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不停的流|西北野孩子
我朦胧觉着,有什么事情在发生。一群人在中国的大地上歌唱。不是校园,不是音乐厅、体育场,甚至不是录音室,就在大地上。野草丛生。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土的原因。土,就是生命力。

翻开书——武汉生命之饼、西安张楚、海丰五条人、西北野孩子......
逛书店,如果遇到这样一本书——上面写着一个个你耳熟能详,曾经 现在一直能让你热泪盈眶的乐手名字,其中讲述了一些关于他们的作品 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是发现宝藏了。
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的存在可能并非主流、音乐并不像网络上的爆款、他们歌唱的内容可能并不像流行曲那么好理解,甚至在生活中、你都没有办法与周围人分享对他们的感情、以及你的感动。 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大众、他们的不主流,他们的“土”,才会让喜爱他们的我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才会让我觉得自己心里有“宝藏”。
看到有这样一本书,大概会有种被认同的感觉吧。
西北野孩子
◆张玮玮和郭龙
▲《白银饭店》
最光明的那个早上,我们为你沿江而來, 可是你的愁云萧瑟,我们迷失在白银饭店, 最温暖的那个晚上,我们为你朝南而去, 他们手中拿着石头,用它恨你也用它爱你, 最恨你的那些人们,來到你的阳台下面, 他们手中拿着鮮花,用它爱你也用它恨你, 从高处看我们就像风中的草
东经103° 北纬35°,孤零零的白银。 处在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的边缘、也是黄土高原向腾格里沙漠过度的边缘地带。四季分明、辽阔的戈壁滩,四处的尘土和深深扎根的青草,也养育了一方热情豪爽的西北人。 五十多年前,在那片戈壁滩上发现了一个巨大矿,随后很多人从各地来到了这里。他们架起各种大型机械不停地往地下挖,直到把那片荒凉的戈壁挖得灯火通明、兔走狼奔。当年怀着建设祖国大西北理想闯进无人区的时髦工人们,在这里生根发芽。而我们,就是那些芽。 对于白银,我们又爱又恨,90年代,白银年轻人口中只有一个字:走!

▲《两个兄弟》
两个兄弟穿着灰色的大衣,坐在星期一的硬座车厢里, 这是一辆即将迷途的列车,从下着大雪的石头城里开出来, 弟弟说哥哥你看,我们像不像是断了线的风筝, 在你心驰荡漾激动的年代,高声唱歌的人不是我们, 两个兄弟穿着灰色的大衣。
▲《红河谷》
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 你的眼睛比太阳更明亮,照耀在我们身上, 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不要离别的这样匆忙, 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生长在戈壁滩上的张玮玮和郭龙,不打不相不相识,初中就“身经百战”,十七岁就已经是白银的风云人物,他两在一起干了无数打架、声名远扬。有自己的音乐梦,白银毕竟比较闭塞。毕业后,两人决定离开白银,怀揣着年轻滚烫的梦想,出去闯荡,广州、北京,离开故乡。
◆野孩子
早在未离开白银之前,1997年 张玮玮和郭龙就跑到兰州看过野孩子的专场演出,听说有两人用金属唱“花儿”,他们就去了。之后激动的他俩好久不能平复。 后来到了北京,张玮玮很快联系到野孩子的张佺、小索,又认识了小河、晓利。

▲《生活在地下》
远方的天空总是那么蓝,我却藏在潮湿的角落里, 生活好比那黑夜里漫长的路,亲人朋友在梦里呼唤我, 我却在这里虚度着好时光,远方的恋人你不要埋怨我, 虽然我从来没有让你幸福过,生活为什么是一首最难唱的歌, 北京 北京 不是我们的家,我现在才知道劳动的人是最穷的, 生活不是理想,不能幻想, 唱过的人,他不用说出来。
张佺小索住在地下室,没钱,穿的破破烂烂的,自己做饭,每天定点排练,一周几个晚上去酒吧演出,唱自己的作品,也翻唱外国民歌。
推荐野孩子《死之舞》、 《春天》、《远行》,非常好听的几首节奏曲。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远方的亲人啊,听我唱支黄河谣, 我就对着黄河唱,想起那个小的时候, 离开了家,离开了兰州, 月亮藏在云背后,我一个人慢慢走, 多少次睡梦里头, 回到了家,回到了兰州。
满脸风尘、写满了疲惫,扎根于广袤的西北戈壁劳作人民,忘不掉那向东淌着的黄河水和平坦、干净的戈壁滩。 期待、期待更大 更新鲜的世界,离开这个闭塞的空间。骨子里又淌着那股流浪的热血。注定了要一边漂泊一边思恋。
土生土长,琅琅上口,节奏欢快,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乐观积极面对的一种情感的表达。 这就是生生不息的人,不死不灭,也哭也悲,但日子还要过,牛羊还得放,天塌下来,明天还是照样鸡鸣三次就得起床。

张佺是在青海长大的兰州人,他是个严肃的人,在他面前,朋友们会觉得舒服,但不放肆。 小索是典型的兰州人,有着兰州人最温暖最好爽的品质。
河酒吧跟所有的酒吧都不一样。鼎盛时期,这里是一所乌托邦。跑场歌手,民谣歌手,拍电影的,乐评人,写诗的,文艺青年,外国人,东北旺树村的摇滚青年......全能待得住。
这是一张充满河酒吧气场的现场专辑,是嗨到极点,自由到极点,又有着不可挽回的末世狂欢。
03年,非典、后海多了十几家酒吧,河酒吧倒闭,野孩子解散了。 04年,小索身患胃癌,去世。 张玮玮去了新疆。
张佺 小索 马木尔和小河是张玮玮最敬仰的人,是他在北京认识的四个师傅。对西北的认同,张佺和小索那种做人的方式、小河的自由和洒脱、马木尔的新疆弹拨乐。和他们在一起,觉得人生中最喜欢的东西都在。 结果,都垮了。

野孩子
经过分分合合,人员离散,最后他们还是觉得应该聚在一起。 2012年,张玮玮、郭龙在张佺大理的老院子里,他们一周排练6天。院门面对苍山,每天夕阳西下,最后一首歌他们就唱《旭日旅店》:夕阳照着旭日河边的旭日旅店“唱完,太阳下山。
每年春节结束后,”野孩子“就开始正常排练。每天午后,大理的院子里会准时响起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