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游记
连续野外工作7个月之后,终于迎来下一座山的征程,继嵩山、老君山、华山、泰山之后的第5座山,由于3月天气多雨,难得遇上好天气,于是选择了一座离居处较近的山——武当山。
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是道教圣地,也被称作仙山,据传许愿很灵,很多香客慕名前往,只为沾点儿好运。
而我,爬山而已,烧香拜佛问道求缘什么的与我无干。
早上8点多下了火车,出了武当山火车站,这个火车站小得可怜,出站口旁边就是进站口,跟我之前去过的关林火车站差不多大。我本以为出站便会碰到一大堆拉客的围上来,像华山一样,有喊坐车的,有喊买拐杖、手套、帽子的,这里很冷清,坝子里站了稀稀拉拉几个人,只有一个带爵士帽的中年人凑上来问我是否去景区,我说是,他说坐车马上走,我问价钱,他答50,我一句“你要吓死我吧”,让他无语,他说过去还有十多公里呢,我说坐公交顶多4块,他语塞,接着转向一对母女,然后冲我喊,来来来,拼车,马上走,我犹豫了2秒,上了车。
副驾驶坐了那位老母亲,车还未开便对司机说,可别骗我们这些游客,司机当然否认,老母亲说自己有病,刚刚好一些,怕复发,于是来武当山求稳,也是听说这儿很灵,司机便说你来对地方了,老母亲又问山上是否有坐诊看病的医生,她信中医,因为西医让他吃坏了胃,司机说去紫霄宫啊,那里便有坐诊的医生,然后就告诉母女如何如何走,老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甚是感激,听到关键处,便催促女儿赶快记下来,然后感叹今儿个遇到好人了,还准备到了景区问问导游,看来不用了,司机说得很详细,还让她女儿加了他微信,给她们发了地图。我在后面只是笑,这个老母亲相信人的进度也太快了吧,其实司机说的这些,我都从网上知晓,关于到了景区怎么上山,有哪些线路,门票几何,是游玩必备功课,看来这对母女经验欠缺,但总的来说这位司机人不错,挺热情,他总说这里是道教圣地,在道教文化的熏陶下,我们都是正派人,老母亲于是说十堰人民都是好样的。到了景区,司机停了车,那对母女给了35,我递了一张20给他,我开门准备走,他忙说找我钱,找完钱还带我们到了售票中心,敢情还真是位好人哪。
进了售票中心,排队买票,我一开始便知道门票130,交通费100,另有5元保险,原本我是不愿买交通费和保险费的,我喜欢徒步,不用坐车,而且网上也写了后两项是自愿,可一看那里的电子板,并未说交通费自愿,只写了保险自愿,我无奈,只能认栽,多花100块,我数出230,拿到了一张没有保险的票,翻到背面一看,居然还跟某峡谷搞捆绑,10天内去那个峡谷免费,妈蛋,这景区的揽钱手段真是各种不放过。

进了景区门,左写到南岩,右写到琼台,因为南岩景点较多,我去了左边,上车坐定,系好安全带,车满便走。
本以为不会坐多久,结果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了起码半小时以上,那山路不太陡,但弯道贼多,跟我老家没什么两样,难怪一上车让我们务必系好安全带,这一会儿左偏,一会儿右偏,搞得人晕头转向,很是难受,看着汽车不厌其烦地弯来弯去,我终于知道为何车费要100了,为何不能徒步上山了,这特么太远了,如果从景区门口走的话,到了山顶怕是晚上了吧。
路过磨针井,路边有些游客在等车,前面是去琼台的分支,再坐一阵到了太子坡,这里听说是景区的中转站,于是我们被司机撵下来,让我们去边上坐从太子坡到南岩的车,我极不情愿,明明说好从售票中心到南岩,既然都要到太子坡转车,为何还要在景区门口区分呢,不都是一样只到太子坡么,没搞明白。
又上路了,换了个车,这眩晕感增强了,前面有个绿幽幽的湖,估计水质已坏,看地图知道是逍遥谷,过了逍遥谷,路就相对更陡了,头也就更晕了,我估摸着还没登山呢,这状态就全没了。
蜿蜒上行,车子没有车窗,委实折磨。
又经过半小时以上,道路两旁多了整齐排列的建筑,多是商店客店,看来南岩到了。下车,恍如隔世,有些迷离,但好歹辨明了游览的方向,沿着一段阶梯,分出左右两边,有大妈喊着买香,我没搭理,她说去南岩宫烧第一炷香,我看了标牌,右边是到南岩宫的,左边是到金顶,由于状态所限,我跟着大部队去了左边,其实我最初是很像去南岩宫看看的,据说那里有个龙头香,很神奇,香炉下边是悬崖,听说去那儿烧香的,多有掉下悬崖的,也就是拿生命在求平安,岂不是白搭,人都死了,还求个毛啊,这不讽刺吗?另外,国产烂片《大武当之天地密码》好像就是在南岩宫取的景,所以慕名想去瞅瞅,但最终我没去,也不知道当时的脑子里想的啥,或者被一路的坐车搞到神志不清了。

