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翡翠原石的皮壳与皮下内部玉质
高等翡翠毛料的皮壳
1、黄梨皮:其皮壳为黄梨色,微透明,翠色阳; 2、老象皮:质地好,多为玻璃地;
3、得乃卡皮:种水色较好,容易赌涨; 4、黑腊皮:一般种好,会出瓜绿和水绿色; 5、洋芋皮:玉质细腻;
6、橙黄皮:种老质地细,会出绿色,或飘绿三彩; 7、白盐沙皮:种老水好,会出秧苗绿;
8、黄盐沙皮:种老,会出秧苗绿或黄阳绿色,可能有绿紫翡三彩,或飘绿三彩; 9、黑乌沙皮:黑得“乌亮”一些则水好色浓,会出帝王绿色。
上述九类皮壳的高等翡翠毛料,其赌性较大,但赌涨的可能也是有的。

这些乃是九类皮壳的特征,现在这些皮子很多都已成为历史,特别是黑乌纱,黑乌纱其实范围很小,并不是大部分商家拿出来的黑皮石就是黑乌纱,朋友们切记切记

低档翡翠毛料的皮壳与皮下内部玉质特征:
1、粗沙皮壳:一般内部玉质颗粒较粗,夹白绵多,夹黑绵也多,但偶尔有豆青绿。 2、灰黑乌沙皮和干乌沙皮:一般种不够老,水不足,偶尔有瓜绿。
3、沙皮:不均匀的白沙皮,虽然种老有水,但常有团块白绵。干一点的黄沙皮,种不够老,水短,常常会有紫罗兰色,可能会有豆青绿,即“春带彩”。偶尔会见有翡绿紫三彩或飘绿色的三彩。
4、腊皮:灰腊皮,质地细腻种老,会出油青种;干腊皮,种不够老会出油青豆种。偶尔会有水绿或瓜绿。
5、褐色皮:皮壳颜色变化从褐色到褐黑色,种不老水短,一般不会有翠。
6、黄皮:颜色变化从浅黄色到深黄或褐黄色,从种老到不够老,一般水头不足,有翠的可能性不大。

这是大部分石友们能接触到的皮壳种类,还是那句话,尽量别赌,钱钱真的不好赚的
面所说的是翡翠所具有的艳丽以及丑陋的颜色。当然也是由上至下,从先到后地来分级: 先说绿色:
玻璃艳绿:俗称“高绿”“皇冠绿” 绿色浓艳,底子像玻璃般纯净,在阳光或白光下观察,色调均匀,透明度好,最上品!一般只能从珠宝杂志、拍卖会的图册和网站上不知盗用谁家的图片上看到。
玻璃绿:绿色不够浓艳,色调偏浅,阳光或白光下观察,透明度好,上品;这样的照片我这里还有几张,回头登出来给大家看看。
艳绿:绿色浓艳,但不够纯净,在白光下观察(2-5mm戒面),色调均匀,透明度稍差,较上品;
宝石绿:绿色好似祖母绿宝石,也有称“祖母绿”,透明度不如祖母绿宝石;
阳俏绿: 翠绿色,无黄色调,翠色不浓;
黄杨绿: 黄绿色,色如初春黄杨树嫩叶;
浅杨绿: 浅黄绿色,色比黄杨树嫩叶浅;
鹦哥绿:色如鹦鹉绿色羽毛,绿色艳丽,但常有黄绿色调或蓝色调;

葱芯绿: 色如娇嫩的葱叶,绿色娇艳,但常有黄绿色调;
以下绿色的翡翠是将就能看的:
豆青绿: 色如豆青,此品种较多,有\“十绿九豆\“之说; 菠菜绿: 色暗如菠菜叶子,绿色暗,与艳绿的差别大;
瓜皮绿: 色如绿色瓜皮,绿色微青,色欠纯正,也称瓜绿;
瓜皮青: 色如青色瓜皮,青中有绿,色欠纯正;
丝瓜绿: 色如丝瓜皮绿色,绿色中有丝缕;
蛤蟆绿:绿色带蓝色或灰色调,可见瘤状色斑,也称\“蛙绿\“,颜色不均匀;
匀水绿: 浅绿色,色浅而鲜,较均匀;
江水绿: 绿色闷暗,色不如匀水绿,且有混浊感;

