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必备的团队管理思维
“我辛苦培养的老师离职了,还造成了生源流失。”这可能是我去年听校长讲得最多的悲伤故事。
不少校长都感慨“人心隔肚皮”,但其实人性本来就如此,趋利避害,而校长应该做的是把握人性的规律。

校长并非不知道团队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每当问及他们什么是办学成功的关键时,“团队”和“人才”这些字眼总会脱口而出。
而在一些中小培训机构刚刚起步的时候,还会用很多兼职老师,这就让管理的难度有加大了一些。
那么在团队管理上,校长究竟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马上揭晓。
思考企业能给予员工的价值
作为校长,更多时候我们在考量员工能够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但却没有仔细思考企业能够给员工带来什么价值。
马云曾经说,员工离职只有2方面的原因,一是钱没有给够,二是干得不爽。
作为中小教培机构,资金不足,不能用钱来抢人才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吸引、管理人才呢?
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而你会发现,在物质生活较为饱满的时代,目前的这群90后员工,前面三种需求很容易被满足,而如果公司可以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有成就感,自己很有价值。那么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就要求校长要把握好员工的心理,及时鼓励、反馈,并像一个教练一样帮助员工克服工作上的困难,让他们在学校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其实,在帮助员工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校区本身也从中获取了价值,这是双赢的局面。
让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同频
当一个人遇到另一个和自己同频的人,会很快和他成为朋友,甚至知己。而企业与员工之间,也能产生这种同频。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员工有着同样的价值观,就很容易和企业产生同频,就像遇到“灵魂伴侣”一般。
价值观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东西,有研究表明,很多人的价值观在25岁左右就基本定型了。

所以与其先把员工招聘进学校,再让他们和学校价值同频,不如在一开始就筛选出那些和企业价值同频的员工。
想通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大公司更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像一张白纸,而公司则可以通过自己已经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把公司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