听那位好心的司机说,这武当山跟泰山那些可不同,海拔虽然不高,但路不好走啊,一上一下,累膝盖,我起初不信,待走一遍这从南岩到金顶的路之后,我是感受强烈啊。
一开始就是下坡,到了榔梅祠,建筑均是红墙绿瓦,其实一路的大部分宫观都是如此。榔梅是武当山特有,这个季节当然看不到鲜活的,小店卖的也只有榔梅干,据百度介绍,此果非李非杏,非桃非梅,却又似李似杏,似桃似梅,味甘如蜜。
路上有个乌鸦岭的碑,碑旁放了一顶轿子,称之为武当花轿,轿顶铁棚,轿身不锈钢管,两根竹竿绑在轿身上,竹竿前后各绑一根木头,轿帘上有标牌,像是价格表,我未去详看,肯定不便宜,我不知在哪个地点瞥了一眼,起码280以上,想想那么陡峭的山路,确实难抬,多高的价位都是应该。

有必要说说沿途的栏杆,由石头砌成,顶上一颗桃,有光滑的桃,也有带花纹的桃,带花纹的桃底部还有珠子围绕一圈,看起来更高级,越往上,栏杆的桃与桃之间便拴有铁链,一为步伐不稳作为抓手,一为买了锁的人往上挂锁,把心愿锁在这仙山。
过了榔梅祠的路上,若是往山下看,必能看到一潭碧绿,经查乃是天一湖,湖水幽深,前有一坝。
沿途有些略微高起的山坡,坡上灰溜溜,皆是树干,看起来就像稀疏的毛发,偶有一抹绿,那是松枝,3月尚在冷季,如此并不奇怪。再过一段路,路边多了客栈、农庄、店家,分立路两边,看了看,没啥特色,皆是卖玩物、饮料和小吃,倒是房梁上或者窗边挂的那些风干的肉类引人注目,有鸡鸭鱼和猪肉,挂得满墙都是,满房梁都是,这与四川的腊肉全然不同,我猜只是抹点儿盐,然后随便往那儿一挂,很快就能风干,看看那肉,已经被风吹得很薄,想必吃起来口感应该不错,也说明这山上冬季较冷。

过了那些农庄,便是直挺挺往上的路了,走起来自然比较费力,路边休息的人也多了起来,一路有不少碑,多是墓碑,简略的那种,也有豪华版,一座塔,塔顶一颗桃。
接近黄龙洞,路边有一种花引起我的关注,花细碎,花蕊很长,白色,花苞深处粉红色,花边缘的叶子白色,亮晶晶的,像是洒了一层粉。
就在写有黄龙洞那座古老的亭子后面,我居然看到了还未融化的雪块,这实在出乎我的预料,按说现在是惊蛰已过,马上春分了,居然这山上还有雪未融,看来这里的温度确实较山下低得多。在一个太阳照射不到的山壁,如瀑布一样挂着一个冰凌,只是这个瀑布是静止的,好多人在那儿拍照,估计也是平常少看到冰雪的人。

