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呆猫君——同人的意义(或者说“深度”网络社交的意义)
首先似乎必须介绍一下我和呆猫君的关系 。
我会认识呆猫君,是因为大概5年前的一天,我被她写的一篇同人深深震撼。这篇同人叫《平行世界五题》(https://www.douban.com/note/710562651/)。呆猫昨天说难得有朋友还记得这篇文。但是我当然记得。
在读到那篇文以前,我从来不看同人,也从来不觉得同人有任何意义或存在的必要。我更加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自己去写同人。
因为这篇文,我认识了呆猫。我们基本上只是进行了作者读者之间的那种交流。我后来有了她的私人联系方式,但我们两并没有熟络起来,原因是我们并不怎么聊得来, 或者准确的说是呆猫君实在太有文化,我经常接不上她的话。
真的,今天还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她赞美我“心念流动无遮”,我却不得不鼓起勇气问她“心念流动无遮”究竟是什么意思。
但我们有限的交流却算得上深入,至少对我而言是。我们甚至谈过一些相当私人的事情。我们对某些事情达成的共识是:“也许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吧”。后来我们渐渐不再联系,只是看看对方的豆瓣更新。其实我很喜欢呆猫君,我一直都很遗憾我们没能成为更熟络的朋友。
5年以后,我写了一篇《神探夏洛克》同人(https://www.douban.com/note/707142160/),一向并不算热情的呆猫君出乎意料地突然说,谢谢我写的同人让她加倍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第二天她还给我专门写了一篇很长的读后感(https://www.douban.com/note/710596941/)。
而我呢,我突然觉得有些话想回答呆猫君,所以我写了这篇日记——一则读后感的读后感。
——————啰嗦的前因后果结束,读后感正式开始的分割线———————————
呆猫君说,还记得《神夏》刚出的时候,她一边爬山一边跟朋友用短信谈《神夏》的心情——“甜蜜到有尖锐刺痛感”的心情。
说来也巧, 看到呆猫的读后感时,我恰好也在一片春光中野餐。我读完那篇读后感的心情,就是呆猫形容的, “甜蜜到有尖锐刺痛感”。非常幸福和感动,但同时又有种被刺痛的感觉,好像花粉过敏要流眼泪的那种感觉(第二天我吃了过敏药就好了,所以……)。
我先生不理解我何以突然如此激动。在我大致解释完前因后果之后,他说:
“看来你灵魂里确实有一个部分是我永远无法触及的。“
我想他说的没错。对我来说,我的朋友、我的爱人都是我自己选择的,他们非常合乎我的心意,但是同时我认识到几乎任何关系都不可能同时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并不会有一个人,既是我的朋友,又是我的爱人,了解我每一个细微的心思,秒懂我的每一句话,欣赏我所有优点和缺点,满足我每一种感情需要,妥帖地回应我的每一种诉求。即使有那么个人,他/她大概也会出生在1874年。我真的很喜欢那首歌,可我一点也不想费劲去找他/她。
可是,和所有现代人一样,我偏偏又是一个想要一切的人。如呆猫君所说,我们所有人都像是有“几个聪明的头脑在互相拉扯”,最后搞到“气急败坏”。
我们如此迫切地渴望满足自己每一寸细微的心理需求,仿佛这是新的天赋人权。因为这些心理需求好像是唯一能定义“我”的东西,而“我”又是我们唯一能全身心崇拜的神圣偶像。
前不久豆瓣上曾为一个好笑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这个问题是:寻找伴侣到底是应该找“能帮你洗碗”的人,还是应该找“能和你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在我看来当然每个人都既需要有人帮洗碗,又需要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洗碗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外,我们还要有人陪看电影、陪逛美术馆、陪看National Theatre的话剧,还要有人跟我们聊王小波和福尔摩斯,以及这个人又绝对不能喜欢张艾嘉,也不准爱看战狼。
如果大家去看豆瓣征友,几乎所有人都提出了复杂度大致如上的征友要求。
然而,找到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说不可能的话,至少也是极端困难了。
但我偏偏和所有现代人一样,极端希望满足上述的所有愿望。好在我不必硬要同一个人完成上面的所有工作。既然三次元里的朋友和爱人不能理解我灵魂的每一个角落,我就要挖地三尺找出能理解那些角落的人——因为我重视理解和真挚的情谊超过一切。
所以我不仅需要三次元的爱人和朋友,我还需要呆猫君和我其他的二次元好友。
我在豆瓣上时不时收到一些让我非常感动的私信或留言。
“看到你喜欢XXXX,我想说自从我XXXX以后,我就超级爱XXXX。对我来说XXXX意味着xxxx,所以当你说xxxx的时候,我分外理解那是什么感觉。”
“我读了你写的XXXX哭了好久。我真的非常非常感动,就想跟你说一声真的很谢谢你让我明白XXXX其实不是我自己的错。”
