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朱迅,竟是学日语出身,并在日本呆了10年
央视主持人朱迅,竟是学日语出身,并在日本呆了10年 来自共书

文|二喜
“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我把它留在了日本。在这里,我无富可炫、无老可啃,有的只是以诚实劳动开创的青春,仅凭这一点,我就会为十七岁的自己鼓掌!皮实一点,没有委屈能踩到你,宽厚一点,命运总会善待你……” 这是央视主持人朱迅在她2018年出版的的随笔集《阿迅》中,记载她在日十年的感言。
我们认识朱迅,基本都是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她严谨周到的谈吐和作为主持人把控全场的能力,让很多人都以为朱迅是学传播播音出身。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她17就变只身前往日本留学,她的大学、研究生生涯、她的整个青春,整整十年,都留在了日本。
01
少年时借着机遇便小有名气
朱迅是地道的北京人,上面有两个姐姐,母亲是中文系出身,研究鲁迅文学;父亲毕业于人大新闻系,是新华社的记者。
母亲对鲁迅文学的研究和父亲的工作性质,给三女儿起名取字“迅”,名朱迅。

朱迅姐妹三人
朱迅在初三暑假期间,被选去担任了中央电视台《我们这一代》的小主持人,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主持初体验。
高一,十五岁的朱迅在陪姐姐去应募电影《摇滚青年》的时候,竟然被导演看中,被指名让出演电影中摇滚女孩“小小”这一角色,并一演成名。
铺天盖地的影迷信和各大报纸的报道让15岁的朱迅对名利有了初体验,她被深深的吸引,也在接下来两年的高中生活里有了对表演更多的接触。
当时她的老师担心拍电影会影响朱迅的学业前途,并和朱迅的母亲表达了担忧,但朱迅的母亲在倾听了朱迅的想法,得知孩子喜欢电影后,还是给予了完全的尊重和支持。
很多时候,来自家人的支持,是前行路上畅通无阻的底气,朱迅很幸运,有如此开明的父母。
02
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
但在被欲望裹挟前行的过程中,朱迅也有自己的担忧。
“我常常梦见自己站在一个云中的脚手架上,哆哆嗦嗦、摇摇晃晃,大风吹来,一头栽下去。”
是继续还是停下,名不符实的滋味让朱迅再次重新审视自己。
一番挣扎和思考过后,朱迅在高三毕业后竟然放弃了十拿九稳的电影学院,选择去日本留学。

说起去日本留学的契机,是因为两个姐姐都在日本求学,朱迅放弃了大好前景,紧跟两个优秀姐姐的脚步来到了日本。
而所有的留学手续,朱迅都是瞒着当时任职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的父亲。
因为在当时的年代,在职干部子女出国留学,有利用工作便利之嫌,朱迅怕给父亲工作带去困扰,等所有手续办完,人到日本,才跟父亲摊牌。
不过后来朱迅父亲真因为女儿出国一事被告,但总社经过调查,确定父亲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事情才了结。
朱迅到达日本后,三姐妹一起挤在不足十平米的日式房屋里。
男房东是日中友好协会的成员,对中国留学生很友善,会瞒着严苛的房东太太帮助三个身在异国求学的姑娘。
“以前日本在中国做过许多坏事情,现在年轻一代不是很了解。好在中国的年轻人很努力,就像你们一样。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帮点忙。如果不嫌弃的话,就请安心地住在这里,不会有人来打搅你们的。过两天我帮你们安个电话,请不要告诉我太太。”

租住房屋内的朱迅
当时随时面临着无法续租、重新找房状态的朱迅在听到房东的这番话后,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从此便在学习之余开始为赚钱奔波。
03
跌入生活最底层的痛
朱迅的第一份兼职工作是打扫厕所。
当时的领班为了做示范专门当着朱迅的面从清扫完的便池里接了一杯水一饮而尽。(题外话,当时的日本已经干净到如此地步了)
从一层到十八层的厕所,全部打扫完毕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了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的想象。
疲惫导致朱迅不小心碰翻了水桶,引起前辈的责骂。因为地面湿滑,一个中年妇女险些滑倒,朱迅下意识搀扶,又弄脏了客人的衣服,这时候前辈竟然拿刚掏完厕所还戴着手套的手强行摁着朱迅的头鞠躬道歉。
屈辱感让朱迅顿时愤怒难忍,结果客人的一句“好可怜”更是把朱迅的骄傲和自尊全部打碎,深深刺痛了这个骄傲姑娘的内心。
从前是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宠儿、粉丝眼中喜欢的好演员、并且眼前是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光辉路途;如今来到日本的厕所被如此羞辱。
这让朱迅第一次认识到现实生活的残酷,认识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也激起了她内心跟生活死磕的决心。
在日本的第一份兼职,让朱迅完成了一次从高峰跌落低谷的“退”变,也让她开始在艰苦中更快速的成长起来。
厕所清洁工作坚持完第三个月,朱迅便主动请辞,换到东京涩谷区的一家亚洲料理店洗碗。
从清扫厕所的最底层爬出来的朱迅,尽管面临的只是一份洗碗的工作,仍然倍加珍惜。
靠着勤奋认真的态度,她从后厨洗碗换到了前厅端盘子,与人沟通就需要用到语言,这让朱迅的口语能力和听力与日俱增,在这里,朱迅学到了职业尊重。