去过很多山,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游客都喜欢在一些有缝的地方,一个小洞放上一些石块、木棒来支撑,或者在一些平台放上石块等等,不知这些代表了什么,兴许是种寄托,反正我不懂。
经过黄龙洞,少有人往那里参观,即使是免费。不一阵到了一个岔路口,据前面的人说左边路途较平,我便直接走向右边,平坦的路有什么意思。
右边当先是朝天宫,按字面解释,当然快接近天宫了,也就是山顶了,我一下子觉得这山失去挑战性了,于是脚步加快,想快点儿去山顶看看。可走了几段阶梯了,居然还远着,便坐下歇息,顺便看看路边尚未消融的雪,那些雪怕是已经存在好久了,雪已变硬,表面很脏,全是黑点子,倒是山壁那里有一大块透明的冰,悬吊在那里,十分美丽,有水一股,从边缘滴下,我凑近去看,差点儿滑到。
走了又不知多久,看到顶上一扇门,我猜到顶了,便一鼓作气到了门下,此谓一天门,门前还有架子未拆,估计在维修,也有卖水的小贩。由于事先知道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之说,所以我没歇两秒,便穿过一天门往前走了,当我过了那道门的时候,我顿时傻眼了。

阶梯往下,老长老长,还不是一般陡,这才是传说中的下坡啊。
走在往下的阶梯上,山下有零星的雪块,看着蜿蜒的山路,就像微缩版的长城,路不宽,若是一个胖子走在前面,后面的人就只能跟在他屁股后面,绝没有超车的可能,我就吃了这个苦,但我前面是几个大妈大爷,占着路中间,边走边聊天,我被堵在后面想超超不前,挺难受,而且我的速度一慢,经风一吹,觉得浑身发冷。
又略微往上走到一个平台,我趁着机会走到了前面,没想到前面又是一个下坡,坡下略平坦处有一栋房子,恐是一爿小店,我看房顶上还有一小片的雪停在上面,等待太阳的温暖,而太阳就在前方,照射着这条路上最陡峭最难攀的一段。
我不敢走太快,怕腿酸,在泰山我没怎么费力便上去了,很大一个原因是泰山的阶梯很宽,我可以之字形来回,在这里就行不通了,路太窄。前面是会仙桥,没什么特别,不就是一个石拱桥吗?有一中年人在桥上铲雪,估计是怕来往游客滑倒,这倒是善举。过了会仙桥,便是一段笔直的阶梯了,而且桥那头立了个牌子,说是花轿到此为止,足以想象接下来的路有多难走了。

一边欣赏左手边的雪景,一边顶着膝盖的酸痛往上爬,不酸的时候快一些,酸的时候慢下来,好不容易到了临近二天门的平台,一片雪地让游客踩得坚硬如铁,走上去特滑,若是不小心,恐怕会从平台滑到山底下去,雪块之上,有一半的石香炉,不知是哪位大力士怒发冲冠,将祈福的家伙摔成了两半。
经过平台往上一小段垂直的阶梯,到了二天门,由于有了前车之鉴,对于穿过二天门的下坡便不再惊讶,还好这段下坡很短,没两下又到上坡,而这上坡相对一天门到二天门的路途,确是小儿科,我三两步便走到了三天门,以为挑战至此结束。
三天门有个观景的平台,我略有逗留,一段阶梯上面有个道观,此处香烟缭绕,估计很多香客已经卸下了包袱,取出香来插进了里边的香炉。

但金顶之行并未结束,因为后头还有山坡等着。我只能跟着大部队再往上,说是大部队,其实是一些统一斜挎着金黄色包袱的朝圣者,我处在他们之间,他们相互照应着,过了三天门一小段的地方,其中一些女香客居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对着眼皮下的山景吼叫了起来,能爬到这个位置,估计认为自己是个勇士。吼叫声之雄壮,惊起了不远处一座小山上的小道观的一位老道长,他出门看了看,很不以为然。看来这武当山可不是清净之地。因为这吼叫,我觉得山顶不远了,于是想着赶超这群人,可他们人多势众,我超了一个超不了所有,只能勉为其难处在其间,缓慢上行。
又经过几段算不上十分陡峭的阶梯,地势渐平,眼前出现一段城墙,墙高四五米,徒手是很难爬上去的。大约再走二三十米,城墙出现一道门,唤作西天门,门通体青色,地势很高,虽然有门,但绝爬不上去,只能远观,看这门有些年头,锈迹斑斑,也许是风干了的青苔。