“我看了你对XXX的评论,觉得你实在是一个非常XX、XX、和XX的人。我真的非常喜欢你。”
甚至最近有个相熟的豆友对我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强烈生命力的人”。我真的好惊讶,因为我觉得我先生好像觉得我是个又丧又脆弱的人。
我重视这些只言片语,真的不仅是因为它们满足了我“被人喜欢和赞美”的虚荣心。这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理解和认同。有些时候他们比相熟的朋友还更了解我,只要看我写的某句话,他们就能精确说出我是怎样的人,我在想什么,我最渴望和珍视的东西是什么。这些了解来自我们喜欢同一部电影、同一本书、同一首歌,来自我们对同一个故事有着同样的遗憾和执念。也许和复杂的日常生活相比,有人会说这些东西是轻飘飘的、无深刻意义的。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却也是真正定义“我”的东西。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盘沙拉的话,日常的那个“真实”的我就是碗底的一大堆菜叶,而这些轻飘飘、做不得数的东西才是酱汁。是的,没有人能吃下没有菜叶只有酱汁的沙拉;是的,没有菜叶的沙拉根本不是沙拉;是的,酱汁占有的比重如此微不足道,你大可以说菜叶才是沙拉的核心。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每一盘菜叶不都大同小异嘛,区别这一盘沙拉和那一盘沙拉难道不是微不足道、有着微妙差异的酱汁吗?
所以我们才需要豆瓣这个“精神角落”,来详细讨论欣赏酱汁的微妙意义。我在二次元认识的几个好友,我从他们那里真的得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告诉我了我我从前不知道的东西,他们让我认识到我自己甚至都没有认识过的自己,他们真的了解我每一个细微的心思, 他们真的妥帖地回应了我的每一种诉求。
当然,那并不意味着这些关系比我在三次元的关系更加重要。呆猫说对着机器才更能畅所欲言是现代人的通病,我同意。这些二次元的友谊如此圆满,当然不仅仅因为我们心灵相通。这些二次元的关系不需要经历诱惑和冲突的考验,他们不需要包容我的缺点,也不需要理解和接受我其他的方面,这都让事情变得容易和轻松了很多。甚至很多时候这些二次元友谊的完美更让我意识到我生活中的朋友和爱人是多么好多么重要,因为他们给我的东西绝对不是一条令我感动的豆邮能够给我的。
当我评论一部电影的时候,当我写一篇小说时候,我老喜欢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我会说,他这样做,是因为他一直那样想,而他那样想,是因为他的心里一直有个如此这般的空洞,等等等等。但我知道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每个人都是那么复杂,每种关系都有难以预测的部分。在经历许多感动、冲突、和幻灭以后,我甚至还是不敢说我了解一个人。或者拿我自己做例子好了,我是一个又丧又脆弱,同时也有强烈生命力的人,谢谢你们理解我,喜欢我。
世界上有纯粹、美好、和理想,也有复杂、深刻和矛盾,那些东西都是重要的。同人故事和现实生活都是重要的。我的爱人、我的朋友、还有素未谋面的呆猫君和我的其他二次元好友,他们对我都是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会让我的生活不完满很多。多亏了有他们,我才不觉得孤独和匮乏,我才不需要去1874年找那位完美的爱人和朋友。
毕竟,谁敢确定会有那样一个人呢?
当然会有啊。我们和呆猫君都很确定,福尔摩斯和华生就是彼此完美的爱人和朋友啊。
说回呆猫君。
我并不了解呆猫君。我不知道她住在那里,做什么工作,怎么度过每一天。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又觉得我超级了解呆猫君。从她写的每一个故事,从她构筑的每一个情景,从她问的每一个问题,从她用的每一个形容词,我早就知道呆猫君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聊不来,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是有点拧巴又在意姿态的那种人。我们都是那么认真的人。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接受“这好像不错,那就这样吧”,我们是非要追问“意义是什么”的人。
我想告诉呆猫君,虽然你的读后感有好多莫名其妙的碎碎念,但是我却觉得我都看懂了。
我知道我对友谊和爱的认真,你也有。我知道我的所有困惑和焦虑,你也有。我知道我想问的那些问题,你也和我一样在寻找答案。
甚至你说的“刚猛和慈悲”,谁说我们身上没有这种力量?虽然,换我只会形容为“勇气和温柔”而已。我已经说过,我跟呆猫君聊不来,是因为你用的词我经常不懂。但是,不管我们怎么称呼那些东西,其实那就是我们的一些坚持对吧?刚猛和慈悲也好,勇气和温柔也罢,我知道呆猫君身上有,我希望我身上也有。
这才是同人的意义啊,呆猫君,证明我们本是同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