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的故事1
其实从很早之前就很想记录家族里这些不平凡亲戚的故事,只是每次都只是心里有想法却从来没有动手做过,说到底还是因为太懒。
我外婆的爸爸在我们家乡叫老太,老太活着的时候我就一直想给老太写一本类似个人传记的故事,直到老太去年去世这个想法也一直没有实行。老太去世时95岁,去世前身体一直十分硬朗,家里人都盼着他可以活到一百岁,毕竟家乡的风俗是家里有个年纪特别大的老人像是一种家门荣耀一样,中国人骨子里大概就在追求四世同堂或者五世同堂的愉悦感。
老太出身于民国时期,家里似乎是地主背景生活条件并不算艰辛,家里几个孩子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那时候便都被人尊称读书人,记得小时候家里过年时的对联也全是老太写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老太像是旧社会的文人墨士到了出口成章的地步。
老太心善,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老太会編竹篮,拿到街上买时往往遇到熟人闲聊几句,辛苦编制的竹篮就会分文不要送给别人,即使卖也是比旁人要低上一些的价格。老太尤其疼爱我们这些隔了几代的小辈,有好吃的一定会第一时间拿给我们,记得我都二十好几时老太还会拿卖竹篮挣来的钱来我家时给我买饼干呀水果呀之类的小零食。我妈小时候生病是老太带着她去大城市的医院住院医治,我的表姐因为姨和姨夫没时间也是老太带着她走读上学,这样的事实在太多一一列举出来恐怕真得耗上一天一夜。
可就是这样心善不求回报的老太一生却过得无比的清贫甚至可以说是悲惨,也就是因为老太我开始怀疑好人真的会有好报吗,吃亏真的是福吗?我想上天给老太最大的回报就是长寿,但有时我也在想或许老太没有那么长寿也是一种幸福。
老太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我的外婆排行老二,早年妻子因病去世后又娶了一个,生下了第三个女儿,可不幸的是第二个妻子也早亡。在家乡没有出路再加上年轻时候的老太喜欢到处闯荡便来到了现在的家乡,定居下来之后先是把大女儿和二女儿接了过来,最后隔了好几年又把三女儿接过来,期间发生的事情我也不清楚,想着有机会亲自想老太询问但没想到想着想着就没机会了。那时候农村结婚都早,大女儿和三女儿都嫁的比较远,所以老太把二女儿也就是我的外婆留在身边招了上门女婿,也就是我的外公,但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关系外公和老太之间的关系并不太好,虽然我并没有见过他们吵架。
听我妈的表述是老太身体硬朗还能挣钱时外婆外公对老太还没有过多的嫌弃,可当挣钱能力下降时态度就发生了转变,在这里我并不想去指责外公外婆,他们虽不是完全的好人但真的也不算是坏人。之后每年外婆便想着法儿的劝老太去其他二个女儿的家里住一段时间,最好时间越长越好。开始时或许因为新鲜感老太还能住上一段时间,后来就越来越不愿意去,说是那里都没有家的感觉,在老太的眼里哪怕外公外婆不善待他那里也是他的家。其实三个女儿里老太最疼我的外婆,我想也是要不然也不会选择把二女儿留在身边。即使家里穷外婆小时候其实也并没有受过太多苦,虽然一大家子都嫌弃外婆乱看病乱买药,可老太虽然嘴上也在抱怨可每次还是会给外婆买治疗胃病的药,买的零食里总有外婆的一份,嘴上还唠叨着这个你外婆爱吃之类的话。
外公去世后外婆和老太两个人一起生活,外婆整天的关注点都在治疗胃病上,去过太多的医院医生重复着没有大毛病的话,可外婆就是不太相信说一些身上不舒服怎么可能没毛病的话。外婆不注重养生对吃的方面也尤其不在意,导致老太每天也和外婆吃着一些没营养的饭菜,那个时候我妈也不忙便每周抽个几天去做饭,后来听我妈说每次她去做饭吃荤菜老太都吃得特别急特别快,老太还曾偷偷背着外婆和她说过,还是你来的时候我能吃好一点。
去年老太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后来不知怎么越来越瘦直至最后演变成只能躺着,早先的时候他不肯让女婿孙女婿照顾宁愿跌倒也要自己一步一步挪着上厕所,大概也是怕嫌弃他脏,后来小姨要在网上给他买坐便器和成人用尿不湿,他也不让说浪费钱。大概是老太察觉到了什么,那段时间我不在家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老太吃的饭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去世。
老太葬礼后的第二天我爸曾偷偷告诉我老太的最后几天是他在照顾,喂饭时老太告诉我爸,既然这样我就不吃了吧。无论我爸怎么劝老太吃的饭还是越来越少到最后一点也没吃。我想大概是老太在最亲近的人的眼里看到了嫌弃。
老太去世后外婆也不知是害怕什么不愿进老太生前住的房间,大女儿葬礼上也没见怎么伤心,她的女儿赶来参加葬礼时甚至还在一边唠家常,小女儿葬礼上哭丧说着还没有尽孝就离开的话,但反而都没有小姨到家门口那扑通一跪让我觉得触动,或许是我不理解真正的大人的艰辛,也不理解真正穷苦生活所能给人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不想指责任何人,只是觉得老太的一生实在太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