不可以。
想读懂报表,自然就要明白报表是如何做出来的。我当时是在大学修读了会计学原理。最近看到喜马拉雅和得到APP上,有两个不同的清华大学会计教授(肖星、贾宁)的财报课程,似乎都很不错,应该值得一听。
另外,推荐老唐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肖星的《一本书读懂财报》评价也颇高。晨星公司帕特·多尔西所著《股市真规则》虽然名字很土,但内容不错,里头也包含了公司财务分析的部分,更有13个主要行业的介绍和点评。
8、一点经济学和金融学。
经济学帮助你更好认识社会和商业。我个人首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名字差不多,内容其实也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单卷的另一个是上下册两本的。想当年在高中毕业时自己买来看,读得津津有味。最近比较热门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看着也挺不错。
金融学也应该学一点,毕竟介入这个行业嘛,通识总要有。具体教材不推荐了。倒是耶鲁大学公开课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教授的《金融市场学》,值得一听。
9、进阶的关键环节是择时和仓位管理。
我认为,择时和仓位管理,这是初级投资者和中高级投资者最关键的区别。比选股甚至更重要(因为大不了你就买指数不用选股了呗)。
这里并不是指针对具体股票而言。整天抓涨停或者逃顶,动不动“做T”、“高抛低吸”,那是神仙般的操作,凡人不能也不应该指望。我指的是针对大市而言、对大类资产而言。
简单地说,股票低估时你应该逐步增持股票,股票高估的时候你应该逐步减持股票。
如果你在2007年上证6100点高潮时入场,你从一开始就输了。
除了专业的一些评判指标外,我们也有一些其他更直观的体察方法。比如当你去参加个聚会,身边人都在跟你问股票或者甚至向你炫耀股票时,显然市场是“过热”了。还有,我最近就老是接到股票群和信贷的来电。这种时候,就值得更谨慎一些。
10、想清楚要从股市赚什么钱。
如果你不想明白你要赚的钱是怎么来的,那你不可能赚得到钱。思想决定行动。把投资赚钱这个事情从头到尾想透彻一些是很重要的。
价值投资不是唯一能赚钱的方法,但至少是我心目中推荐给新投资者的“正道”。我们要赚有价值的钱。正如巴菲特老爷子所说的——
不做价值投资,难道做无价值投资?
假如你喜欢博傻,乐于参与击鼓传花的游戏,并认为其中甚至有些门道可以钻,就想着从赚别人亏的钱……那也未必不行,但不要自以为是在投资。
至于如何做价值投资,我以前写过一个观点——
价值投资的关键是实业思维投资。你要明白你所投入的每一分钱所代表的是一部分生意。股票今后前景如何,取决于这部分生意未来的好坏。股票价格高低与否,基准在这部分生意的价值评估。 只要你是根据股票所代表的生意的价值去评估和投资的,就是价值投资。也不以成功与否而论。毕竟实业都有诸多失败者呢。并不是价值投资就一定能成功,这点和干实业一样,充满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11、建立自己的股票评估模型。
最简单的PE估值法和PB估值法,局限性都很强。
最精确的现金流折现法(DCF),在现实中极难应用(主要是未来现金流根本测不准好吗)。
那怎么办?每个投资者最终还是得有一套自己的股票评估模型。
我的模型,在PE基础上加上一系列参数“校准”,包括未来三年业绩估算、行业前景、公司竞争力、确定性、熟悉度等。其实也有很多主观因素。
因为股票估值本质上仍然是基于对不确定未来的预测,所以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但可能存在N种均能最终盈利的模型。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2、ROE是最核心的一个财务指标。
一言以蔽之:研究公司假如只看一个财务指标,那就先看ROE。
但也要切记不要简单只看一个指标。
ROE也是巴菲特最看重的一个指标。通常将ROE大于15%作为判别好公司的一个基本标准。
13、价值是估值的前提。
从道理上讲,不做估值根本没法做投资。但估值的局限性也很强,简而言之就是:你认为低估的也许只是你认为,别人对基本面的判断、对估值的工具可能和你决然不同;而低估的股票完全可能变得更低估,同理高估的也会变得更高估,对此你无能为力。
就投资而言,业绩成长的速度和确定性,似乎比估值来得更为重要。估值也许决定你的速度,但价值才是你投资的方向。
对好公司而言,时间可能增加安全边际。实际上,好公司本身就是最好的安全边际。而公司若经营不善,显然会消磨掉估值上的安全边际。
14、站在合伙人角度去思考股权投资。
从股权投资角度来看待,你要清楚认识到自己不是经营者,也不是真正说话能算数的大股东,你更像一个合伙人。
你就假定这单生意是你朋友做的,现在诚邀你入伙。那么该如何评估和决策,就都逐渐清晰、迎刃而解。
15、价值投资短期是无效的。
乔尔 ·格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曾有过一段经典论述——
如果我写了本书搞了套策略每月都能有效,或者哪怕每年都有效,那么每个人都会使用它,然后它就会失效。价值投资并不是这样运作的。市场并不总会同意你的判断。长期而言,市场给股票的定价差不多会与价值一致,但短期而言——有时能长达两三年——总存在某些时期价值投资并不奏效。而这其实很好。正因为价值投资并不时时有效,所以它才长期持续有效。
价值投资者对市场的正确认识应该是这样的:短期偏无效、长期偏有效。那么我们既然选择价值投资,当然要着眼于长期。既然立足长远,当然不能对短期走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16、股票之外的投资世界也很精彩。
