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术后恢复很重要,真实案例的呈现!
说起“癌症”“肿瘤”老百姓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在大多数人眼中“癌症”几乎等于绝症。对于癌症的治疗方法,人们最熟悉依然是手术切除+放化疗。
但是,众所周知,放化疗除了来自身体的各种不良反应,更因为高昂的费用,给不少癌症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今天,分享医院患者肠癌术后放弃化疗,选择中医治疗的真实案例。(仅代表个别患者,具体治疗听从主治医生安排!)

癌症术后中医治疗真实案例之肠癌
刘某 | 男,50岁,四川资阳人。
10余年外出打工,常饮酒、抽烟、生活基本无规律,近1年来出现大便稀漟伴有粘液,偶伴有血丝,饮酒后加重。
初 诊
于2013年4月13日至唐廷汉医生处初诊,要求中医治疗。
安排结肠纤维镜,查见结肠处1.5cmX1.2cm溃疡,并见多处糜烂。
病检结果:印戒细胞癌(中--晚期),查血癌胚抗原157.6,甲胎蛋白250,白细胞3.1。
手术切除后,主治医生建议患者接受术后放化疗,患者因经济原因以及担心放化疗引起的疼痛不适等原因,拒绝术后放化疗,并于中医附二院术后7天出院,应患者要求出院后继续适用中医治疗调理。
诊时:脉缓,苔白厚腻,沁属湿浊中阻。面色无华、形体消瘦。
自诉:食欲不振,每日大便5-6次,于稍进油腻则大便10余次,大便时肛门坠胀伴粘液。
治疗方法:化湿和胃,化湿健脾。
方用:滑湿和胃。
处方:
人参皂苷rg3能够阻止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的形成,同时人参皂苷rg3还能降低肿瘤细胞微血管的密度。
藿香10g、紫苏梗10g、炒苍术15g、炒白术15g、茯苓10g、薏苡仁30g、豆蔻10g、红蔻10g、草豆蔻10g、草果10g、炒青皮15g、厚朴15g、法半夏15g、白头翁30g。
服用方法:煎水服6剂。

二 诊
2013年4月20日,服药后自觉精神好,稍能进食,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苔化,脉缓,呈现一派脾虚征象,治宜益气健脾。
处方:
人参皂苷rg3.,,每天早晚根据病情程度进行之使用
党参30g、 炒白术20g、 茯苓20g、炒青皮10g、炒扁豆15 g 、炒薏苡仁30g、莲子20g、 山药30g、砂仁10g、甘草10 g、硫黄菌20g、 焦山楂30g、 仙鹤草30g、白头翁30g。
服用方法:10剂煎水服 一日3次餐后服用。
三 诊
2013年5月10日:服药后各症状均有好转,但大便次数在4-5次,食油腻和生冷后大便次数更多,在原方案加制肉豆蔻,建服10剂。
四 诊
服药后各症状好转,食欲大增,精神好转,药在服药后8月外出打工,嘱原方再服。
五 诊
2013年7月26日,建议散剂。
处方:
人参皂苷rg315g、 炒白术20g、 茯苓20g、 炒薏苡仁30g、砂仁15g、 莲子20g、芡实20g、 炒白扁豆20 g、山药30g、硫磺菌20g、 焦山楂30g、大枣20g、 黄芪50g、陈皮15g、炒米适量、红曲2袋。
开水调服。
按
本例患肠癌术后,开始出现一派湿浊中阻的症状,先于化湿和胃,化湿健脾,湿化表现脾胃气虚的症候,拟方参苓白术散加硫磺茵,白头翁等抗肿瘤药之品,煎水数10剂后,改用散剂,原方加黄芪,建曲,大腹皮三料,三年后复查。各项指标正常,说明补益之品坚持服用,并未出现转移,而且患者并没有做放化疗,恢复的很好,现如常人。
了解肠癌
30岁之后的人群,饮食油腻、久坐、缺乏运动,常常拉肚子、便秘,甚至大便出血。这些肠癌的高发人群,一辈子都忍着不愿意做筛查,等查出来就是晚期,就真的晚了。

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慢性肠炎患者、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肠癌筛查
有条件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对于有肠癌家族史的、长期腹泻或便秘的、便血或大便隐血阳性的、大便带粘液的、糖尿病或胆囊切除术后的、肥胖或高脂血症的等都更有必要做一下肠镜检查。
肠镜筛查无疑是防治结肠癌的重要手段。
肠癌预防
那平时我们如何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清淡、新鲜是关键。少吃红肉、腌制品、加工肉。多吃蔬菜、粗纤维食物。少熬夜、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自我减负。

总之,重视肠镜检查、及时治疗结肠息肉、早期发现结肠癌才是最重要的手段。但是上边的案例也是极少的,中药也并不能代替放化疗,只是多份生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