墨绿: 墨绿色,黑中透绿,有时呈暗黑色;
以下是更差的颜色,要尽量避免购买,因为其储量丰富,颜色丑陋,价值极低:
灰绿: 灰色中有绿色,灰色调为主,虽有绿色,但色不正; 灰蓝: 灰色中有不纯的蓝色,灰色调为主,不纯正的灰蓝色; 油绿: 色绿暗不纯正,如油浸般不鲜明;
油青: 色绿暗不纯正,较油绿更加暗淡,色非常邪; 其它值得收藏的品种:
红翡:红褐色,包括红色、淡红色、红褐色、褐色系列的色调在内,有时呈铁锈色,纯红色十分罕见;
紫罗兰色; 俗称“春色”包括紫色、浅紫色、蓝紫色,水头好、质地细腻的品种也是非常难得的。
黄翡: 黄色、褐黄、黄褐,米黄色十分罕见;
福禄寿: 红、绿、紫三色同体,十分罕见
此乃闻香兄对翡翠的色之解答,加一句,看色必须在阳光下看,清晨九 十点 钟的时候看最好,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看翡翠,才能清楚这个物件是什么色,要不然就是灯下色,谁会整天带着手电来欣赏您的物件儿呢??当然墨翠不一样哈哈哈
龙种或神种是指翡翠的绿色完全溶化于“底”内,绿色均匀,色“底”配合协调。色调不浓不淡,不见色根。从翡翠的“底”内显露出艳丽润亮的华贵美,是翡翠最高质量的品种! 龙石种是翡翠中的顶级种类,肉眼不见棉、杂质,如丝绸般光滑细腻,极其温润,荧光四射。也是非常罕见的翡翠种类,是在岩洞里生长的翡翠种类中唯一的一种翡翠,水足饱满充盈,光泽度极好。

龙石种为翡翠中的奇品,质地色泽冰寒玉冷,寒种寒色。刚气足,结构质密,荧光强烈,产量极少。也是近些年才开始流行的一种说法。 龙石种翡翠具有以下特征:
1、建立在玻璃种的质地上,带底色。 2、具有阴冷冰寒的感观。
3、质地纯透达玻璃种且具宝气光泽(荧光)。淡色为多见(浓色就不叫龙种),整体淡色非常均匀的
融化在质地当中,肉眼观察无棉无杂质。“色融于底,色调均匀,不见色根”是目前大家较公认的一种说法。
下面用图片给大家做些对比,这块莫西沙料子,翻沙细。但油性差,皮壳显得很干。切开内部晶体很粗,底子浑浊,但是种很好,肉质坚硬。


而下面这块莫西沙则明显能看到皮壳上的黄雾,这层雾和细腻翻沙的皮壳组合在一起就是油性的表现,无论是白沙皮还是黑沙皮的料子,这样的表现往往内部玉肉质地清澈通透。


来看看莫湾基场口油性很好的料子,因为几乎都是黑沙皮,所以油性对这个场口的料子尤为重要。同样,油性好翻砂细,料子底子能够到冰底高冰底。
大马砍场口雾色是非常有名的,特别是种好的黄加绿料子,黄雾油性由内而外散发出来,料子就像一块块肉一样细腻多汁。而且往往油性好的大马砍原石玉肉底子都不灰。


有些场口如百善桥,会卡,格应角等具有蜡壳皮,这种皮壳本身也是油亮的,但这和翻沙皮壳中的油性是有区别的容易混淆。赌石的油性判断需要长期积累经验,多看是唯一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