然而好景不长。
朱迅所在的语言学校(ABK)是日本最有名的几所语言学校之一,高强度的学习使得她用脑过度、长时间不间断的打工又导致严重睡眠不足,恶心头痛是常事,甚至出现几次休克,直到被查出有肿瘤药必须做手术。
为了省钱贪便宜,朱迅选了一家私人小医院,但手术失败,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钱如流水般被花的精光,更严重的,在术后卧床养病期间,错过了国立大学考试,最后只得上了一所私立大学亚细亚大学。
在这里,朱迅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04
峰回路转的人生
生活不会亏待一个努力、认真又善良的人太久。
大三快结束时,朱迅因为一个影视行业朋友的一通电话,得知了NHK正在招人的消息。
好运气随着她踏入NHK大楼的那一刻开始便来临了。

在NHK的面试官问及有没有做过电视的经验时,朱迅如实告知了在中国的主持和拍影视剧的经历,而面试官正好看过朱迅演的《摇滚青年》,并且记得她出演的摇滚女孩的角色,原来《摇滚青年》在日本NHK的亚洲剧场播放过多次。
最终朱迅顺利成为了NHK《中国语讲座》的主持人。 聚光灯下的朱迅很快找回了阔别多年的感觉,凭借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高收视率,朱迅《中国语讲座》主持人的工作,一做就是六年。

以此为窗口,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因为朱迅的主持爱上了中文,她也间接性影响了很多日本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到中国,仍有在中国的日本人能认出朱迅,感激的说一声“朱老师,谢谢你的指点”。

在做NHK主持期间,朱迅还凭借良好的语言能力被选为《亚洲歌坛》节目的主持人,代表NHK负责华语圈的直播主持。
这档在1995年开播的节目,是在NHK大名鼎鼎、并连续多年担任红白歌会制片人的吉议先生经过多年筹备才诞生的,被吉议选中为节目主持人,可见朱迅当时的能力已经非常出色了。
朱迅也在整个节目期间获得了更飞速惊人的成长,并且借着工作机会去到香港、上海、北京等国内各地,在此期间,朱迅采访了王菲等明星、见到了李斌、认识了朱军,和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联系。
但遗憾的是整个节目进行了两年后,因为策划人吉议先生的病逝而结束。

朱迅人生的另一次转折,是在一次NHK的一次商务聚餐里。
她被一个叫SKY的经济公司老板看中,经济学专业的朱迅并没有放弃这次机会,最终成为该公司正式签约的第一个中国大陆女孩。当时该公司同时签约的还有台湾的王祖贤。
SKY为朱迅接下了日本电视台的周播节目《亚洲观》,与此同时,朱迅还主持过富士电视台的《Hey!Hey!Hey!》、东京电视台的《音乐大拍卖》、大阪电视台的《瞧这一家子》、朝日电视台的《今晚》等栏目,成为在多家日本主流电视台唯一拥有固定节目的中国大陆女孩。

事业开挂的朱迅,在学业上也表现出了同样的精彩。
大四下学期,朱迅申请到去英国剑桥大学交换留学的机会,并有了半年的剑桥学习经历。

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学业上最得意的事便是连续三年获得了文部省奖学金。
而她也凭借多家电视台的实战经验,完成了题为《21世纪的亚洲媒体市场战略》的论文,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认可,并以A的成绩通过答辩,结束了研究生学业。

硕士毕业第二年,朱迅的事业已经全面铺开。
未来等待她的是更好的舞台和视野,更大的机遇和成长空间。
然而朱迅却接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
再次面对人生的转折点,想到在日期间曾最亲的外婆离世自己不能陪伴、两个姐姐如今都定居海外,考虑到如今母亲病重,身边没有子女陪伴,孝顺的朱迅动了回国的念头。
一边陪伴母亲,一边重新找工作。很快赶上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招聘新人,朱迅毫不犹豫的参加了面试,最终闯进最终考核,虽然非播音主持专业出身,但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拿下了这份工作。
深思熟虑后的周迅最终选择了回国。
放弃了在日本打拼下来的美好前景,回到了父母身边,开始在央视里摸爬滚打,一路奋进,经历无数等待和磨练,直到登上春晚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然而这背后的每一个脚印、每一个选择、每一次挣扎和抉择,无数的磨砺叠加,才成就了如今的朱迅。
朱迅青春里最美好的年华,最精彩的成长都留在了日本。
光鲜背后,寄人篱下的委屈、听到有人指责祖国时的刺痛,生活在最底层时的艰难,都时刻提醒着朱迅要为中国人争气。
总结朱迅在日十年,正如朱迅自己所言:
“当年,我带来的是五件行李、一床被;
现在,我带走的是一身本事、一颗心。”
Ps:
关注到央视主持人朱迅,是有一次我偶然看到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说朱迅患癌退出央视舞台,点进去说的好像煞有其事,我立刻去网络上搜索,不管在微博还是网页,输入关键字朱迅,都会跳出“朱迅癌症”的字眼,甚至说朱迅去世,因为朱迅没有注册微博,当时找不到她自证的言语,我差点就信了。
直到2019年春晚我看到朱迅作为主持人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并且春风满面、神态飞扬,我就知道被网络舆论欺骗了。后来在她的新书《阿讯》里,我得知这些都是谣言,面对谣言朱迅虽然委屈,但选择了沉默。我也有幸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朱迅背后的成长。
(图片来源朱迅的《阿讯》电子版书籍,仅供分享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