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生活
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和朋友聊起手工,顿时心生感慨。打开豆瓣,看到自己加入豆瓣时介绍里的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已不记得出自何处,却能时时打动内心。
也许是最近工作压力小,心态平和,又或是春天到来,春明景和,心境明朗。重拾手工,充实而平静,只有做手工时,才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
之前谈起疾病和死亡,我说如遇重病,宁愿早早死去;想到死亡,是否有所遗憾或后悔?想到的确只是对父亲的责任没有完成;有次做梦,梦见自己快死了,其实是害怕的,哭着醒来,也许,真实的自己是无法直面死亡的,只是对生活,没有更丰富的期待吧,消极。
对于生活,自己一直都没有落到地上,初中时,将感情寄托到一个又一个人身上,来转移丧母的复杂情感,逐渐活在空中。总觉得是自己教化了自己,那些孤独的夜晚,台灯下的日记,水彩的笔触,手工的投入,回忆片段是孤独的,又是充满创造力的,灰暗又明亮,犹如星空吧。
如今,工作,有了收入,终于过上自己的独立生活,与大芝麻一起生活,被宠爱,有柴米油盐朝朝暮暮,也有阳春白雪星星点点,我似乎终于摆脱了那个原生家庭?我从摇荡的秋千上落下了吗?但似乎依然未踩在生活的大地上,也许潜意识知道,社会对刚毕业的人要求还没那么高,就像迈上了人生的一个门槛后总是可以暂缓口气,才继续向前一样,知道这些美好是暂时的?又也许是租来的房子,流动的不稳定?又也许是对生活,总不敢保有积极的态度,仍不能落在大地。
这个年纪,身边的同学朋友开始陆续结婚,不免偶有结婚的提示袭来。而我想到的是,我想要的生活现在已经得到了:独立、自由,不是通过婚姻而来,那为什么要结婚?好不容易从原生家庭的泥潭中稍微爬出,为什么又要跳进另一个坑呢?婚姻、孩子、家庭,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美好生活的幻象里就没有这些要素。反而这几个词带给我的却是压力:婚姻——终会迟钝而失望、孩子——压力和麻烦、家庭——矛盾和琐碎。也许人和生活脱离了原生家庭,但对婚姻家庭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吧。而孩子呢?每每看到刚出生的婴儿和小朋友,忍不住喜欢,但想到是自己生,那便是怀孕的痛苦,陪伴成长的不易,教育的麻烦……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总觉得是自己毁了父母的人生吧,也许他们不结合,两个人的人生都不止于此。终究,对婚姻家庭孩子是消极的态度,带来的是剥夺感。所以尽管目前的生活是简单美好的,内心却不想迈入婚姻。这无关爱与否,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太爱一个人而想结婚,爱一个人或想与一个人永远在一起那不是婚姻,婚姻只是形式或者一条锁链或是一道栈栏,究其本质不过是一种手段,使“永远在一起”这件事更牢靠点。而我,不否定陪伴,伴侣是必要的,而婚姻呢?怕只怕抵抗不住社会的压力和家人的期待。说白了,不过是满足他人的需求。顺其自然。
朋友说:“我觉得现在这种网络时代,我们受到很多言论影响太大了。还有周围人也是给我们好多影响。但是这些不是我们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也不是我们自己对自身的认知啊”
是呀,我们不就是这样在安生的路途上不断被激荡吗,不断被干扰,浮浮沉沉,忘记了,安生后是立命,又或这安生就够疲惫的,来不及立命。近一年自己的生活状态——没有了追求,只觉得结婚生孩子人生会更艰难,那我期待什么呢?这就想到前几日的一个早晨,我匆忙下楼,电梯里进来一个身着运动服的女子,第一印象是家庭主妇,我还在想她不那么精致,出了电梯门,她就开始跑起来,她跑动的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了一种自由,我去往工作地点,而她自由奔跑——自律早起运动。无关她是什么职业,那一瞬间跳出我脑海的想法是:那我就不能追求财务自由后不工作吗?难道我的人生设定是工作一辈子,我就一定要这样吗?如果我年轻这几年努力一点,争取财务自由,未来不生孩子,也是可以更加自由的,为什么不呢?
就像沉寂了一个冬天的肃然后,这第一缕春天的阳光打到了身上,这样不好吗?
幻象一下理想生活:有个自己的工作室,音乐,晒太阳,看书,画画,做手工,落日香茗,自行车……台灯下脱离时间的束缚,专心的创作,只为那个时刻,才是自己。
生涩的生活中总要有那么一丝光芒指引向那星辰大海。期待吧,加油吧,愿我们在安生的路上没有迷失在琐碎中,愿我们有足够的资本来立命。