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可选择,自己的人生可以突破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以撼动人心的情节爆裂来袭,让出品公司正午阳光又出尽风头,“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越打越响。
剧里讲述的苏家,母亲强势,父亲懦弱,两个儿子,老大苏明哲自私软弱,从小就是家族荣耀,读清华到去留学,一切跟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都不予理睬。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先去做什么样的人。老二苏明成深受其母亲以及家庭氛围的影响,恃宠而骄,认为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的,只知道索取。
“一碗水端平”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父母做不到
而姚晨饰演的正是端不平的那一端,家里的小女儿苏明玉,放在如今的家庭,怎么想也应该是最被哥哥疼爸爸爱的一个,可是正相反。
母亲几乎没有表现出一次在生活上对她的关爱,甚至连一个真心的笑容都没有给过。同桌吃饭的时候,对着老大老二添菜加肉、展尽笑脸,但转向明玉时就瞬间垮下脸来。
不仅平时受到二哥明成的欺负,就连父亲也总是在关键时候选择逃避不做任何庇护。
少年时期的明玉,唯一的精神支撑可能只有来自于大哥的鼓励:考学才是我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苏母为了大哥二哥上学、工作卖掉了她的房间,而在她为考清华要求1000元补习费的时候,义正言辞的拒绝,同时却给了一旁老二2000元的旅游费。
后又阻止明玉考清华,名义上说为了她好报了免费的师范大学,希望她早点出来工作,就是这样,明玉的清华梦灭了,上了免费的师范大学。
得知母亲又卖了房子给二哥结婚买新房时,才彻底和母亲决裂,离开苏家,从此自谋生路,勤工俭学完成学业,遇到了人生导师,走上了成功之路。
三兄妹中间,明玉却生活得最好。
最缺爱的孩子却最孝顺
母亲突然心梗去世,她多年以后第一次回来这个家,出钱用最好的规格买墓地、操办后事;
发誓与这个家庭划清界限的她却因亲情牵绊,再次搅进了苏家的泥潭之中。
看到爸爸仅有穿了很多年的几件破旧衣服,便带他去逛大商场从头买到脚;
发现父母的存款被二哥索取得只剩下几万元,她嘱咐爸爸一定保护好自己最后这点积蓄。
但她不知道的是,父亲的确担心自己仅剩的几万块钱又被“啃老”的老二搜刮去。但却只想着把存折交给老大保管。
这个懦弱的父亲对她依然心有沟壑。
我是独生女,可能从未体会过这种被偏心,被委屈对待的经历。但我也见过,我有一个亲戚家,女儿12岁,小儿子今年4岁。
“偏爱是我们看在眼里的”
弟弟还小父母对他的照顾确实要更上心,可是这却成为了他们没有精力关爱姐姐的借口,有时妈妈会为了对弟弟没照顾好就对她恶语相向,以致她和弟弟在一起的时候小心翼翼。
她爱弟弟,但她也更爱父母。她感受到了和父母之间有意无意的疏离,不再像以前一样缠着他们给她买喜欢的东西。
可能父母认为你大你就该懂事,就该让着小的。就连我也见过几次她委屈的回自己房间默默流泪的场景。
她也是一个初二的学生,正在为学习努力,她也有压力,并不是做错了事。
所有在父母眼里得让着小孩的大孩子,他们甚至都没有和爸妈争论的资格。
这样很容易伤害到自尊心,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况。他们比那些被偏爱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的行动来获取父母的一丝关怀。
反而这些被忽视的,不被偏爱的孩子对父母的爱却是最深的。

说回电视里。
在解决父亲归宿问题的时候,大哥在乎自己的面子,怕失业被发现便撒谎骗家人说暂时不能接待爸,满心欢喜赴美的父亲失望得趴到了地上。
老二也撂挑子,说不管了。老婆朱丽想出开家庭会议来商量爸的赡养问题,所以无疑就只有打电话叫明玉,朱丽在电话里放下狠话,说既然不出力就得出钱。
对于明玉来说,赡养父亲根本就不是问题。苏父却坚决不肯跟她,因为当年明玉离开家时立了协议,没有为他们养老的义务。
苏父这才拿出账本,让儿子做到心甘情愿的赡养他。

这个账本记录着苏家的每一笔开销,精细到两串糖葫芦都记着。

账本厚厚一垛,明玉和明哲各一本,而剩下的全是明成的。


明玉的账本里只记录了到了大一,当朱丽算完所有账本后,才发现明成这些年用掉了家里一半的积蓄,坚决的说承担起爸的赡养责任。
这里也让我关注到,剧里的三个女性角色都非常好。
明玉独立自强能干,刀子嘴豆腐心,表面强硬,内心也渴望被爱,虽然在家里从未受到过公平的对待,但是依然承担起对家人的责任。
大哥明哲的老婆一心一意为家,看的清楚现状,明事理,虽然老大失业,自己也宁愿送孩子回国给自己父母照顾,也没有坚持不要明哲爸爸来美国,只是自己非常委屈,承担起了一家的生活开支。
欠揍二哥明成的老婆善良可爱,三观端正,不管如何对苏父还是很孝顺,只不过苏父脱离苏母多年的压制,突然放飞自我的情况下有些难伺候而已。
家庭里父母的重男轻女,可能有人会活成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也可以活成苏明玉。
生活给你的可能有委屈,有残酷,越是这样,你越要坚守自己的方向,突破自己。
愿所有女性都被爱,有能力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阅达书城”微店全场6.8折起!
3.8-3.14期间全场包邮!
不容错过!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