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碎语
持存着的总是一个过程的环节或产物,这个过程同样是由自身而来就是可理解的,而不是由自身所包含的假定推出来的,就如那自身认知着、并且唯有在这种自身认知中一般才是现实的自我性的自由的自身关涉。因此,这个过程叫做主体。
康德主观观念论 事物本身与事物现象的关系?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实在必须有某种形式才能为我们把握,观念是我们的中介。
观念与形式不是主体加在形式上的:形式内在于实在本身
主体与理性(逻辑)同构,只有一种结构,世界的结构就是我自身理性的结构,我自身理性的结构就是世界的结构。(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世界、逻辑的同构是一样的)
意识存在于世,便能接近、意识到这个结构,它不是依赖于心灵给予的。
理性有客观性
理性主观化、理性空虚化,黑格尔要恢复存在理性和logos理性的地位。(张汝伦)
世界的形式、结构不是人构造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都是实在论者,结构、观念都是实在的。
“康德所谓思维的客观性,依然是主观的,思想虽有客观性的范畴,但还是我们的思想,而与物自体间却有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思维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本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小逻辑》
黑格尔说自己是观念论者,他是观念实在论,而不是康德的建构之心。
人可以把握事物内在的结构、逻辑
外在事物的实在性不能取消,不是独立于心灵之外。实在不能取消。
康德:物自体、实在不可知,现象符合我们的规定。
狄尔泰“意义”的线索
尼采——笛卡尔
海德格尔——康德
诠释也有意义
自己!
做通人
“寻找它自己的无限性”什么意思?
我们认识到对象和自我是等同的,认识世界就是认识自我,认识绝对。
黑格尔对科学理性的态度是暧昧的,同情的。
但是它构建的任何概念都太抽象太任意。
意识的自我概念是缺乏发展的。事物是我构建的。
科学理性主义试图克服观念论的主体中论,把一切物质世界还原为自我。
它在反方向中走得太远。把自我还原为世界。
1. 思考观察理性如何看待自然世界的(对自然的观察)
2. 怎么看作为意识的它自己(对自我意识的纯粹自身及其对外在现实的关系的观察)
3. 怎么看心与物在身心联系中的关系(对自我意识及其直接现实的关系的视察)
以上做讨论,尽管尊重自然科学的成就,但是始终没有解决普遍与个别的紧张,科学解释不
是万能的。观察理性最后进入了实践理性当中去…
启蒙的背景,两大支柱:自然科学,道德哲学(现代人的人生观)
现代世界的分裂等等,哲学个别和普遍的分裂。
如何最后达到统一的悲壮故事。
观察理性、近代科学→认识论:没有非概念的给予。
存在论:观察到的不是赤裸裸的特殊,一般现象,带有“一般”。
对于有机自然界,有生命的,考虑到对象时要考虑到对象的环境。无机界可以就事论事,观
察理性在说明有机界时有局限。努力根据环境解释有机物本质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律只是相
互关系,它不是规律,因为没有内在的必然性和理性的力量,仅有一种规律的贫乏性。
规律
但凡讲规律,就是外在的观察方式,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里出现的规律,都是外在的观察方式
的结果。只有当理性希望外在地从事物身上找出能够被它所洞穿与控制的那一面时,它才会
想到寻找规律,并以规律为真理。(比如我对待一个好朋友,我才不会成天盯着他,看他的
生活有什么规律。我要是把他当成朋友看,我是不会这样做的,只有当我对他有敌意,想着
怎么对付他的时候,我才会找他的规律。)
规律的优势有二:一、在它的客体特征与它的反面的共同关系中看问题。
二、脱离了感性因素。
Q1什么叫在客观特征与它的反面的共同关系中看问题?
A1 比如哺乳动物中有水生动物的特例,那么我们如何用一个更广泛的描述,可以把它理解为哺乳动物呢?你会说,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哺乳的,不管它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水中,它都是哺乳动物。也就是说,“陆生的”和“胎生的”好像是一对相反的特征,这个时候你把这些相反的特征全都纳入到这个物类中去,把它们全都变成哺乳动物的特征,亦即当作同一物种的两种生活形态。这样我们就是在动态地看问题,即把哺乳动物当成具备上岸和下水两种潜力的同一个物类。这就用这种运动的眼光就把原来对立的特征——陆生的和水生的——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当中,作为它的不同环节了。
(但是想一下,我们最初解决的问题,即“如何解释哺乳动物中有水生动物的特例”,最后得到解决了吗?类推下去,我们只会得到愈加宽泛,好像包罗万象,本质却无比空乏,言之无力的“规律”。即便理解了这个“规律”,我们对根本问题仍然一无所知。近代理性一厢情愿,因为近代理性只看到表面,只看到自己有权承诺或否定的事物,可是它没有看到实际上事物本身通过理性在对自己承认,它没有看到这个实质。)
Q2为什么说脱离了感性因素呢?
A2 仍然是举上面的例子,我们确定胎生、哺乳这两个特征之后,哺乳动物的标准就跟陆地的还是水生的关系不大了,或者说不受这两种生活领域的局限了,相比之前的那种认识而言,它就脱离了这两种感性因素的束缚了。所谓脱离是指,哺乳动物的定义不再取决于时陆生还是水生。但是问题的关键还不在此。
关键在于,和某些感性因素脱离,这不能改变定义的归纳性和盲目性。以前哺乳动物的定义是扣在陆生上面的,现在脱离了陆生这个因素。但是问题在于,理性的规律是由归纳得来的或然性知识,理性将这种或然性知识冒充真理了,它以为将这或然性增大一些,或然性就变成了必然性。我们如何得出哺乳动物的生长规律的?无非是通过对有限数量的事物的观察,然后我们人为地推测说它可以对无限多的事物都适用。然而这终究是一个一个归纳性的结论,无法冒充真理。
世界与个体仿佛是两间内容重复的画廊,其中一间是另外一间的映象;一间里纯粹是外在
现实情况自身的规定性及其轮廓,另一间里则是这同一些东西在有意识的个体里的翻译;
前者是球面,后者是焦点,焦点自身映射着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