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得书记 | 东亚艺术的美国往事
在三月一日早晨的小雪中,纽黑文约克街上的Grey Matter二手书店终于开张。吴生果不其然成了第一个顾客。

“早上好,老板,期待你们开张已久了!请问东亚相关的书籍在哪里?”
“早上好!那边一架都是。”老板Sam指了指眼前的一排书柜。
作为资深淘书客,其实只要大概扫一遍书脊的颜色,心里便能对书籍质量有上七八分把握——比如最下面一排的那本大画册,颜色就颇对路。
抽出一看,是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波士顿美术馆)1915年出版的Buddhist Art in its Relation to Buddhist Ideals(《佛教艺术及其与佛教理念之关系》),作者是当时正在哈佛大学访问的日本宗教学研究之父Masaharu Anesaki(姊崎正治)。

而书的扉页上有几行题赠:
To Mr Matsuki
from
Hervey E. Wetzel
May 1916

虽然不是作者姊崎正治的签赠,但考虑到开业酬宾、价格甚廉(25美金),再加上隐约感觉其中当有一些故事(这么专门的画册,上款又是日本人名),笔者还是决定买回去好好研究一番。未曾想,在案头略加检索,便仿佛进入一段东亚艺术的美国往事。
赠书人Hervey E. Wetzel(韦策尔,1888-1918)是哈佛大学1911届的毕业生,同时也是个家产颇丰的富二代。不过更重要的是,他成长在一个时时不忘“诗和远方”的波士顿“婆罗门阶层”(Boston Brahmin,老霍姆斯的著名谐语,用以指代传统波士顿上流阶层)。

小韦策尔在哈佛的艺术启蒙人名叫福布斯(Edward Forbes,1873-1969)——当然,不是那个搞富豪榜的“纽约人福布斯”(B. C. Forbes)。相比之下,这位“波士顿福布斯”的文化段位可是“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他的外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思想巨子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父亲老福布斯(William Hathaway Forbes)和贝尔一起创办了“贝尔电话公司”,而他自己则一口气当了三十五年的哈佛福格美术馆(Fogg Art Museum)馆长。

由于韦策尔在自己的课上表现颇佳,福布斯便将这位“安逸的绅士”介绍给了好哥们、哈佛大学艺术系教授邓曼·罗斯(Denman Ross)。与“文三代”福布斯相比,罗斯更像是土豪出身——他的父亲是靠买卖波士顿房地产股票起家。或许正是为了洗刷身上的土豪气质,罗斯才毅然决然选择投身艺术事业。这并非是戏谑之语,事实上,东亚艺术在美国东部——特别是波士顿——的兴起正是精英阶层用来抵抗镀金时代之“腐蚀”、寻找心灵之救赎的一个意外产物。在1884年出版了自己关于德国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后,罗斯迅速卖掉了自己的所有法律藏书,一头扎进艺术研究的海洋。据说。罗斯的艺术史教学方法是——“经常邀请弟子来到他位于克雷吉大街的家中享用晚餐,在天花板高挑、充满艺术品的房间里上鉴赏课,让弟子有机会观摩正在走向博物馆途中的艺术品”。而正是在这“浸入式”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罗斯愈发倾心于当时在波士顿初受欢迎的日本艺术——在他看来,东亚古典、节制的美感要远胜过“肤浅”的印象派现代艺术。

1912年,韦策尔跟随老师罗斯前往日本、中国以及南亚旅行——按照罗斯的话说,“这是学习与研究之旅,也是品鉴与收藏之旅”。借着这趟旅行,韦策尔确也培养起了自己对于东亚艺术的偏爱与鉴赏力,而他途中所购藏的西魏石刻造像碑至今仍是波士顿艺术馆东亚部的珍藏,被称为“中国流出的最为重要的佛教雕塑之一”。

不过,对于韦策尔来说,更重要的或许还是其借此搭建起了与东亚古董商之间的关系网络,这其中就包括上款人Mr. Matsuki先生——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东亚古董商之一的松木文恭(Bunkio Matsuki,1867-1940)。

松木小时候是个和尚,在东京浅草一带的寺庙进修时因与外国人接触开始学习英语,进而转到“国际大都市”魔都上海,后来干脆拿着几封日本商人的推荐信直接来到了美国。在一位日本商人的介绍下,松木开始给美国“日本热”的开创者之一、东方学者爱德华·莫尔斯(Edward Morse, 1838-1925)当助理,帮莫尔斯翻译一些日文——而重要的是,这位莫尔斯教授同样也是“波士顿婆罗门”阶层的一员,与包括罗斯在内的文化名流们经常谈笑风生。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松木小和尚迅速就开始做起东亚与美国之间的艺术品交易,从萨勒姆(就是猎女巫的那个地方,可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小镇亦是美国最早与东亚进行贸易的港口,诞生了美国第一个百万富翁Elias Hasket Derby)月桂街12号的“日本小屋”起家,一口气开了数家分店,不久便成为在东海岸与山中商会(Yamanaka Co.)齐名的东亚古玩商之一。

而在来来往往的诸多宾客中,想必便有韦策尔的身影。或许正是在1916年5月的某一天,韦策尔敲响了松木古董行的门,手中拿着刚刚出版的姊崎正治《佛教艺术及其与佛教理念之关系》一书对松木说:
“早上好,老板!这本画册送给你,以后遇到里面收录的那种好东西,烦请留心。”
可惜,韦策尔后来恐怕并未能从松木手中入藏任何如图录中那般精美的造像。因为就在一年后,他便应召入伍前往美国红十字会巴黎总部,并于1918年因肺炎病故于巴黎。临死前,他分别遗赠给哈佛福格艺术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馆各10万美金(约合现价180万美金)作为购买东亚艺术品的基金。而后者正是以这笔资金购入了其东亚部的镇馆之宝——宋代“水月观音”像。

3月14日,我特意去波士顿看了看这尊“水月观音”,以及它前方那张小小的介绍牌。藏品来源处以最小的字体写着——Hervey Edward Wetzel F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