股票之外的投资世界很精彩,掌握这些能力,能令你投资股票时更游刃有余。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股票牛市癫狂之时,怎样才能做到激流勇退呢?假如没有其他这些工具或者说武器,你很可能会惊慌失措、怕踏空、不舍得离场。
推荐David自由之路 的《低风险投资之路》一书。
以及,当然,推荐集思录网站。
当然如果资产丰厚的人通常都会投资一些不动产。有些人也许有机会参与到一些实业投资,就是真正投资到生意运营的。
股票之外的投资能力越高,你对股票的倚赖就越小,越不被其所制约。
17、明白投资也是概率的游戏。
一切届皆是概率,价值投资当然也是概率。投资的本质,是要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追求确定性。
基本面本身充满不确定性。价值投资的实现路径也是充满曲折的,甚至过程还会遭遇一些阶段性的倒退。总之,不是低估买了就能涨的。
事实上,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写的《随机致富的傻瓜》、《黑天鹅》等书试图告诉我们,我们日常对不确定性的认识还存在很大不足或误区。哪怕成功者,也很可能是幸存者偏差。
如果你孤注一掷买某只股票,甚至上杠杆,那与其说投资,不如说赌博。
欲速则不达。慢即是快。段永平曾说过——
Alaska有句话,shortcu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lost(捷径是迷路的最快的办法。)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事情,关注本质最重要!不然即使超过去,也会被超回来。
做投资,追求的是大概率,但一定要牢记,再大的概率仍然是概率。
18、复利的威力是伟大的,实现也是相当艰难的。
巴菲特年化复利没超过20%,却通过漫长岁月积累沉淀,成长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几个人之一。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复利的威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实现的艰难——长期年化复利是极难突破20%的,财富总需要时间。
为什么复利如此艰难?
一是回撤的伤害,你的累计收益率越高,回撤的负向影响就越大。
二是时间的消磨,随着周期拉长,落后的复利要提升非常艰辛。比如假设你前19年年化复利19%,第20年想站上年化复利20%的话,当年收益需要达到65%之多。
你既需要不过分冒进,能够从容应对回撤;又不能过分保守,在上涨时要能跟得上队伍节奏。个中尺寸的拿捏十分微妙,不完整经历过几轮牛熊,怕是难积累足够经验。
19、超额收益和波动率往往难以两全。
收益率曲线表现得越稳健,也就越平庸,越没有超额利润。
前面说的“价值投资短期是无效的”也隐含着类似的道理。长期的收益预期挺高,但依然无法摆脱短期波动的影响。甚至,假如没有高波动性,长期收益率也不可能高到哪去。
通常,投资组合越集中,波动就越大——但集中也恰恰是超额利润的来源。一般来讲,如果你持有的股票数量超过20只,那组合的收益表现就跟指数就差不多了,很难超越。
你资金可投资的时间周期越长,越可忍受短期波动;反之,如果这些钱是你应急的救命钱,那就算价值投资也可能令你短期深陷泥沼,得不偿失。
我给普通人的建议是:股票之外,适当配置一些固定收益证券。也就是做大类资产配置,然后定期或者定量或者看心情,做再平衡操作即可。
20、做好投资过程记录。
有些人做投资稀里糊涂的。有些人则从头到尾账务、收益率等等算得一清二楚。后者显然更可能成功。
没做好记录,你就很难知道自己真实水平如何。因为人们通常很喜欢“事后诸葛亮”,将成功多归结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失败归结于环境的影响或者运气。想要客观评判,关键就是过程要能够清晰还原。
另外,别的且不说,若你连收益率都算不清楚,你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跑赢大盘。假如跑不赢大盘,那还不如买指数基金。
好的记录习惯,帮你更好的成长。
祝大家投资愉快。:)

曾经我格外喜爱规划未来,如今已经不再会了。 曾经我相信,只要按照某条既定的道路朝前行走,就终归会抵达自己想要去到的地方。 如今却觉得,不再对生活抱有期待,只是认认真真度过每一刻的时光,就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 期待令人痛苦,但当下却只是欢愉。 大概是经历了太多得到与失去的缘故。 得到的时候,以为那快乐会永远的。失去的时候,也总以为那悲伤是永远的。 其实后来都不过成了转瞬间的事。 得到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失去也不是经常发生的。得到和失去的交替,才是人生里经常发生的事。 我渐渐懂得了什么才是一个人一生里,最长久的快乐。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只是在我自己,无非是那颗不因得失而喜悲的平常心。 平常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作为时的平常。 疑惑,慎思,明辨,笃行。 平常的过程并不顺利,然而不顺利亦不过只是平常。 我因坚定不移的平常而欢喜,除此之外,再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