而沿路右行的前方,是朝圣门,我对门上屋檐的瓦当产生了兴趣,也对房顶边缘的那从上到下前后紧跟的小雕像产生了好奇。瓦当俗称瓦头,是中国建筑的历史积淀,实用又美观,有半、圆之分,上边多是鸟兽、昆虫、植物等等,也用四神,即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至于我看到的瓦当,多是花和兽。而房顶侧面的小雕像,大概由龙、三四种兽或者鱼、骑禽鸟的道人组成。
过了朝圣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又是笔直往下的阶梯,真是让人困惑,明明可以接着往上爬,直到金顶的,偏偏又来个先下后上。
下到底部,是一个大院子,基本都是红房子,其中有很多窗口的,估计是客栈,从下往上看,房檐层叠,倒有几分美感。

我从右侧一段阶梯往上,半路有卖糕点的,生意好像不错,很多人争要芝麻红豆馅儿的,老板说已经没有。再往上走一点点,我被这路牌搞得云里雾里,不知所往,左边一看,金顶下山路,右边一看,去往琼台的索道以及徒步下山路,中间一看,只下不上,切,难道就没有上金顶的路,我转来转去,犹豫不决,我想看看其他游客有何打算,结果他们都走了中间的路,我无奈,只能跟着往上走,估计是哪个傻帽弄错了。
沿着那条路到了院内,门口有个售票处,上金顶还得单独买票,我早已知道,整个武当山景区,除去大门票,还有紫霄宫15元,金顶27元是单独售卖,这种行径受到很多人质疑,我也就懒得说了。
伸头进卖票窗口一看,卖票的还是个道士,长发长髯,我就纳闷这里是否可以微信支付,正好有个女孩帮我问了这个问题,答案是不行,这也在我的预料之中,虽说这些道士都商业化了,也不能明摆着让人嚼舌头,说什么道教圣地还玩微信这种凡夫俗子的东西。
路过皇经堂、太和殿,上下山的路分作两边,上下右行,进了城墙里,又见一道青色的门,按方位应是南天门。沿山壁而行,左手边多有石碑,行至中央,有灵官殿三字,此路阴森,让人不自觉加快脚步。出了灵官殿,眼前又是一道青色的门,按理便是东天门了。

顺着一小段阶梯往上,传说中的金顶就到了,这次是真的到了。
这个金殿静静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顶,关于它的传说有点多,也不知真假。据传这金殿铸造于明永乐十四年(即1416年),也就是朱棣下令建造,在北平造好,将各部件运至武当山,整个金殿耗费20吨铜与300公斤黄金,还不算里头的真武神像,外头的两只仙鹤,金殿坐西朝东,是中国现存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建筑,据传此金殿雷电劈之无恙,里有长明灯,600年未熄。朱棣还在金殿下山腰处建了城墙,绕山一周,称紫金城,也就是我上山看到的那厚厚的城墙。
既然金殿这么神,参拜供奉的人也就特别多,我根本挤不进去,只能远远看一眼,以示瞻仰,金殿左右还有卖饰品的小店以及抽签算卦的道人。有些败兴的是,在金殿前面往下的一个平台上,飘来一股浓厚的香油味,我往那个方向看去,发现两人正在收拾香油,地上是一大片塑料瓶,他们背后是一大壶一大壶的香油,一壶大概50斤,两人还正在将塑料瓶里的香油往壶里倒。看样子这些小瓶的香油可能是香客贡献,最后被汇集,分发给山上的道士了。
围金殿一周,是一种铜铸的栅栏模样,游客皆摸着那些栅栏顺时针转圈,据说能转运,那些铜皆被摸成了绿色。再看山边的栏杆,有圆顶的地方,都被摸得发亮,呈金黄色,甚是醒目。

金顶上多有一种树,叫乌冈栎,叶小,果实跟橡子差不多,我看了一下树龄,469年,挺年长的。
金顶游完,我迅速下了天柱峰,穿过城墙,走了徒步琼台的方向。
回身再望天柱峰,感受寥寥,最下边还在修建,地基刚打好,千疮百孔的,极度影响观感。

