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误区
本文是吴军著作《见识》章节《投资中的误区》总结而成。
长期成功的投资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把握了多少次机会,而是在于能否少犯错误。
误区一:贵金属是好的投资
从长期看,购买贵金属不仅不是好的投资,而且扣除通货膨胀后还是亏钱的。如果在华盛顿第一任总统任期结束时买下黄金,今天的购买力只有当年的 1/10 。对于白银,贬值的更厉害,现在白银价格只有 3 块多一克。
为什么贵金属不是好的投资?简单讲,它们和人类创造财富没有什么关系。黄金现在是储备货币,虽然产量不高,但是产值的增幅并不慢,甚至在很多年份是高于全球 GDP 的增速。还有一个问题是投资黄金的保存问题,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对于具有工业用途的贵重金属,虽然随着通货膨胀的而价格增加,但是增长很慢,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材料产品中的价格占比越来越低,技术的占比越来越高。在短期,贵重金属的价格波动很大,很多人觉得可以赌一把,最终投资都变成了赌博。但是,赌博,有几个是赢的?
既然要投资,是要通过经济增长获取确定的回报,那么就需要远离赌场。
误区二:专业人士理财一定比我自己做得好
诺奖得主威廉·夏普说投资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解雇自己的理财顾问。有如下三个理由:
理由一:那些理财顾问实际上远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聪明,那么有判断力。
理由二:管理基金的人和投资的人有利益冲突。
理由三: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即使存在个别基金表现比较好,也很快会有更多的钱涌入那个基金,使它的价格上涨,结果是背负了一个巨大的分母后表现变差。(想想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现在高成什么样,这也意味着它今后很多年的成长空间被挤压殆尽。从 2009 年后,它这 8 年的回报和标普 500 差不多)。
谷歌的工程师也做了实验验证了这件事:他们使用简单的投资策略,完全可以比那些专业团队做的好。关键不是战术,而是能够恪守一些简单的投资准则。
误区三:在股市上花时间研究的越多,回报就越高
很多人投资回报不高,他们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其实,很多人的方法根本就有问题,越是努力,越是经常交易,回报就越差。
误区四:只要有人买,股票就会不断涨
很多人喜欢买受人追捧的股票,即使那些股票的价格已经高的不合理了。他们相信会有人在他们之后接手。但实际情况是,买这种股票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花到你手时,鼓声正好停止,然后你就成为了接盘侠。通常在股灾之前,接手那些价格早就超过价值许多倍的股票的人,常常是无知无畏的新手。
当很多人都在谈论股票时,就离股灾不远了。
误区五:哪怕我买的股票亏了钱,只要我不卖,就没有损失
这种人是在当鸵鸟(说的就是我嘛)。拥有股票的人,相应的财富取决于它当下的交易价格,而不是当初购买的价格。股票真实的价值并不因为当初购买价格高就会比今天高,更不因为你购买的价格高,就要涨回到当初你购买的价格。
在股市上,股票的指数,如标普 500,上证指数,下跌后一般能够涨回来,但是对于单只股票这个规律就不一定了。一只不断下跌的股票必定有它下跌的原因。下跌后 50 %,涨回来的涨幅得 100 %,难度很大。
还有存放银行及各种宝中应有的收益。
误区六:一毛钱的股票很便宜
很多人喜欢买特别便宜的股票,因为花不了多少钱就能买一大推。但事实上,一毛钱的股票未必比 100 元的便宜,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 30 万美元一股,可能也并不更贵。买股票,不仅要看它的公司发行了多少股,还需要看它的盈利能力和成长率等因素。购买一毛钱股票的人,就如同拿两张人民币换了一堆津巴布韦货币,虽然量很多,但是不值钱。
正是有了这么多误区,很多人搞不懂,也给所有理性的投资者更大的挣钱机会,毕竟扣除经济上涨的因素,投资本身是零和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