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意志力】风俗能带来文化传承吗
谈风俗
在常人眼里,风俗往往伴随着迷信和守旧,而迷信一旦被揭去面纱,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丑八怪。
风俗类似宗教,但又带着迂腐堕落的规矩,它不似信仰般令善男信女执着追求,相反,风俗常常在引导大众走向自我固化和精神迷失。
中国的地大物博造成了各地文化上的差异,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风俗上的区别。社会就算是高度发展到今天,许多地方仍旧保留着奇奇怪怪的风俗。对于风俗,不置可否胜过说三道四,因为每个地方流传下来的表现方式不一。单拿嫁娶的风俗来说,可能就有成千上百种不同形式。
在岳阳平江县,那里的姑娘出嫁,是不能等到天亮以后的,出嫁的女方必须在晚上12点到第二天早上天亮之前把闺女嫁出去,一旦过了这个时间点就会认为不吉利。
而在安定镇呢,虽然没有上一条规矩,但闺女出嫁父母是不能陪同的,而且在出嫁前,娘家所有人都必须哭,这里的哭可不仅仅是新娘或者新娘的母亲哭,而是包括伴嫁姑娘,甚至外婆奶奶等都要哭。
而且这里的哭内容繁琐项目也挺多,例如哭爸妈、哭舅爷舅娘、哭弟弟妹妹、哭爷爷奶奶等等,要是在现场看到此场景,你也会跟着哭起来,那场面是相当的震撼。这便是当地的哭嫁风俗文化。
我还听朋友说,在湖南各地迎亲的汽车也有讲究,有些地方不允许出现单数,有些则规定不能少于12个人,诸如此类等等。
无神论让人崇尚科学、依赖思维、注重伦理与亲情,但自从1919年中国进步学生提倡赛先生和德先生百年之后,如今社会仍旧有很多地方还保留着传统风俗,这又是为何呢?我想这当中可能的原因是:风俗十分注重悦耳娱目的仪式感。正因为有了这些神秘晦涩的仪式,才令今天的人们仍旧心存畏惧。
风俗的流行也伴随着强意志力的扩散和叠加,而且是一代代的传承下去。风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的精神追求,虽然风俗的起源也是强意志力的崛起,而且它还带着强烈的利益诉求,但在我看来,任何一种强意志只要能传播开来,并促使社会形成循环,那便是合理的存在。
风俗的主导是民众,在一切旧风俗中,“智者”往往是追随“愚者”的,因为最聪明的思想家也无法一瞬间就扭转社会意志格局,除非有新的强意志被创造出来。当然,风俗也并非一层不变的,就瞧瞧当下的环境,多少中国古代的风俗消失殆尽,便可知一二。
风俗最大的意义在于某种文化的传承,它只是用特殊的方式把文化强意志力给表现了出来。可如果“开化”的现代人因此而瞧不起“守旧”者,一味的把封建帽子扣在风俗头上,那么这些所谓的“智者”跟百年前的清末人便没有什么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