无甚留恋,我快步下山。路上听着乌鸦乱叫,了解了一下山上主要的植株,有油松、槲栎、拐枣等等。下山就是要比上山舒服,顶多半小时,我便看到从琼台上山的索道的起点。路上见过一个小道士,一边聊微信一边慢悠悠下山,头发挽成髻,插上一根簪,脚上穿着连筒的白鞋,上身一件衬衣,有些不伦不类。路上除了道士,还有几位卖药材灵芝之类的老大爷,有几位卖红布条的大妈,一块钱一根,见人就问,还有几位卖饰品的大妈,我就遇到一位,追着让我买,我硬说不买,她就硬追着不放,看他已经追了一两百米了,我实在是被她的意志所折服,掏钱买了一串出入平安的珠子,如此做生意的我还是头一回见。
下了琼台,坐车往太子坡。
谁知坐上车就天旋地转,胸口发闷,头皮发麻,想吐,而且路上尽是弯道,速度不定,让我极其难耐,而车内几位老太太早已吐得昏天黑地,司机赶紧停车给各位送塑料袋,不然这闷罐车里就要变成呕吐物的天堂了。还好我定力充足,坚持了一会儿,稍微好些,就是倦意来袭,一晃神睡着了,珠串掉在地上,我立马惊醒,发现额头冷汗直冒,浑身无力,我心想遭了,这下玩大了。
在车上度日如年,好歹还是到了下车的时候,我第一个冲出车门,想着呼吸点儿新鲜空气,可下了车才发现不对,双腿根本迈不开,两条大腿的肌肉就像抽筋了一样疼得我龇牙咧嘴,我赶紧扶着栏杆,定了定神,勉强活动活动,再走一试,还是疼得厉害,卧槽,这种情况,我还是头回遇见,真的爽呆。分析原因,前几次登山我都是一直在运动,没有下了山便静静坐在车里,肌肉没有获得这种一下子的放松,这一放松,就彻底完了。
我硬撑着一瘸一拐,赶到了从太子坡回售票中心的车,一坐下来,双腿的疼痛一下子消失,还好还好,我自我安慰。相对坐第一趟车,这一趟的感觉好多了,稍有头晕,不甚严重,看来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出了景区,经过一条卖特产、玩物的小街道,来到空旷处,瞬间舒畅。这时一位中年人凑上来问是否坐车,我说去十堰,他说刚好要去那边,我说多少钱,他答120,我理都不理他,加紧走,他追上来,110,我继续走,整数,100,马上走,我说我坐公交再坐火车顶多15,他不依不饶,那多绕啊,这样80,不能再少了,我没反应。最后,他拉住我,这样,我去找拼车,你到那边休息一下,找到了我叫你。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应该给他这个机会,于是坐下来休息。

休息了快半小时了,我朝他揽客的地方望去,他仍站在那里,碰到出来的游客便凑上去,却一无所获,我有些不太相信他能找到拼车的这个说法了。这时,他好像接了一个电话,马上跑了出去,去了停车处,我以为他要把我甩了,算了,自己坐车吧,于是我往大路上走,刚走没几步,居然又见到那个司机,他带了4个其他游客,看到我马上让我上车。
上了车才知道,这几位是去机场的,跟我要去的火车站差了不止一点半点,我有些犹豫,这样下来我的车费还不是一大坨,但没办法,车子已经开出很远,而且他走的是高速,不能路边停。
约10来分钟到了机场,4位下了车,车里就剩我一人,我开始心里打鼓,便问司机还有多远,司机说远着,还有19公里,我顿时一凉,也没提车费几何的事,到时再谈吧,等他把我送到目的地,我便能占据主动权。
将到火车站了,司机开始提车费了,我摸出钱包,就把我唯一的一张大票——50块递给了他,说我就这点儿了,司机看了一眼,没辙,说了句行吧,特勉强,然后声明,这可是相当便宜的了。我笑笑,道了声谢,下了车。
谁说黑车特别黑,我这一路,遇到的司机都挺义气。
十堰的火车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建在负一楼的,一看就知是新修,检票还分红票、蓝票,一开始我以为红票有优先通过权,结果才是红票不能自检,把蓝票插进闸机,可以从上头冒出来,自动检票,哈哈。

总结此次出行,很赶,但时间控制妥当,爬山过程有惊喜,就那个交通车让人胸闷,绝不想坐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