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枪击案:最凶残的人往往有颗最弱小无助的心
(1)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3月15日下午1时40分,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每个市民处理着自己的事务,本是普通平静的一天,和其他时间并无异样;
随着一声巨大爆炸声,一起恐怖主义枪击毫无征兆的在当地清真寺发生了;瞬间血流成河,死亡30人,受伤50人;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生命可以在平和安详中延续几十年,释放最灿烂的火花;生命也能瞬间戛然而止,下一秒钟划上句号;
坚强和脆弱是生命的两端。
(2)
我们最想知道的是施暴者,其中的一名抢手,究竟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凶残的方式?
他得多么痛恨世界,咒骂社会,仇视周围的一切,才会想到以夺人性命的方式,表达愤怒,释放压抑,感觉强大?

选择枪杀他人,因为只有那一瞬间的大量生命逝去才能带给自己快感,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了不起和强大;也因此,自己的内心压抑才能释放;
想得到的是强大,实际表达的却是深深的卑微和弱小;
这恐怕是几乎所有凶残施暴者的真实写照。
(3)
抢手名叫布伦顿.塔兰特,出身自澳大利亚一个工人低收入家庭,现年只有28岁;上学期间对读书不感兴趣,也没有上过大学,对大学教育也毫无兴趣。
在枪杀前,他曾写下满满73页宣言书,公开了杀人意图:反歧视,对移民痛恨,认为移民入侵家园,破坏了自己本该有的美好生活,因惧怕文化替代而发动袭击;

拥有极端的白人至上的思想;自认是种族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对于死难者没有同情,也不认为他们无辜。
此次枪击事件完全是其个人行为,没有任何组织和团体指使;也并非为了出名;2年前他就开始为枪杀做准备,之所以选择在新西兰动手,是因为该地区很容易下手。

(4)
出身在阶层分明,阶层间流动异常艰难的低收入工人家庭,从小读书成绩差,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
自己本身是白人,为自己的白人血统感到优越;却又处于白人中较低的阶层,生存资源匮乏,疲以应对;在大量移民人口不断涌入之后,自己要和这些入侵者去讨价还价,争夺居住资源,食物,社会福利,才能获得温饱生存;
这名叫塔兰特的28岁抢手所经历的人生,必定充斥着匮乏,不足,无力感,他本身其实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无力通过抗衡环境改变处境。

然而,就像滴滴司机杀害乐清女孩案件中的凶手钟某一样,凶残施暴者的成长轨迹中大多是充满着屈辱和艰辛的,本应该获得同情;而可惜的是,这名抢手没有从本来值得同情的生活经历中获得成长励志,从屈辱中勇敢爬出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不屈个性;反而将屈辱泛化成邪恶,以敌对方式报复无辜民众;
通过向比自己更弱更无辜的群体施暴,得逞,来获得快感,舒服,和伪装的胜利感觉,借以麻痹自己;是弱小无助者唯一的生命淋漓。

(5)
在这份73页的宣言中,抢手在最后一部分竟然说:与他的政治和社会价值最接近的国家是中国。

其实,他并不了解中国。
在任何一个国度中,生存都是自己的事情,都需要个体有勇气冲破成长压力,艰难前行。因为委屈,而滋生报复,邪恶,凶残,在中国也要接受最严厉的惩罚;
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不分国度的,都需要突破重重阻力,赢得心灵能量,促使自己得以重生。社会承担的是民生,而心理阴暗,滋生出的黑洞只能自己买单。
愿每一颗来到世界的生命,都能勇敢前行,不忘初心。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