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刚毕业就想要手机,妈妈的做法简直了!
三一菌想问,大家应该都经历过对手机望尘莫及的那几年学生生活吧

那时候大多数父母并不会给我们配手机,有时候想跟朋友偷偷聊天还得飞速用父母的手机发完短信然后删掉记录。
虽说现在手机似乎已经成了所有人的必需品,但是它给孩子们带来的视力受损、手游花销巨大、注意力无法集中等问题也渐渐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焦点。

如何让未成年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其实不仅仅是国内,也是国外的父母们为之头疼的困扰。
不过最近三一菌看到外国一位妈妈Mel Watts的故事,受到了不少网友的称赞,我们一起来看看。

她在Instagram上发文表示,自己刚刚小学毕业的儿子Ayden已经三番五次请求她给他购置一部手机。
Mel Watts认为孩子年龄已经不算小,拥有手机并不算是过分的要求。但她也担心儿子过度沉迷手机引发一系列问题。
于是,她起草了一份使用手机的“合同”,里面罗列了17条关于手机的使用方式,并且还将几条加粗以示警告:

正如我们答应你的,你小学毕业时我们就会借你一部手机。
以下的条款是为这个手机而设,双方都将在详细阅读后签字。
手机的使用权你应该靠自己赢得。
这台手机属于父母,只是暂时借给你,真正属于你的只有号码和流量。
若你签署并同意以下条约,代表着你明白这台手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我们收走,收走后我们将根据所犯条约的轻重性,重新评估你的使用权。
1.如若手机损坏或丢失,你只能用自己的零花钱重新配置一台或者修好它。我们已经给你提供了最好的屏膜和手机壳,如果因为你擅自取下手机壳而摔坏手机,你需要重新买一台。所以请不要取下手机壳。
2.父母打电话随时要接,如果接不了,应该给我们发个短信并在有空的时候第一时间回电。如果我们没等到你的回复,就会开始找你了。
3.一旦流量用完,在下个月到来前你不会再获得新的流量。手机里有一个app可以让你查看还有多少剩余流量。想要多余流量,可以做好家务活,完成以后我们会考虑给你购买额外流量,请谨慎使用。
4.手机不能带进卧室。
5.睡前应将手机交给父母——不管在谁家住都一样。
6.早上7:30前不要发短信,我们有时候也想多睡一会。
7.遵守学校关于手机的使用规则。
8.不要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别人强调不要拍照时)拍照或者录视频,对任何陌生人也都一样。
9.如果你上传的东西会让你或者妹妹们不开心,或者那个东西你不想被你妈妈或者奶奶看到,那干脆就别上传。
10.不要在社交软件上讽刺、调侃、嘲笑别人,如果你不敢当着对方的面说,那更不应该写在社交媒体上——如果发现,将立刻卸载社交软件APP
11.用户名和密码应该是我们都知道的,如果你擅自更改密码,立刻没收手机。
12.如果你刻意删除或隐瞒手机上、社交媒体上、邮件里的某些信息,我们将关闭你的账户。
13.始终注意你写的和说的是否跟你想的一致,有些时候你写的东西可能会完全被别人曲解为别的意思。
14.你发在社交软件上的内容将永远存在于网络上,是任何人都能看到的(所以请谨慎)。
15.如果你遭遇网络暴力,不要隐瞒,应该及时告诉我们。
16.你的sim卡和手机的使用权是一种特权,并不是必需品,所以也不是你固有的权利。
17.你如果表现出任何暴力倾向导致我们对你失去信任,手机会被禁止使用。
加粗条款犯一次就将没收手机。
其余条款遵从“事不过三”原则。
当你到15岁时,条款会做相应修改。

Mel表示,自己将这份合同发到网上也是想帮助目前稍有迷茫的父母们做决定:
“说实话我不认为家长应该过早给孩子提供手机,但我不想做那种非常死板的家长”,Mel说道:“我父母一直都不让我使用手机,所以我成长过程中总觉得被同学们孤立,那种感受非常不好...”


很多网友们在看到后,虽然有些人觉得可能有点麻烦:
“看起来挺公平的,但说实话如果我是他的话,我肯定就‘那还是算了’然后就干脆不用手机了”

“难道只有我一个觉得有点夸张了嘛?我们当年没有啥奇怪的规定,妈妈们也没有时刻监督我们或者在Facebook上搜我们名字啊...这样的话这些孩子将来迟早会叛逆的吧。教他们‘手机并非特权’和每件事情都监督,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但大多数网友们都纷纷表示同意和支持:
“太棒了!如果我有小孩的话我也会这么做的...我8年级拿到的第一部手机还是诺基亚3310呢...那时候只能发短信或者玩贪吃蛇,现在人们拿着手机啥都拍!”

“这合同写的简直太聪明了!”

“有个APP可以让你控制他们的手机使用吧?干得漂亮啊,尤其是你强调‘手机不是固有权利’的那段我很喜欢!”

“太爱了!!等我孩子长大点我也会这么做”

“我17岁时刚拿到驾照的时候就被逼签了一个用车合同,当时我觉得非常荒谬也很不公平,但是现在我看到路上那些完全不注意他人安全的司机,如今34岁的我觉得那是我爸爸和继母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了!”

看完这么多评价,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位妈妈的做法呢?
三一菌觉得,这位妈妈与孩子签订协议,就表示了对孩子的尊重,条款内容也是饱含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妈妈这份合同想要教会的,可能不仅仅是如何使用手机,更是不管对任何事都要负起的责任吧。
而且,手机真的没那么好玩,在手机上看到的奇观奇景都不如自己亲自走一遭,如果家长能够带孩子出去用眼睛看世界,他能汲取的知识与乐趣,比手机带给他的多得多。
这也就是近年来游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的原因,通过几次游学的经历让孩子增长知识亦能获得更多乐趣,相信离开小小手机也不是什么难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