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背后的真相让人心酸:那个姑娘,是怎么变得面目可憎的?
00
结婚,是一个女人的分水岭。
怜香惜玉的贾宝玉,对已婚女子,向来很是不喜。他感叹,“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女孩子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
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
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婚姻对于女人的改变,是无形的。
好的婚姻堪比整容,婚姻幸福的女人,即便到了五六十岁依然光彩照人。而坏的婚姻,就像腐蚀剂,任你是多明艳的姑娘,跳进去,也会黯淡萎靡。
每个尖酸刻薄的中老年妇女,曾经都是一个青葱无邪的少女。
最近刷屏的电视剧《都挺好》里,看到那个强势偏心的苏母,不禁想,她也曾经是个柔弱可怜的姑娘啊,后来怎么就变得这样面目可憎了?
01 婚姻不过是一笔交易
和苏大强结婚,不过是一笔交易,为了城市户口。
现在,除了一线城市,已经没有多少人争着抢着要城市户口了,反而是农村户口越来越金贵,一旦迁出轻易不得迁回。可是放在30年前,城市户口绝对是香饽饽。进城嫁人,脱离农村,是绝大多数农村姑娘的梦想。
而城里的小伙子,因为种种现实情况和优越感,轻易不会娶农村姑娘。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个歪瓜裂枣的城里小伙子,可以毫不费力的娶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农村姑娘。
苏母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进的城。她压根没看上苏大强,在她心里,苏大强是配不上她的。但是她没有更好的选择。
当一个女人不爱她的丈夫,多半是不会好好经营婚姻的。
生下两个儿子,顺利拿到城市户口之后,她决定走人,追求自己的人生。
然而依然不行,父母要求她留下来,想办法帮弟弟也解决城市户口。
于是,留下来,继续生了老三苏明玉。明玉,不过是换取舅舅城市户口的牺牲品。
在这桩不对等的婚姻里,苏母憋着一腔子气。那是她从少女时代就积攒下来的委屈、不甘和倔强,必须得发泄出来。
所以,她成了那个强势的苏母。但她的强势是分人的。
对丈夫强势,说一不二。没有爱的人,自然有恃无恐。当她死后,丈夫舒了一口气,终于没人再压着他了。
对女儿强势,恶语相向。以至于女儿跟她断绝了关系,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对儿子却极尽温和。那是她的儿子,舍不得强势,这是她从小被父母教育男孩金贵,造就的偏执。
02 我不幸福,也不准你幸福
年轻时的苏母,不幸生在了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在父母眼里,她的使命,就是帮助弟弟。她自己幸不幸福,没人关心。
难道她心里没有过怨恨吗?我想是有的。
婚姻,本可以是她跳出原生家庭、收获幸福的一次机会。但是,她没有反抗,而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
即便如此,在这桩婚姻里,她本可以规避父母身上那些重男轻女的毛病,但是,她没有改变,而是以父母的样子,来对抗父母。
她承受过的不公平待遇,全部都重新加诸在了女儿身上。她不幸福,也不准女儿幸福。
是不是很奇怪?
张爱玲在《金锁记》里,刻画了一个可怜又可憎的曹七巧。
穷苦出身的曹七巧,也曾有过美好的少女时代。后来她嫁入姜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伺候一个常年卧病在床的瘫子丈夫。
曹七巧幸福吗?从来没有过。她生了两个孩子,受尽姜家挤兑、娘家算计。这股子辛酸委屈,该如何释放?
她没有处理委屈的能力,全部愚蠢地泼向了自己的孩子。挑拨儿子与儿媳,自己守寡了几十年,就见不得儿子和儿媳感情好。女儿长安,好不容易有机会逃离母亲,却被母亲故意搅黄了婚事。
多年后,那个曾经在半夜爬下床去、偷偷吹着口琴的少女长安死了,活脱脱长成了另一个曹七巧,一样的尖酸刻薄,可怜可憎。
家里有一个不幸福的母亲,做孩子的,是不敢幸福的。因为这种幸福,会被认为是对母亲的背叛。
原生家庭的伤害,谁也逃脱不了。
终其一生,我们都想努力反抗父母加诸在我们身上的那个东西。但是,却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我们自己也成了父母的样子。
据说夫妻之间吵架,排名第一的、最具杀伤力的台词就是:你跟你爸一个样/你跟你妈一个样。任他是谁,一听了就会炸毛。
这种心理很复杂,一方面我们拒绝承认自己和他们一样,另一方面,还想维护他们,不许对方这样贬低他们。
03 抓住重新定义幸福的机会
痛苦可以复制,代代相传。
陈乔恩曾在节目中坦言,自己一直没能学会好好沟通,小时候妈妈对她进行的是棍棒教育,打骂是家常便饭。只要听到妈妈的脚步声,就觉得那是魔鬼的声音。
长大后,母女俩一起参加节目,全程没有肢体语言,妈妈吐槽说,母女俩都没有牵过手。作为演员的她,直言演不了。
这样的结果,不正是妈妈自己种下的因吗?
既然原生家庭无法逃脱,那是不是就没救了?
也不是。
虽无法逃脱,却可以努力变得更好。
原生家庭的桎梏,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顽固,否则,人类还怎么进步?饱受冷落的苏明玉不是通过独立和反叛,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吗?
一味愚孝,顶多只能复制父母的人生罢了。反叛,却需要一点智慧。
曾经读到过一则关于曾子的故事。说的是曾子在田里帮父亲锄草,不小心把瓜苗给斩断了,父亲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劈头盖脸打来。曾子牢记孔子的教诲,决心当一个孝子,于是被父亲一棒子打昏在地。
醒过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到父亲跟前问候:不知父亲有没有闪了腰?父亲不理他,他就退到屏风后面,弹琴唱歌,来平息父亲的不满。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告诉门卫,要是曾子来了,不要让他进来。
曾子不解,我没有做错事啊。
孔子说,你没听说过瞎眼睛老头有个儿子叫舜的故事吗?他是如何服侍父亲的:随时要使唤他,舜总不离左右。如果看到父亲拿个小树条,便站在那儿,等着父亲来教训;若是父亲拿个大木棒,那就赶快逃之夭夭,以避免暴虐之事发生。如今你挺身而立,以待暴怒,若是你的父亲真的把你杀了,你就是陷父亲于不义。
父母并不总是对的,做子女的自己要有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上一代的伤害或许已经无法挽回,但是我们自己,却可以选择当一个终结者。
爱孩子,也需要智慧。
孩子何其无辜,他的出生,不是自己要来的,而是父母要他来。当你为人父母,就算全世界都和你作对,也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这样,你的孩子才能跳出那个怪圈。
你宠溺孩子,他就会啃老;
你苛待孩子,他就会冷漠;
你有智慧的爱孩子,他就会温暖正义。
知乎上有人提问:当一个中国女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其中一条回答获得高赞,答主是一个女孩,父亲和爷爷奶奶重男亲女,不喜欢她,只有妈妈一路保护她。女孩说,在中国做女人是什么体验,直接取决于生你养你的那个女人。
她无条件的爱你,呵护你,尊重你,那么无论这个世界怎样,你都会幸福的成长。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婚姻不只是给了女人跳出原生家庭的契机,也给了女人重新定义原生家庭的机会。
如果你不想面目可憎,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到了五六十岁依然神采奕奕的女人,那么,嫁对人,正确地爱父母和孩子吧。
不要轻易妥协,否则,要拿一生去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