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没病的我们也要去医院逛逛

好朋友W找我咨询近视眼全飞秒手术的事儿,我给她安排了靠谱的专家。过两天她又找我:“能不能和你聊聊?”“当然可以!你咋了?”
我们见面,W摘下口罩,嘴上都是大疱,很浓的口气袭来。我想她一定发生了什么,因为她一直是个热情、活泼的人,怎么看上去这么疲惫、失落?没想到,W近来的遭遇让人听着这么窒息。
W马上面临失业。中美贸易战,她所在的公司拿不到美国的芯片了,即使偶尔拿到,数量有限且价格昂贵,所以公司停产了。W的老板远走加拿大,公司只留下两个股东和她,处理注销事宜。中年面临失业,即使学历背景不错,能力也还可以,但仍觉得有点不知所错。
经济形势不好,W老公的公司也不景气,难以盈利。为了拿些现金,她老公转让了一些股权,具体形式我没听懂,最终就是去找工作了。两人事业都遇到坎坷,又上有老下有小,难免有些经济压力,但我相信W不至于愁成这样。暴击来了!

W的妈妈,62岁,是个特别漂亮、优雅的人,不幸的是,前不久查出了淋巴癌。为了及时到最好的医院入院治疗,W拖人送礼花了5万。听了这个我直责怪她为什么不早点找我。
W带妈妈见到医生后,对方上来就问:“有钱治吗?”她赶紧回答:“有钱,有钱……”那位医生又说:“有钱还有的治。说实话,国产药用处不大,只能用进口的,但价格比较贵。”W庆幸妈妈还有治疗机会,但心里对医生的话还是耿耿于怀。我说,医生的话的确有点冷酷,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原谅他的直接吧。到现在,W妈妈大概花了30多万吧,他们两口子的压力更大了。
W之前为妈妈买了大病保险,以为这次能雪中送炭。没想到,理赔过程非常复杂,要的材料巨多,也根本不像当初说的“马上理赔”。W跑前跑后,郁闷无比。现在保险公司的回复是:“我们需要审核3个月!”W买的这家保险公司是很有名的一家,尚且如此啊。可见,关键时刻盼着保险公司“支援”,可能有点做梦。
这些日子遭遇了这么多打击,难怪W急火攻心了,眼睛愈发看不清楚,才找我咨询近视手术事宜。我说:“你现在身体和心理状态不太稳定,还是过了这段再做近视手术吧,否则容易出问题。”她点点头。
我劝了W许久,说她做得已经很好了,接下来的日子还要照过,只能尽量乐观、坚强一些。工作可以再找。妈妈的病,作为子女只要尽力了,也不必过于苛责自己。这也是妈妈的命啊。(是的,我总是爱用命运安慰朋友和自己。)
和W分开后,我找了一家鲜芋仙坐下来,写下这个故事。心疼朋友的同时,我想到冯唐说过的一句话:“当你觉得生活痛苦时,不妨去医院逛一逛。”去医院逛其实是为了让人感到生命和健康的珍贵。

健康无价,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这点,但理解却不一定深。而那些自己或家人遭遇过一些疾病的朋友,往往对此很有感触。
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国家和企业总是喜欢宣传艰苦奋斗,甚至是“狼性文化”,这当然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老百姓还需要努力工作,创造财富。但我想说的是,适可而止。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在无休止地追求业绩和荣誉前保持清醒。金钱和荣誉不值得以健康为代价去交换。当你躺在病床上,你的领导也许会来慰问,你的手下可能会来嘘寒问暖,但他们转头就会找人取代你。你曾经用吃奶的劲头赚到手的钱,会以你想不到的速度流逝,最终和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而你的痛苦,只能自己默默忍受,无人能够分担一丁点儿。
吃好饭,睡好觉,常运动……人生这场马拉松慢慢地跑,努力感受当下的幸福,珍惜眼前人。希望大家早点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